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经济:机器人时代的工作、财富和社会福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给人类的希望

但是,机器人和AI的进步是否真的预示着淘汰,而不是转换很多工作?如果是这样,是否会有新的工作机会来弥补传统活动中丧失的工作?我们有好几个理由相信,将来会是这样的,而且悲观主义者对未来出现全面失业状态的恐惧将被证明完全没必要。AI不会带来就业末日。

首先,尽管有那个吓人的头条新闻,但上面提到的麦肯锡研究强调,人类从事的某些工作会完全消失这种观点可能具有严重的误导性。它估计,只有不到5%的工作是完全自动化的,大部分工作包含可由机器完成的元素。事实上,该研究报告称:“大约60%的职业中的30%或更多的活动具有自动化性质。”这种趋势甚至延伸到了CEO身上。据麦肯锡估计,使用当前的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活动占用CEO 20%以上的时间。

引人注目的是,麦肯锡的这份研究报告对整体就业前景并不悲观。它认为,这与个人计算机问世时的情况极为相似。报告称,“自1980年以来,即使把被取代的工作也算进去”,这“也已经使得美国创造了1,580万个全新的工作”。有意思的是,一些人均拥有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如新加坡、日本、德国)的失业率也最低。

根据麦肯锡的说法,工作(任何工作)中最不易受自动化影响的方面是创造力和情感感知。诚然,该公司提到,在美国经济中,只有4%的工作活动需要创造力,但是需要“情感感知”的工作活动占比为29%。这些数据表明,人类从事的工作有很大的转换空间,可以借助专攻人类独有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更多工作满意度的方式来实现。[20]

“创造力”这个词需要解释一下。我们不只是在谈论贝多芬和凡·高拥有的那种能力,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表现出创造力,孩子在玩耍时就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其中包括创新能力,以及拥有处理旧事情的新方法的能力。

实际上,在麦肯锡提出的衡量人类“比较优势”的两个关键标准之外,我要加上第三个——运用常识。即使是最“智能”的AI也缺乏这种能力。这或许意味着,即便在机器大范围接管的工作种类或经济活动领域,仍然需要较高级别的人工监督。[21]

经合组织也得出了与麦肯锡类似的结论。前面提到的研究总结道,大多数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因为它们需要创造力、复杂的推理能力、在非结构化工作环境中执行体力任务的能力,以及协商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经合组织就业、劳工与社会事务部主任斯特法诺·斯卡佩特(Stefano Scarpetta)举了个有趣的例子,他对比了在大型工厂生产线上和在独立车库(提供汽车服务和销售)中工作的汽车修理师,前者很容易自动化,而后者却很难做到。

若依照这些标准,即便是根据AI梦想家和就业悲观主义者马克斯·泰格马克的观点,对AI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有若干个领域不会受其直接影响。这些领域涉及更有创意的活动,包括新闻、广告、一切形式的说服和倡议活动、艺术、音乐和设计。请注意,他认为即使是这些工作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且,也似乎缺少可以取代旧工作的新工作。我想,他在这一点上是大错特错了,稍后我将对此做出解释(我将在第5章概述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可能形态)。

人类与AI有诸多区别,可以用“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词加以概括。实际上,有一些AI研究中试图让机器识别与之互动的人类的情感状态,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甚至达到似乎具有同理心的地步。对于这个,那祝好运吧!我怀疑,机器人假装有情感反应并能理解人的表现很快就会被人类视为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