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唐太宗用人避短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统治被史家称作“贞观之治”。他成就伟业丰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知人善任,起用了各种人才。
太宗即位之初,思贤若渴,一再要求百官荐举人才。右仆射封德彝久无所举,太宗责问其故,他回答:“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太宗批评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在这段话里,太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用人原则,即对人不能求全责备,而应用其所长;要善于发现同时代的身边人的长处,随才使用。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唐太宗迅速选拔了一批文臣武将。他们才能各异,特点不同,但能够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唐初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出色的历史活剧。
唐太宗对于这些臣下的短长非常清楚。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他当着几位重臣的面,评点众人说:“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耳。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于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缓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持论桓据经远,自当不负于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于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每写忠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他的这些评价,确实公允、中肯。
知人还须善任。太宗对上述大臣的使用,做到了避其短,用其长,甚称恰如其分。例如高士廉公正无私,不结朋党,即以其为吏部尚书;岑文本长于文章,即供职中书省;杨师道平和忠诚,即以为侍中,随侍左右;刘洎秉性坚贞,热心于公益之事,即授民部尚书;马周任使称意,才堪大任,即破格拔擢,十几年间,由布衣位列宰相之班。除此之外,诸如以魏征为谏诤之臣,以李靖职掌军事等等,也都说明了太宗用人能够扬长避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