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丙吉宽厚终得报
丙吉是汉宣帝时的丞相,以知大节,识大体著称。他宽厚待人,隐恶扬善,尤其是对下属,从不求全责备。对好的下属,他大力加以表彰;对犯了过失的下属,只要是能原谅、宽容的,他都尽可能地原谅、宽容他们。
丙吉有一个车夫,驾车的技术很好,其他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喝酒。他经常喝得醉醺醺的,出门在外也是这样。
有一次,丙吉出门办事,带了这个车夫驾车。殊不知他这次喝得大醉,车子还在路上,他就呕吐起来,把车上的座席都弄脏了。车夫一见自己弄脏了座席,吓得不知怎么才好。但丙吉并没有多说他什么,只让他把车上的污迹擦干净,然后又赶车上路。
回到相府,管家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狠狠地训斥了车夫一顿,并向丙吉建议说:“大人,这个车夫实在是不像话,干脆把他赶走算了!”
丙吉摇摇头说:“不要这样做。因为他喝醉酒犯了一点小小的过失就赶走他,你让他到哪里去容身呢?他不过是弄脏了我的座席罢了,算不上什么大罪。还是原谅他吧,我相信他自己会改正的。”
管家这才没有赶走那个车夫。车夫知道是由于丞相的宽宏大量才保住了自己后,内心非常感激,决心报答丞相。从此更尽心尽意地赶车,酒也喝得少多了。
车夫原本是边疆人,熟知边防报急方面的事情。有一次,他在长安街上看到一名驿站的官员疾驰而过,猜想一定是边境上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于是他紧跟着到驿馆里去打听消息,果然得知是匈奴入侵云中郡和代郡,那里的郡守派人告急。
车夫立即回相府,把自己探听到的情况向丙吉报告。丙吉知道宣帝马上会召自己进宫商议,便叫来有关方面的属下,向他们了解被入侵地区的官员任职以及防务等方面的详细情况,思考了对策。
不一会儿,汉宣帝果然召见丙吉和御史大夫等人商议救援之事。由于丙吉事先已知道了消息,并且有所准备,所以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很快提出了可行的救援办法。而御史大夫等人却仓促进宫,一点消息也不知道,对被入侵地区的情况也不太了解,一时之间根本就说不出什么来,更不用说切实可行的救援办法了。
两相比较,对照鲜明。汉宣帝赞赏丙吉“忧边思职”,对御史大夫等人却很不满意。
退朝后,其他大臣对丙吉十分钦佩,丙吉却对大家说:“实不相瞒,今天是因为我的车夫事先打听到消息并告诉了我,使我预先有了准备。当初,他曾经醉酒呕吐,弄脏了我的车座,我原谅了他,所以他有今天的举动。”
说到这里,丙吉又感叹道:“所以啊,每个人都有他的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应当尽量容忍别人的过失。想想看,假如当初我不容忍车夫的过失,把他赶走了,能有今天受到皇上的表彰吗?”
众人都点头叹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能够生存;人太明察了,就没有人愿意跟随你。
是啊,你看那游泳池里的水是够清澈的了,可是哪里有鱼能够在里面生存呢?
为人也是一样。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你事事苛察,求全责就像眼里容不下一粒砂子一样,谁愿意跟从你呢?
丙丞相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原谅了车夫,结果得到了报答。
当然不止丙丞相如此,中国历史上这类容人的事例还多着哩。
汉高祖重用“盗嫂”的陈平而得天下,宋太祖撞破受贿的赵普而不责罚,曹操更是公开下《求贤令》说:哪怕有不好的名声,可笑的言行,甚至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都不要有所遗漏。
他们都是容纳那些虽德行有亏但确有才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