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善于教育与引导孩子成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教育与引导,什么样的教育与引导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可能是每个家庭、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众多的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教育孩子时家长的正确心理。因为拥有正确的心理,才能拥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反之,则可能适得其反。总之,只有善于教育与引导,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特征,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认识教育孩子的常见心理
在现实中,比较常见的教育孩子的心理有哪些呢?
(1)期望心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共同的愿望,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来源之一。适度的期望可以使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只是不断地提出要求,而忽略了对孩子应有的鼓励,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加油站”,鼓励不足甚至没有,结果造成孩子前进动力不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导致停滞不前甚至朝相反方向发展。
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家长的梦想期待孩子来实现,孩子肩负着自己和家长的对于未来的向往,负重前行,使得很多孩子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对生命也没有了期待。家长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期望要适度,期望加上鼓励才能起到好的作用。
(2)替代心理
许多家长觉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吃了许多苦头,在心中很自然地就产生了替代心态,总是不断地告诫孩子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行,只有照其说的去做才是最佳做法。
从短期效果讲,这种做法是最好的,省略了一些探索过程中的挫折。但从孩子的成长看,这种替代孩子思考与选择的做法与家长教育的初衷是相反的。在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中,有些是可以传授的,有些则必须是要孩子体验的,就好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只是讲而不去练,孩子永远也不知道骑自行车的感觉是什么,成长的智慧是在不断反思中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或是哪个人教会的。
在替代心态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成为一个听话的机器,一个没有个人思想的做事的人,而不是一个生活的智者。
(3)急躁心理
“十年树林,百年树人”这个道理所有的人都懂,但实际生活中急于求成的事随处可见。今天指出了孩子的问题,明天就希望孩子有一个新的变化,或是让孩子参加什么速成班的学习,希望他们早日成才。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曲折中前进的过程,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成长中必须出现的,比如青春期的心理,这个过程只有当孩子走过了这个阶段,相应的成长问题才会有所好转。
还有一些问题是成长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比如不自信、撒谎、网络成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上的不良表现或是成绩比较差等,这既有孩子的责任也有家长的责任,因此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孩子一起成长,任何急躁与不耐心只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阻力。
除此之外,还有无能为力的心态、放任自流的心态和不信任的心态等,这些心态或多或少都对教育孩子的效果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教育孩子的正确心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呢?
(1)尊重孩子
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尊重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不是简单地表现在对孩子讲话客气,不打骂孩子,或是让孩子做出他自己的选择,家长一律不干涉等,而是表现在对一个生命的尊重。
教育学家罗杰斯有句话描述了这种尊重的感觉:“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的心情观望而已。”孩子身上有着巨大的成长潜力,这种成长潜力有着自己发展的规律与方向,作为家长只有配合着这种成长力量,孩子才能够将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2)热爱孩子
提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爱有100%,但许多孩子却感受不到这种爱,反思其原因,父母的爱有太多的条件,比如听话、考试成绩要好、不能打架、对老师要有礼貌等,这样的爱变成孩子行为的枷锁,难怪孩子们无法理解这种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它既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去溺爱,因为自己不能见别人受苦或是不能见孩子受制而对孩子不加管理,也不能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对孩子严加管教。
不论管教的严或松,不是根据家长的意志,而是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是出于对孩子成长规律的配合,这样的爱才有效果。
科学的教育心理是家长教育智慧的体现,这种智慧的获得也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