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疾病与预防
患疝气的治疗
常见的是腹股沟斜疝,在哭、闹、咳嗽、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腹股沟或阴囊部可见一个肿物,安静平卧时可消失,肿物进入腹部时可听到咕噜水声。轻型不经常出现,随着腹肌发育结实后会有自愈的可能。但有时疝的内容不能自由回到腹腔,会疼痛变硬,恶心、呕吐,即称为嵌顿疵;如果治疗不及时,局部红、肿、热、全身发热称为绞窄性肠梗阻是卡住的肠管开始发炎坏死,应马上手术治疗,否则会导致腹膜炎而有生命危险。
能回纳的疝也应在3~6岁之内手术。孩子太小不懂话不易于合作,术后哭闹腹部压力增加不利于伤口愈合。由于6岁孩子要上学,带着疵囊不便于过集体生活和参加体育活动,而孩子过了3岁又基本上无自愈可能,所以最好在4岁时手术治疗。
疵带会压伤皮肤及疵内的肠管,对活泼好动的男孩甚感不便,许多孩子宁愿手术也不愿用疝带。3岁以下孩子要防止感冒咳嗽,注意大便通畅,不能大哭大闹防止腹部压力过大使疝突然嵌顿。难以安抚的孩子可同医生商量是否可早期手术。
拔除有害的牙
应该拔除的牙
孩子的牙齿如果没有精心的呵护,就可能会发生各种病变,其中有些病牙已不能保留,如接近乳恒牙替换期时,病牙已露髓;乳牙的根尖病变造成根尖及根分叉区骨质广泛破坏并有可能影响恒牙胚的发育;乳牙因外伤根折近颈二分之一区或在骨折线上;有病灶感染现象并不能治愈的牙齿等均应拔除。
因咬合诱导需要拔除的乳牙:到了换牙的年龄,乳牙迟迟不脱落,妨碍恒牙的正常萌出或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脱落,形成了“双排牙”现象,此时应拔除滞留的乳牙。对未到换牙的年龄,但由于龋坏、炎症等原因,乳牙根尖已露出并经常刺激周围牙龈、唇、颊部软组织甚至造成溃疡的也应拔除。
对乳牙龋坏已经无法充填修复的,牙冠残缺不全或完全破坏,仅剩牙根反复发炎化脓、引起肿胀、疼痛的应在炎症控制下拔除。
对多生牙、额外牙以及反复引起全身或颌面部疾病的,且治疗效果不佳的也应给予拔除。
有的孩子一张嘴几乎看不到什么好牙,大都破坏到只剩下牙根了,对这样残存的牙根是否一定要拔除呢?有的父母真不知如何是好,总觉得反正以后还要换牙,拔除也无妨,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乳牙的牙根不松动、不刺激牙龈和黏膜、也不经常发炎的话,最好能保留到牙齿替换时。特别是乳尖牙(虎牙)、第二乳磨牙对牙弓周长和后继恒牙的萌出和排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牙的残根经常发炎、肿胀,甚至引起间隙感染的牙,在拔除后需要保留间隙时,一定要做个间隙保持器,防止邻牙移位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因此,当大人不知道某些牙该不该拔时,一定要带孩子征求口腔医生的意见。
拔牙后的护理
拔牙后,创口一般在10日左右基本愈合,恢复正常,在这段其间要妥善保护伤口。如果不注意保护伤口,就有可能造成拔牙后出血过多,甚至引起伤口感染、发炎、肿胀、张嘴受限、疼痛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延长,严重时可引起干槽症的并发。
拔牙后应咬住拔牙创面上的纱布棉球,半小时后吐出。咬住纱布棉球,一方面可以止血,同时也可以使创面的血块凝结起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一般半小时左右出血停止。过早的吐出棉球容易造成出血,但纱布棉球也不应咬得太紧太久,否则反能增加感染机会。纱布棉球吐出后常带少量血丝,这是正常的。不要老用舌头去舔伤口或吮吸伤口,更不要用手指、牙签等东西去碰伤口。也不要老是吐口水,因反复吐口水容易引起出血,嘴里口水较多时可咽下去。
拔牙后要吃东西需等到2小时之后,因为麻醉药能维持1~2小时,过早进食会误咬伤口唇、黏膜。为了防止冲刷掉伤口内凝结的血块,引发再出血,拔牙当天可以不刷牙、漱口。
如果拔牙后仍有较多的出血,甚至能吐出血块的应到医院检查,看拔牙处是否有继续渗血,及时做好止血处理。拔牙24~48小时后,如果张口轻度受限的还可适当做热敷或理疗。
咬舌、舔牙、咬颊的害处
咬舌习惯常常由吮指习惯引起。孩子经常用牙咬舌头,使舌尖在上下前牙之间活动,影响前牙,另外吐舌、伸舌、咬指甲同样会造成上颌前突及前牙开腊、前牙向唇侧倾斜或散开。舔牙常在儿童换牙期发生,使被舔的牙受到向外推挤的压力而导致牙齿向外呈扇形散开,使前牙间隙变宽。咬唇习惯中最常见的是咬下唇,如果是上前牙咬下唇会出现上前牙唇向移动,下前牙舌面倾斜、重叠拥挤,甚至引起下牙弓的塌陷。而下前牙咬上唇时则与之相反,形成上下前牙反能关系的“地包天”畸形。这些不良口腔习惯若持续到4岁会引起口腔肌肉的异常功能及牙胎关系的变化,甚至错能。应尽可能采取合适的护理和心理疏导的方法使儿童尽早改掉不良习惯,若在6岁以后仍不能克服的话,需使用矫治器强制小儿改掉上述不良习惯。
预防龋齿
小孩子龋齿的现象在当今出现得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认为,反正孩子的乳牙是要换的,得了龋齿也没关系。其实不然,龋齿严重时会破坏恒齿的牙胚,影响恒牙以后的发育。
龋齿发生的机理很简单,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就使得细菌繁殖,腐蚀破坏牙釉质,于是造成了龋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继续发展为牙髓炎,使得牙齿肿胀,甚至会引起脸部的肿胀。
孩子如果不小心得了龋齿,应及时到医院修补龋洞,以保护恒牙牙胚,使其顺利萌出。最好不要把坏牙拔掉。因为孩子的牙根还没有发育成熟,拔牙会损伤牙根的正常发育。此外,拔牙会使邻近的牙齿倾斜,影响孩子的咀嚼。没有得龋齿的孩子也应做好预防。预防龋齿的方法如下:
让孩子坚持天天刷牙
孩子3岁时就可学习自己独立刷牙了,到了4岁,家长可培养孩子天天刷牙的习惯。一般孩子意志力较弱,坚持性差,这就需要家长不断提醒督促孩子,逐步养成习惯。为了增强牙齿的抗龋性,还可使用含氟牙膏。与此同时,父母应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时应上下左右里外的牙齿全都刷到。采取上下竖刷的方法而不是左右横刷,除去牙缝中的残渣。
让孩子少吃糖
尤其是晚上睡觉前不要让孩子吃糖。可以给孩子讲糖不能吃得太多的原因,一般4岁孩子都能接受道理的,还可给孩子讲述有关保护牙齿的故事。如果晚上孩子坚持要吃糖,可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给孩子讲故事,玩心爱的玩具等。
进食后要坚持漱口
每次在孩子进食之后要教他用水漱口,以清除留在口内的食物残渣。
保护孩子的听力
导致听力出现障碍的原因最常见的有:掏耳朵时不慎,刺伤了鼓膜,引起耳聋;因患了某些病长期使用庆大霉素、奎宁、链霉素等对耳朵有损害的药物,使听力受损;患中耳炎,引起听力障碍等。
每个人都明白听力对于人有着重要作用,从小保护孩子的听力是对他今后的人生负责。如果孩子听力受损,就几乎无法学习语言,因此,当他们聋了以后常常会变成哑巴。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那么应怎样保护孩子的听力呢!
首先应注意平时不要用火柴、发丝等给孩子掏耳屎。一般来说,耳屎能自行掉出,不需去掏。如果耳朵内耳屎太多而不掉出,可上医院让医生取出。要严禁孩子自己掏耳朵,因为小孩手的肌肉控制力差,一不小心就会把耳朵掏坏。另外,如发现孩子有往耳朵里随便塞纸团等毛病,应当加以教育。
其次,尽量避免给孩子使用庆大霉素、奎宁、链霉素等药物,以免损伤听力。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麻疹、乙脑等传染性疾病。因为这些病可引起中耳炎。此外,给孩子洗头洗脸时不要让污水流入耳朵里,以免发生外耳道炎,影响听力。
再次,不要让孩子靠近噪音太大的地方,以免损伤孩子的听力。如果发现孩子的耳朵疼痛,就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及早正确的治疗,避免孩子听力减退。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许多意外事故都是在粗心大意没有预计后果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事先加以预防,许多是可以避免的。为了避免孩子发生意外事故,应排除潜在的危险。
家里的有毒、有害物品如药物、农药等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如锁在柜子里或放在高处,因为孩子很可能因好奇而吃进肚子里去。其他危险品如针、刀、钉子等也是如此。
给孩子清洗时,要先倒凉水,后倒热水。如果先倒热水,孩子一不小心把手或脚伸进了盆里,就会被烫伤。不要让孩子随便玩火,教育他让他知道火是很危险的。如果孩子不听,可以故意拿火放在孩子的手指边燎一下,使他知道被火烧灼的痛苦,了解到火的厉害,以后就不敢随便玩火了。
妈妈缝衣服或织毛衣时,不要让孩子靠近自己,以免扎伤他们。不要让孩子随便进入厨房,尤其是炒菜时,油星四溅、烟雾笼罩,对孩子的健康不利。油的温度很高,如果溅到孩子身上,也是很危险的。
家庭用电尤其要注意,孩子不知道电很危险,家长要适时教育,不要让孩子随便触摸插座、插头和电灯等物品。孩子放爆竹烟花,大人应在身边陪伴,并指导孩子,以免炸伤。最好是不让孩子燃放鞭炮。
另外,要注意道路上的危险。马路是最易出事故的地方,不要让孩子在马路等危险地方玩耍,甚至附近地区也不要让他去。孩子玩耍时应有大人看着,他始终要在成人的照看目光之下。孩子逛街时应有成人陪伴。
虽然时时处处都潜在危险,但因此就把孩子锁在家中,不让孩子出去玩或不敢让孩子大胆地玩,也是不对的。应该要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自由自在地活动。还应教育孩子自己保护自己。如不要跟陌生人走;知道玻璃等物品是有危险的,不能随便拿着玩;腐烂的东西是不能吃的等等。
常见的急救方法
意外事故主要靠预防,但如果发生了就要会采取急救措施。如孩子触电或溺水后,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抢救。
人工呼吸法
将受伤的孩子置于仰卧姿势,头部尽量向后仰,同时清除口、鼻中的杂物或鼻涕,以保持呼吸畅通。成人深吸一口气,并捏住孩子的鼻孔,紧对着孩子的嘴吹气。吹完气后,放松捏鼻子的手,用手轻压孩子的胸部,帮助呼气。这样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做15次左右,直至孩子的胸廓稍微隆起,要想掌握正确而熟练的人工呼吸法,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具有一定经验的人才能对孩子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挤压法
让受伤的孩子以仰卧的姿势放在坚硬的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上,注意不能躺在柔软的床上,以保证挤压的效果。成人在孩子的侧面,双手重叠把手掌的根部放在孩子胸骨的二分之一处的下方,即两乳头之间。用手掌根部用力,垂直地、冲击性地向下挤压,使胸骨向下陷约2公分左右。有节律地挤压、放松,每分钟60次左右。注意不能把手放在左胸乳头处挤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方法要同时进行。在抢救的同时,要尽快送往医院急救,在送往医院途中仍然要实施抢救。
如果是触电,应当先切断电源。
如果是溺水,应当首先将孩子口中、鼻中的杂物清除掉,以使呼吸通畅。然后使溺水的孩子脚部高于头部平躺,以使其体内的水倒出来。也可将孩子放在成人的膝上,使其头部下垂,将水倾出。然后再立即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预防和护理急性肾炎
症状
急性肾炎常发生在呼吸道感染和皮肤链球菌感染之后,是幼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眼睑浮肿,一二天后发展至下肢浮肿;尿少,并伴有血尿,有的用肉眼即可看见,有的需在显微镜下才能检查出来;大多血压升高,并且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视力模糊等。一、两周后血压会随着尿量增加而自行下降。
预防和护理
急性肾炎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关键是加强护理。如治疗和护理得当,三至四周后可进入恢复期,完全治愈需要半年左右,个别的可转变为慢性肾炎。
不论病情轻重,患病的最初两周内,都必须卧床休息,因为这时最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如果病情急剧发展,应立即送医院及时抢救。
在护理急性肾炎时需做到:密切注意患儿的尿量。如果持续少尿(每日尿量少于250毫升)或无尿(每日少于50毫升),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注意观察患病儿的浮肿情况。如果体内水分滞留过多,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注意卫生,晨起和饭后可用淡盐水漱口,勤换衣服。
患病早期,可适当限制水、盐及蛋白质的摄入,可进食高糖、维生素丰富、低脂肪、无盐或少盐、低蛋白食物。但不要长期限制孩子的饮食,以免影响小孩的发育。
预防急性肾炎,应做到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患猩红热扁桃腺炎时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注意卫生,避免皮肤感染。
患肺炎的护理
症状
肺炎按病因可分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霉菌性肺炎等,按病理表现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两类。3岁以上孩子以大叶性肺炎较多,该病的症状为:突然高烧达39℃~40℃。同时伴有发冷、全身疼痛、疲乏无力、咳嗽。有的孩子还可能发生休克,有如上症状的一种或几种都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如果患病的孩子肺炎症状较轻,精神状况较好,没有呼吸困难及口唇指甲发青等现象,可以不住院,只要有家长良好的护理即可。
护理
对于患病的孩子要按医生要求让他及时打针、服药。注意让他休息,室内保持空气新鲜,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十多分钟。不允许在患儿室内抽烟,以免有害烟雾使患童呼吸道粘膜受损伤而增加痰液稠度。
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尤其是冬、春季节,孩子吸入干燥空气后会损伤呼吸道粘膜,并且不利于痰液的排出。解决办法是在地面上泼热水,用抹布擦地,或在火炉上放一水壶,开着盖,使水分蒸发。室温应在20℃左右。
给孩子盖的被子和穿的衣服不要过厚,以免过热引起呼吸困难。可以让孩子侧卧,也可呈半躺半坐式,以利呼吸。
孩子的饮食要有益于消化,富有营养。可吃米汤、粥、牛奶、鸡蛋羹、面条等,少食多餐。由于肺炎患儿发烧时,呼吸速度加快,水分流失比平常多,因此要多喝水。如果体温较高,除服药外,还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鼻塞,可用0.5%~1%麻黄素滴鼻。
百日咳的预防和护理
症状
百日咳多流行于冬、春季,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的症状为:开始时轻度发热、咳嗽、流鼻涕,与感冒相似,过2~3天后,热度渐退,咳嗽加重,白天症状较轻,晚上咳得较厉害,咳起来连续十几声,有时咳得喘不过气,直至咳出大量粘液。咳后伴有特殊的似鸡鸣的回声,这是百日咳与一般咳嗽。
预防和护理
百日咳的病程很长,一般需100天左右才能好,因此叫百日咳。但是并不是说到了100天,自然而然就会好,而是需要细心地护理和治疗,否则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预防百日咳的最佳方法是及时接种百日咳疫苗。在百日咳流行期间,如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应戴上口罩。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房间经常通风,衣服用日光曝晒。平常注意为孩子增加营养,让他坚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预防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传染病。它可分为A型、B型、非A非B型三种。
以上几种肝炎都可通过消化道传染。健康的人如果接触了被肝炎病毒污染的水、食物、食具、玩具等,就可能被感染。因此,应当讲究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肝炎患者必须隔离,以免传染他人。肝炎病人用过的衣物、用具可用开水蒸煮15分钟以消毒。
后两种肝炎还可通过血型传染。如输血、注射血液制品及使用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灸针、化验针都可发生传染。
小孩患A型肝炎的人数较多,约占全部肝炎患儿的80%以上。开始时发烧,约38℃左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食油腻食物,肝区疼痛,尿黄如浓茶或酱油色(黄疸型肝炎患儿),约4~5天后出现黄疸,巩膜(白眼球)及脸部和皮肤发黄。症状持续2~6周消失。只要护理得当,一般能治疗,也有少数转成慢性。B型肝炎常常不能及时发现,转为慢性的比率较高,达30%,还可并发其他疾病。由于小孩抵抗力低,感染C型肝炎病毒后很容易发生澳抗阳性,肝炎病毒长期存在于血液,不仅损害肝功能,而且一旦身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即可发病。所以一定要加强预防,不要吃不洁净的食物,一旦发现持续发烧、食欲不振并且肝区(右腹部)疼痛,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如果诊断出是肝炎就应注意正确的护理,以免转变成慢性。此外,平常还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预防急性扁桃腺炎
急性扁桃腺炎是小儿常发疾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扁桃腺内病菌大量繁殖,引起急性扁桃腺炎,并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咽炎。该病发病急,患儿高烧咽痛,吞咽困难,张口检查时,可见扁桃腺充血、肿胀,严重时有黄白色点状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急性扁桃腺炎反复发作,可变成慢性,还可引起肾炎等其他疾病。
患儿应当注意休息,多饮水。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用盐水或复方硼酸漱口液等漱口。
患儿治疗时用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高烧时,可以用酒精擦颌下、腋下、大腿根部等降温。口含化六神丸、含碘喉片等进行局部治疗。
针对反复性的扁桃腺炎,可以在急性期炎症控制后,作手术将扁桃腺切除。
预防扁桃腺炎要做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营养,多喝水;注意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还应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及睡前、清晨刷牙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