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贫如洗和“一富如洗”
吉林市,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市并非吉林省的省会,省会是长春市。故乡小镇正好位于两市之间,去哪边都同是火车四五十分钟车程。不同的是,往长春去一路所经是平坦的田野,未免有些单调;去吉林则一路山峦起伏,接近市郊也山势不减,加之有松花江悠悠流过,风景好出许多。“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满山的大豆和高粱”——无论对往日流亡同胞,还是对今日远方游子,都更能激发故园之思,唤起家乡之情。
在宾馆办入住手续时,起始也颇令人开心。借用村上小说《舞!舞!舞!》中形容海豚宾馆前台女孩的说法,“女孩们如同做牙刷广告一样迎着我粲然而笑”。满街的美人蕉,满眼的美人,我不由得暗自庆幸。“身份证?”哎呀,不好,身份证忘了。“没身份证?没身份证恕不接待!”我问别的证不行吗?工作证、图书借阅证,护照户口簿什么的……“不行,上边刚刚重申,非身份证不可!”“牙刷广告”即刻变成了武警广告。我于是得知,我的“985”大学教授身份、研究生导师身份、翻译家身份及其他所有身份在此都不是身份。哼,让你整天自鸣得意!你以为你是谁?
到底是在吉林市当小公务员的弟弟反应机敏。他掏出手机讲了几句,请女孩接听手机,女孩遂由武警广告变回“牙刷广告”,重新迎着我粲然而笑。原来弟弟找了负责此片治安的警官,而这位警官碰巧是我几十年前在乡下务农时熟人的二小子。这么着,我不仅一洗逃犯嫌疑,避免露宿街头,而且成了警官晚宴上的嘉宾。人世间果真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后现代”还“后现代”。
好事还不仅此一桩。二小子警官领来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您的粉丝,听说请的是您,兴奋得什么似的!”女孩是他妹妹的千金,在江南一所很够档次的大学读中文系,举止优雅得体,长相顾盼生辉,笑起来活像清晨刚刚绽放的美人蕉。她母亲也来了,当年我在乡下当团总支书记的时候,她还是扎着两条小辫举着三分钱冰棍满院子欢叫的黄毛丫头,端的恍若隔世。
一桌子围坐十几人。主宾固然是我,但主角显然是美人蕉女孩。席间不知怎么聊起富人话题,女孩因之讲出她最近经历的纪实版“拍案惊奇”。她跟亲戚去一位富人的豪宅开眼界。那是真正的富人,真正的豪宅。豪宅造价多少不得而知,反正光装修就足足开销三千万。墙面装修用的是纯植物制品浮雕。房间之多,有的可能主人都从未进过。麻将室自不消说,连专门喝红葡萄酒的房间都有。“楼下楼上、楼上楼下参观一遍,却连一间书房也没有,怎么会这样子呢?哪怕有个书架也好啊!”这位中文系大三女生满脸诧异和困惑的神色。一听说书,我来劲了,趁机火上浇油:“总不至于一本书也没有吧?”“真可能一本也没有,反正我没见到。喏,这就是富人,富得一贫如洗!”女孩换上鄙夷的语气。女孩说她参观后“采访”了这位富人,问他的致富经验和“诀窍”。但富人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倒是清楚中央财政还欠他四个亿。“实在太富了,所有款式型号的梅赛德斯—奔驰他都有,车库里一排排整装待发,随便你开哪一辆。”女孩随即感叹,“看样子他很无聊,自己都说每天不知干什么好。别看他富可敌国,其实一贫如洗!”
女孩再次说出一贫如洗这个四字成语。从成语本义来说,属于明显的误用,但从修辞角度而言,无疑恰如其分——女孩显然是说那座豪宅的主人、那位富人精神上一贫如洗。这让我颇感欣慰:“90后”有这样的认识,有这样的价值取向,委实难能可贵。也就是说,那位富人在这个女孩眼里一文不值!作为男人,尤其作为这样的男人,该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这说明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至少还存在一种确定性。看来我得感谢自己没带身份证。带了,肯定无缘见证这种确定性,无缘见到美人蕉女孩,无论在何种意义上,她都是真正的美人蕉!
无独有偶,回来翻阅报刊,发现了同样独具一格的表达:“一富如洗”。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老先生说他的江南故乡小镇“一富如洗”——富了,路宽了,漂亮了,人们住上新楼了,可往日的石板桥、往日的民居、往日的祠堂寺院拆得干干净净。“过去一贫如洗,现在一富如洗啊!”老人感慨万端。
“一贫如洗”“一富如洗”:反义词还是同义词?
(201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