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严谨完整:演讲词结构安排的艺术
1.横式排列 清楚明晰
横列式,也叫并列式,它是横向地从各个不同角度或侧面去分析论题的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把演讲的主题所涉及的若干主要问题并列起来讲述,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相对独立的,又是有联系的。例如,毛泽东同志的演讲《学习和时局》,使用的就是并列式结构,他在提出主题、表达看法之后,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局曾对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结论。这些结论是:……
目前时局有两个特点,……
三
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这就是并列法,演讲者把复杂的内容分项加以表述,形式整齐,纲目清楚,层次分明,使听众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和记忆,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再如,演讲者王理《人贵有志》的演讲,其主体部分列举了四个小标题:
一、目标高
1.引用高尔基的名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好处。”我国古语:“志当存高远。”
2.目标高,更要符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栾弗提出的“三士”:政治上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业务上成为博士,身体上成为大力士。
二、立志坚
1.引用爱迪生的话:“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等地步,他的初衷和希望,不会有丝毫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2.在逆境下立志不屈的各种范例。
三、生活俭
生活态度、生活作风历来是人们思想状况的晴雨表。刘邦入关,“财产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列举事例:毛泽东、周恩来,南北朝时的范慎,北宋的范仲淹、司马光,明初的宋濂等生活俭朴的事例。
四、惜分秒
列举名人事例:列宁,鲁迅,英国诗人爱德华·杨,英国女作家埃米蒂·勃朗特,科学家爱因斯坦珍惜分秒的事例。
《人贵有志》这篇演讲,中间主体部分采用的是横向的、并列式的结构,十分清晰。他列出四个小标题,分别论述目标高、立志坚、生活俭、惜分秒,有的小题中又分出小层次,引用经典名言和动人事例加以论证,由于组织得当,过渡自然,衔接紧凑,使得全篇演讲结构完整,充分阐发了主旨,给听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算是横向结构较为精彩的范例。
2.纵式组合 逐层深入
纵深式,也是纵向“递进式”。演讲者抓住某个问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地进行分析,使演讲的结构呈现出递进的形式。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在论述主题时,各层意思之间一层接一层,一环扣一环,最后水到渠成。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人类著名的和平斗士,他的著名政治演讲:《如何在原子时代谋求和平》就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表述政治见解的。演讲稿不足千字,全文是:
我感谢你们给我机会,让我在这个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上表述我的主张。
愚见以为,以现阶段的军事技术而言,想用全国武装以获得安全的想法,是一种会招来灾祸的错误想法。尤其是在美国首次制造出第一枚原子弹之后,各国更会产生此种不对的想法,人们都在想,我们最后可能会获得绝对性的军事优势。
用这种方法,我们任何潜在的敌人就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我们大家所热切盼望的安全,就会降临给我们以及全人类了。我们就会在最近的5年内,把下列的原则奉为不变的箴言,不论什么代价,也要由绝对的军事力量来确保安全。
美国和俄国的武器竞赛,原因在于彼此都想防备对方,双方似乎都患有歇斯底里症。双方对于杀伤力大的武器无不热衷,秘密赶造。现在双方所追求的目标——氢弹,制造方面已不成问题了。
假使制造成功的话,那么,在技术的范围内,使大气布满辐射层,使全球人口灭绝,那是很有可能的。这种令人恐怖的研究发展,就在于彼此都受到压迫,骑虎难下了。完成了第一步骤,无可避免地得再向前推进另一步骤,最后人类的末日就愈来愈明显了。
人类是否能在这个自作孽的僵局中自谋出路呢?我们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把美国和苏联弄到今天这种骑虎难下情况的人,都应当知道我们可以征服任何外来的敌人,可是我们仍无法避免战争的心理。
我们只要采取每一种会使得未来冲突更为明显的行动,那我们就休想有和平。因此,任何政治行动,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和平共存,才能促使各国坦诚合作呢?
要达成相互合作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弥补彼此之间的恐惧和不信任的心理。因此必须放弃暴力,当然,杀伤力大的武器得加以废止。
然而,要达到这种有效的废止,最好是能设立超国际的裁判和执行机构,并授权其次断各国安全的迫切问题,甚至各国在宣告愿与这个“小规模的世界政府”坦诚合作时,也必须先了解“小规模的世界政府”是可大量减低发生战争的危险的。
总而言之,人们要达成诸项和平合作的首要条件是互信,第二就是要有正义和机警的法庭组织。这两项原则对个人适用,对各国也适用,在互信的基础上,就不会发生是非之争了。
爱因斯坦的这篇政治演说,对原子弹时期的战争与和平发表了精深的见解,并对如何消除战争、实行和平共存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演讲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的。
首先,他指出随着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军事危险的增长也在日趋膨胀,特别是“美国和俄国的武器竞赛,原因在于彼此都想防备对方,双方似乎都患有歇斯底里症。”接着,说明这种状况引起的必然后果:“使全球人口灭绝”。在这之后,将话题转入中心,申明自己的观点,提倡彼此之间的和平合作,消除不信任心理,设立正义和机警的超国际的仲裁和执行机构。通观全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似大河奔腾,很快激起听众的感情波澜。这是一篇较为典型的纵向式的演讲结构,值得学习和借鉴。
3.先总后分 严谨布局
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也有人称之为“总分法”,即是指演讲者首先概括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评价,然后围绕这些论点分出层次加以论述。这种总分法的特点是使人首先获得总体印象,然后通过分别论述,可以加深对演讲内容的全面理解。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是采用先总后分的表述方式,高度赞扬和评价鲁迅先生的。他在谈了陕北公学的主要任务和培养目标之后,接着围绕纪念大会的主旨对鲁迅先生进行了全面概括的评价: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个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轻的力量……
(这是对鲁迅先生的概括性评价,接着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鲁迅精神”。)
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他在1936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准确,那样得清楚。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我们为了永久纪念他,在延安成立了鲁迅图书馆,在延安开办了鲁迅师范学校,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伟大。
(评价确切,论证有力,加深了认识。)
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刚才已经提到,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撑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革。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有些不彻底的革命者起初是参加斗争的,后来就“开小差”了。……鲁迅痛恨这种人,同这种人做斗争,……
(引向深入,衔接紧凑,分析深刻。)
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它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
(把学习鲁迅同反击日本侵略斗争联系起来,升华了主旨,推向了高潮。)
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总括前文,重申主旨,号召呼唤。)
这篇议论演讲,是运用先总评、再分评、后总括的方式表述的,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无懈可击。首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从“要认识鲁迅”开谈,对鲁迅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与赞扬;接着,分别论述“鲁迅精神”的三个特点,即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见解精深,论证有力,加深了人们对鲁迅的认识与理解;最后,概括全篇,照应开头,深化主旨,不仅使听众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且极为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抗日斗争,使演讲获得最佳效果。从中可以看出,巧妙的结构和精心的构思,对演讲的成功实在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4.纵横交错 变化多姿
所谓纵横交错,即是指演讲结构中既有横向“并列式”也有纵向“递进式”,根据演讲内容,二者交替使用;也有以时间推移为主要线索,结合空间位置转换层次排列。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有起伏变化,丰富多姿,避免了结构的单一呆滞。我们选择不很复杂的实例,其中主干议论部分,演讲者先用横向并列论述,然后再用层层深入的方法,推动了全篇的演讲。
辽宁省有位中学校长陈志雄同志,他在开学典礼上所作的讲话《根深叶茂》,其结构就颇有特色。
同学们: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根深叶茂”。一棵参天大树,绿阴如盖,归功于它的根。参天大树的根有什么特性呢?我以为它有两个特性。
(开宗明义,简洁明了,一下引入正文。)
沉默性,是它的第一个特性。根都是扎在地下的,它沉寂,它默然,人们看到冲天的树干,如伞的绿阴,却不能看到根在地下默默地广吸博收。刚表扬的5名同学的“一鸣惊人”,正是“沉默是金”的根的特性的反映。
坚定性,是它的又一个特性。根在地下,地下很可能是脊土一片,也很可能是岩石成堆;但是,根从不退缩,曲折延伸,去达到吸收水分、摄取养料的目的。它为了滋养树干、绿叶,为了培养参天大树,真正做到了百折不回。清朝书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在乱岩中还要立根,根的坚定性多么令人钦佩啊!
(这两段是并列式的分开论述,深刻,精彩。)
船厂一中的学生,要在今后的事业上取得实绩,就应该学习参天大树之根的沉默性、坚定性。沉默性,就是埋头实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没有长年累月的连续奋斗,哪有某次显赫成功?什么叫坚定性?坚定性,就是目标如一,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从低谷走向高峰。
(演讲从并列论述开始转换,联系实际述说迫切需两“性”)。
如何培养沉默性与坚定性呢?我以为必须“知道限制自己”(黑格尔),“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假如你的孩子,仅仅受到实现自己愿望的训练,而没有受到放弃和克制自己某种愿望的训练,他是不会有巨大的意志的。没有制动器就不会有汽车。”我是十分欣赏这句名言的。没有制动器,汽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随时都会堕入死亡的深渊。马卡连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阐述“克制”的重要性的。人若没有“制动器”,后果也一样。学校是育人成才的地方,学校也必须安装“制动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渤海造船厂一中学生规矩50条》多是以否定词“不”的形式出现的,它都是在场各位同学成才的“制动器”,你们要熟悉它,遵守它,不能走样。只有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制动器”,自觉接受限制,你们才会获得真正成才的自由。
(进一步分析:如何培养两“性”,引用名人格言,联系买际,具体实在。)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人生从这里开始分子,你可能成为英才,你也可能成为渣滓;你可能走向光明,你也可能误入歧途。你们要认识自我,让自己被“要成为一切都美的人的志向鼓舞起来”。(霍姆林斯基)
(挽结全篇,收束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忠告。)
同学们,在中学时代,让我们不失时机地在做人、求知、长身体上深深扎根吧。这样,你将会终生受益。根深叶茂,这就是我的赠言。祝各位同学新学期进步。
(热情祝愿和呼唤,重申主题,首尾相应。)
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议论演讲,无论是结构布局,还是内容、语言,都很有特色。在引论中,直接揭示演讲主题;接着从大树的“根”发脉,深刻论述了它的两个特性:沉默性和坚定性;然后转换结构层次,联系实际说明青年学生迫切需要这两个“特性”;继而再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两个“特性”,形象地提出要有“制动器”的问题;最后,对听众提出热情的忠告和希望,“让我们不失时机地在做人、求知、长身体上深深扎根吧”,演讲者用这句内含深刻的语言总揽全文,对学生听众是巨大的激励。纵观全文,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既有横向又有纵深,既有理论又有实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紧扣主题 语不离宗
演讲结构虽然是丰富多姿,变化万千,但是它毕竟还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一般演讲理论研究者认为,紧扣主题、语不离宗,就是其首要的一大规律。
一篇优秀的演讲稿,不管它怎样谋篇布局,怎样精巧构思,不管它采用什么结构方式表述,都必须紧扣主题,自始至终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论述。一些内涵丰富的演讲往往涉及面广,需要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但不管有多少个侧面,其中必然有最主要的一面,演讲只能紧紧抓住这个主要方面,一刻也不能偏离。只有突出了主旨,才不至于本末倒置,轻重不分。1979年3月,粉碎“四人帮”后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郭沫若在大会上作了《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这是一篇著名的科学演讲,集说理和抒情于一炉,结构之完整,逻辑之严密,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演讲自始至终围绕主题精辟述理和优美抒情,堪为“紧扣主题、语不离宗”的典范之作。我们不妨认真品读一下这篇演讲名篇。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开门见山,表述情怀。)
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但是,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科学和科学家,在旧社会所受到的,只不过是摧残和凌辱。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它。我们这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人,喊出过发展科学的口号,结果也不过是一场空。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们不少人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岁月中,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地度过了大半生。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学得到了解放。毛主席和周总理又亲自为我国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国的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万恶的“四人帮”对科学工作百般摧残,对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妄图重新把我们祖国拉回到愚昧、落后、黑暗的旧社会去。但是,“蚍蜉撼树谈何易”。党中央一举扫除了这伙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使我们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现在,我们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看到今天这种喜人的情景,真是无比感慨和兴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敬爱的叶副主席的光辉诗篇,完全表达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情。
(通过对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科学及科学工作者遭遇的回忆对比,引出一个深刻的真理,再次抒发感慨。)
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
(进一层分析,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需要科学巨人。)
科学是讲究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进一步鼓励大家,既要实事求是,更要勇于创新,推动科学的发展。)
我祝愿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老当益壮,在新的长征中为我国科学事业建立新功,为造就新的科学人才做出贡献。
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勇攀世界科学高峰。你们是赶超世界水平的中坚,任重而道远。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效率。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技术,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是对老、中、青三代人的祝愿,其旨意是在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
我的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毋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期望。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正待我们全体科学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继续创造。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结尾总括全篇,深化主旨,呼唤号召,精彩有力。)
这篇科学演讲,在结构安排上具有严密的逻辑层次,开篇直述主题和心意,“参加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接着导入正文,自然而然地对往事进行回忆、对比,从中悟出“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的真理;进而推论,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科学的巨人,科学工作者要不负重任必须有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激励老科学家“老当益壮”,中年科学家“奋发图强”,年轻一代努力进取;最后总结全篇,升华境界,抒豪情,寄壮志,提要求,发号召,紧紧围绕中心,以无懈可击的逻辑力量,完成了精辟的说理。这篇议论演讲,围绕“科学”做文章,全文有30多次出现“科学”二字。实在可谓“语不离宗”了。而且,通篇大讲科学丝毫没有枯燥腻味之感,相反给人以美的享受。演讲者以作家和诗人的气质,巧妙地运用警句、引语、象征、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在“科学的春天”里浓烈的情怀。 “蚍蜉撼树”,是对“四人帮”摧残科学的讽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是老一代科学家心情的写照;“嫦娥奔月,龙宫探宝”是对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头悬梁,锥刺股”是对中青年科技人员刻苦攻关的鞭策;“初升的太阳”、“如虎添翼”、“青出于蓝”是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期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对“科学的春天”万紫千红、盎然春意的形象描绘。这篇精辟述理、优美抒情的演讲,虽是大谈其科学,也竟然妙语连珠,熠熠生辉。我们可以说,把它放在世界名篇里,也绝不会逊色。
6.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所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指演讲材料的组织安排一定要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这是演讲结构的另一条重要的规律。
所谓层次,即是指表述主题过程中的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思想单位,它是主题的构成部分。层次与段落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层次,是指内容的先后次序,演讲展开的脉络和步骤;段落,是指演讲的自然段,它是演讲内容的基本构成单位。一个层次,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能包含几个自然段。一篇成功的演讲,不仅要突出主题,紧扣中心,同时还必须有分明的层次和清晰的条理,只有这样演讲内容才能表述得生动完美。在此,我们不妨拜读一下列宁同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并从中感受一下它的结构艺术。
今天,我们举行全世界工人革命的领袖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的揭幕典礼。
千百年来,人类在一小撮蹂躏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剥削者的压迫下受尽了苦难。旧时代的剥削者地主所压榨和掠夺的是分散的愚昧的农奴,而新时代的剥削者资本家所碰到的却是被压迫群众的先进部队,即城市工厂的产业工人。工厂联合了他们,城市生活教育了他们,共同的罢工斗争知革命行动锻炼了他们。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首先起来同资本进行革命斗争,并在这个斗争中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我们处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者的这个预言已开始实现的时代。我们大家看到,在许多国家里已经显露出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帝国主义对各国人民的大屠杀的不堪言状的惨祸,到处激起被压迫群众的英勇精神的高涨,百倍增强他们为解放而斗争的力量。
让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再三提醒千百万工人和农民,我们在斗争中不是孤立的。较先进的国家的工人在同我们并肩奋斗。在我们和他们的面前还有艰苦的战斗。在共同的斗争中,资本的枷锁一定会被打得粉碎,社会主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这是列宁同志在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发表的一篇著名的政治演讲。当时外部有英、法、美、日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国内有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配合捣乱,列宁因遭暗杀而负重伤,形势十分严峻。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团结人民,英勇斗争,保卫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这篇演讲便是在这复杂的背景中发表的。演讲热情颂扬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的光明前景,极大地鼓舞了逆境中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斗志,无愧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
这篇演讲不但思想深刻,概括力和感染力强,最为突出的是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首先明确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这一中心,总起下文。紧接着,围绕中心,回顾工人革命斗争的历史,热烈赞颂马克思、恩格斯的丰功伟绩。在这个主体部分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从新旧时代的对比中,说明了工人阶级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由此揭示马恩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层满腔热情赞颂马恩的伟大功绩,指明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为无产阶级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层指出马恩学说已开始实现,从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演讲的结尾部分,概述全文,得出结论,阐明树立纪念碑的意义,给听众以启示和力量。斯大林曾高度评价列宁的演讲特色说:“我佩眼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抓住听众,一步步地打动听众,然后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也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