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在带队返回到本州境内以后,吕布便让同行的从属人员各自给家里写一封报平安的书信,并给他们分配了相应的财物用以寄回到家里去孝敬父母长辈。之后便带着众人返回到了边境五原,而后对于相关计划,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让人故意在暗中向敌方散布消息,说汉朝这方正在计划聚集大军,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对漠北用兵。而为了配合计划的实施,他还授意边境军官对本州境内下达军事动员令,让本州各郡县的青壮人丁凡符合条件的均在本地踊跃参军受训。
而由于并州这边搞得有些声势浩大,幽州那方也收到了朝廷将要征发大军去攻打漠北的消息,包括凉州那方也是一样,都相继效法起并州这方的做法,一边就近对本州符合条件的青壮进行专门的军事训练,一边等待汉灵帝那方随时下达出兵诏令。而三州先后进行全州范围内大规模军事训练的动静,确实给漠北那方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且由于先前两次大败的阴影还仍然笼罩在他们的头上,所以这个事情在鲜卑内部一时间引起了比较大范围的恐慌,都纷纷在疑虑之后该如何可以应对汉朝这方的大举来攻。
而也许实在是被震慑到了,其新上任的魁首也不知该如何正常应对,于是便立时派出使者前来向这方送礼,并想要顺道拜会一下汉朝这方的天子,然后可以考虑是否要通过称臣纳贡的方式来化解两方之间的冲突矛盾。然而,当对方的使者来到边外想要入关的时候,便被相关人员给暂时拦截在了外面,且随即立时将相关情况转告到了吕布那里。
根据守边人员所传上来的情况,吕布经过分析之后认为,这应该只是缓兵之计,且至少有很大这种可能。以他对对方的了解,其国土之广袤,并不逊于汉朝疆域,且从不轻易向他人屈服,而今下不过只是实力上稍有削弱,又疑虑大汉真会再发大兵前去攻打他们,因而才临时想出这样一个策略来稍稍拖延一下时间与机遇。所以,如果今下擅自放他们过关前去,他日必当会因此而追悔不已,毕竟时间与机遇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吕布让他们暂且先别放行,先告以须将此事先行上报天子知会而后待得天子授准许可后方可放行为由,先将对方给搪塞过去,然后再观形势上的变化以待机有所作为。
而事实上吕布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直接放对方入关前去朝见天子,但他考虑到如果不放对方入关,情况必然将可以有另外一番变化,至少可以确认一下对方是否会因此而心虚,而如果对方因此而心虚且有异常举动,那么他即可立时与边关的将士们按情况予以即时应对。而此外他还有一层别的考虑,便是目前的确谁也不能判定对方究竟是否会只是单纯的前来朝会并借此行以缓兵之计,如果真的只是以朝贡的方式来缓和一下这方的攻势的话那倒也还好说,但万一其真实的目的其实是来刺探这方内部情报的,那这个后果和责任可就不是随便哪一个人所可以轻易承担得起的,这还真得要由皇帝批准以后才可以正常放行。
之后,吕布经过一番审慎的考虑,觉得既然对方可能想要施以缓兵之计,那么己方这边也可以考虑按略来对应使用将计就计。倘若对方确有称臣纳贡之心,便就此顺势予以收纳之,而如果对方确实是在故意使计,则也同样可以借势为之,使用其它方式来刺探或削弱他们。所以只要能够确保之后的情况做到万无一失,那么无论对方本身究竟抱着什么样的企图,以及具体究竟想要怎样实施作为,他们这方都将可以进行随机的有效应对。
而后,吕布便将这方具体的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书信的方式上报给了灵帝知悉,并适当的陈述了一些之后所可能要施行的相关方略。而后这个事情在上报给灵帝知晓后,便立时得到了对方的批准,并得其表示这方的事情可以一应看情况自行合宜处置,他已授令并州刺史部及戍边军府随时配合行事。
于是,在得到汉灵帝明确的指示后,吕布便授意让边塞守军那边释放对方的使者按常规入关,并命李肃带领一队人马以护送的名义与对方一同前往京师,并同时行以暗中监视之责,以防其等在前往朝会的途中伺机刺探这方情报。
而未出其正常的意料,在随后前往京师的途中确实出了些许意外,那使者的队伍里有人想找机会脱离队伍,但每一次都被李肃等人给设法周旋了过去。由于李肃派了陈卫专门带人在暗中去追踪这些人,并表示如果对方确实有什么异常的举动,可以直接伪装成刺客将对方打伤,且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打成重伤,然后他再让秦谊另外带人去将对方给拖回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控制住对方的人手不会轻易的搞出意外。而对方此番前来的人员也是警觉性比较高的,所以眼见并没有什么好的机会可以下手,就不得不暂时放弃原本那未知的企图和打算。而看对方那一路走来的一些异常举动,想来此番可能确实存有想要刺探情报的企图,只是因为被监管得实在严谨,所以一路上都并未能有实际的任何作为。
而在正式的朝见过汉灵帝之后,那使者便又带着灵帝授意尚书台所颁发的藩王金印以及相关的敕封诏书,一道按来时的路线再次返回,且仍旧由李肃带队以护送的名义一起随同原路返回。而在沿着原路返回的途中,对方也同样是一直没有办法可以有所施为,因而只能带着肚里的遗憾走出边关,并随后返回自己的领地。
话说,彼时的灵帝在受到鲜卑使者的朝贡以后,一时间难免会表现出一些个志得意满的状貌,就仿佛这好像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样,且向身边的侍中询问起了自己与桓帝相比又具体怎样的问题。而对于灵帝的询问,那侍中则表示将其与桓帝相比就犹如将虞舜与唐尧进行相比一样。
对于这样一个答复灵帝却似乎并不觉得以为然,在他自己看来他比起桓帝可要优秀多了。自古以来这内忧外患的事情可是不鲜少见,论内忧桓帝没能解决财务亏空的问题,论外患桓帝也没有让鲜卑臣服于大汉,至他接手时可谓是接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在手上。而今下这两个问题他都算是初步解决了一些,如果再进一步他就可以与历史上的那些有作为的名君相提并论了,所以无论是功绩还是能力他都必定是要远在桓帝之上的,至少在他看来他要比对方更强。
当那鲜卑的使者返回到其领地中后,其所携带的敕封诏书便被其给直接丢到火里烧掉了,并将藩王金印也给潜藏了起来,然后就这么两手空空的返回了其魁首那里。对于那魁首其人,那使者大致的描述了一下这边的情况,表示汉朝这方应该还多少有一些军事上的实力,至少他所见到的那些沿途随行的人就是比较有实力的,而如果此番汉朝这方派来的军士都是这种战力的话,那即使人数不多他们此番也可能无法进行有力对抗,只须有一万即可无敌于天下。
对于这使者所反映的情况,那魁首心下开始感到有些疑虑了。对此那使者便又立时表示道,根据他所了解到的大致情况来看,整个汉朝上下似乎也并不完全具有积极备战的氛围,至少挨着其京都的那些地方就没有,只是靠近边境一些的地方会稍有一些;所以不确定这所谓的出兵是否会是有意的虚张声势,而且当前汉朝内部还有一些叛乱会时常发生,所以想要派发大军出征漠北,这恐怕不会是那么轻易就能够实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