机器人令人失望
与此同时,在现实世界中,机器人的表现让人们的早期希望落空了。如果你认为它们仅仅是最近才亮相的,那还可以被谅解。实际上,通用汽车公司在1961年就推出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名叫“尤尼梅特”(Unimate,意为“万能自动”)。即使到现在,仍然有大约一半的工业用途机器人被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在那里,定义明确的任务和严格的环境与机器人最擅长的领域完美匹配。[27]
有趣的是,虽然汽车制造厂日常会使用机器人来安装汽车的挡风玻璃,但如果车主的挡风玻璃损坏了,去汽车修理店修理,他们会发现,这项工作还是由人类技术人员完成的。
另一方面,尽管为实现这一目标花费了大量资金,但迄今为止,事实证明,人们依然无法开发出具有足够手部灵活性来叠毛巾的机器人(系鞋带是另一个至今仍然超出机器人能力范围的例子)。因此,被高估的独立机器人家庭帮手,与辅助人类帮手的工具不同,如果将来真的能够实现这种情况的话,那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加坡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教工业机器人组装宜家(IKEA)扁平包装的椅子。好消息是它们成功了;坏消息是,这花了两台(由人类预先编程)机器人超过20分钟的时间。据称,人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尽管这个特定的人类(不熟练的人)也可能会耗费更长的时间,或者在完成任务前就沮丧地放弃了。[28]
谷歌的研发集团(现称为X)最近实施了一个项目,以识别YouTube上的猫咪图像。《纽约时报》有一篇关于该项目的文章的标题是:《要用多少台计算机来识别一只猫?16,000台》。[29]
在中国,人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来努力开发机器人服务员,这些服务员不仅能准确地接收你的订单,还可以使你放心地让它们将食物端上餐桌而不会把汤洒在你的腿上。位于中国南部的广州市有三家餐馆曾雇用大量机器人作服务员,但由于机器人实在不够好用,后来不得不放弃了。[30]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对顾客傲慢无礼的人类服务员,毫无疑问,要让机器人像这些人一样表现也是很困难的。
的确,这是AI研究的核心悖论。实践证明,对机器人和AI来说,看起来非常复杂的任务比较容易完成,而貌似很简单的任务完成起来则极其困难。这通常被称为莫拉维克悖论(Moravec's Paradox)。1998年,机器人学家汉斯·莫拉维克(Hans Moravec)写道:“让计算机在智力测试或玩跳棋方面展现出成人水平相对容易,而在感知和移动方面,要想赋予它们一岁幼儿拥有的技能都很困难,甚至无法做到。”[31]
这与一些人所说的波拉尼悖论(Polanyi's Paradox)息息相关,该悖论由经济学家、哲学家和化学家迈克尔·波拉尼(Michael Polanyi)观察研究后提出,他在1966年说道:“我们实际知道的多于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的。”其意思是,人类在做很多事情时都没有遵循明确的规则。事实证明,最难以实现自动化的任务是那些需要判断力、常识和灵活性的事情,而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解释这些任务的完成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以AI能够复制的方式将这种理解进行编码是极其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