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刘彻重用田千秋
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能够成为汉代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关键在于他不仅能够大胆选拔起用一大批有用人才,而且还在于能够充分信任他们,放手使用他们,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其服务。如他重用倪宽、田千秋就是实例。
倪宽(?—公元前103年),千乘(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其衣冠冢在山东广饶县城西)人,出身非常贫寒。他没做官时,经常帮人做工,或者出卖劳力以求衣食之需。尽管如此,却能坚持刻苦攻读诗书。出门帮工,常带经书,休息时便诵读学习。后来,经过考试,补廷尉文学卒吏。他曾经代史为奏,汉武帝阅后认为不是一般的官吏所能写出的。于是,汉武帝召见倪宽,为其讲解经学,甚得武帝喜欢。
倪宽担任左内史后,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为百姓办事。他视民如子,从不虐待他们。而且能够奉公守法,恪尽职守,廉洁勤政。另外,倪宽从不沽名钓誉,一向反对弄虚作假,反对残酷的刑罚。经常劝导农民种地养蚕,勤奋耕耘。因此,深得百姓爱戴。有一次,各地催交军粮时,他不但没有按照朝廷的诏令督促催收,而且看见有交不出粮食的,就让他们少交或者全部免除。这样,倪宽征收公粮的成绩很差,没有完成任务。因此,朝廷准备将倪宽革职办罪。老百姓一听说倪宽因为没有收齐公粮被革职办罪的消息,就都想方设法凑齐了公粮。汉武帝听说这件事后,知道倪宽关心百姓,体恤人民,不顾自己,很尊敬他,不仅没有罢免他的职务,而且对他更加信任。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拜为御史大夫。后随从汉武帝封禅泰山,与司马迁共定汉《太初历》。
田千秋是长陵人,本姓田,初为高寝长。“诬蛊之祸”中,他上书替太子申冤,武帝感悟,征和四年拜为大鸿胪。数月,任丞相,封富民侯。他与霍光、桑弘羊等同受遗诏辅少主昭帝。及年老,昭帝特许乘小车入宫殿中,故号称“车丞相”。田千秋对汉武帝忠心耿耿,时时劝谏,是一个贤良之臣。田千秋出身贫穷低下,既非名门,又非功臣。但汉武帝不仅能够重用他,而且能够信任他。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由于汉武帝日益迷信鬼神,所以发生了江允诬陷太子刘据咒骂武帝企图谋反的“诬蛊之祸”。汉武帝因此误杀了太子刘据及其子女和部分大臣。事后,汉武帝逐步觉察到了自己的错误,心中十分后悔。这时,高寝郎田千秋见武帝有所醒悟,便于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的一天,正式向武帝为太子申冤说:“太子当时并无反叛之意,更无诅咒陛下之念。后来太子调动兵士捕捉江充,实在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尔后你又偏听偏信,追杀太子,逼其自尽,更是大错特错了。”武帝听后十分感动地说:“对于我父子间的事,其他人没有一个能说清楚的,只有你才这么明白。”同时,武帝又见田千秋身高八尺,相貌堂堂,说到太子的冤情,声泪俱下,因此十分感动。于是拜田千秋为大鸿胪。田千秋做大鸿胪后,多次劝谏汉武帝不要再迷信鬼神,并说:“方士们都说能求仙拜神,可至今均未应验,可见他们是虚承俸禄,浪费钱财,应该将他们罢免回家。”汉武帝此时已有悔过之心,所以听到这番话,正合心意,遂命令那些方士一律回去。同时,汉武帝又拜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希望田千秋能够想尽办法使人民富足起来。
尽管田千秋忠厚善良,恪尽职守,政绩辉煌,但他毕竟是以一语而封侯拜相。因而,朝中有些大臣不服气,瞧不起他,议论纷纷,甚至当作奇闻在朝野内外传扬。当时的匈奴孤鹿姑单于派使者来汉朝要求和亲,汉武帝也派人去匈奴商议此事。孤鹿姑单于就向汉朝使者说:“听说汉朝最近拜田千秋为丞相,这个人无才无名,又无政绩,为什么让这样的人担当丞相大任呢?”汉朝的使者回答说:“因丞相上书替太子申冤,所说的正合皇帝的心思,因此得以升迁。”孤鹿姑笑着说:“照你这么说,汉朝并不一定起用贤人功臣,只要一个狂妄的男子上书,就可以封侯拜相了。”使者无言可对。回来后,使者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件事,汉武帝听后非常生气,并责备使者应对的言辞有误,要将他下狱。后来,田千秋为其说情,才免了对使者的处分。在汉武帝看来,用人不拘功臣贤人,只要有才有德,即可拜相。用人也不必王公贵族,只要忠厚诚朴,也可封侯。只要是被重用的人才,就要信任不疑。田千秋敦厚善良,聪明多智,汉武帝非常信任他,重用他。这是汉武帝的英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