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管理者做决策要果断
通常会出现一种特别的现实状况,它会使民主性格的人感到不适应。事实上,一个特定的人会比他的同事占有实质的优势。这种情况使人无法看清环境的真正需求,无法判断何种管理模式符合客观要求。
参与式管理模式在这几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要实行,代价也会相当高昂。
一个是意识层面的问题。一群由智商为120的人所组成的团队与一位智商有160的领导人,如果让员工讨论出解决的方案——比起智商较平均的一组,过程会较为困难。因为优势者会因此而不耐烦,为了控制自己的冲动,自身所承担的压力会非常大。同一水平的问题,他也许很快就能找出解决策略,但是其他人却得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他又必须忍住不说,这对他来说,实在是一大折磨。
每个人都会觉察出智商的不平等。于是,渐渐地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倾向,智商较低的人就会习惯于等待智商高的人给予答案。换句话说,他再也不愿花费心力,因为这样毫无用处也毫无意义。他们为何要花3天的力气,去解决一个高智商者3分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智商较低的人会变得非常被动。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很笨、没有能力,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另外,还会产生一些间接的后果,智商较低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对智商高的人产生无意识的不满、敌意与怨恨。一个人愈没有了解到真实的状况,就愈可能产生反向怨恨。内心感觉自己愚笨的人在努力提高自己,但仍觉得自己很笨,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就产生了敌意与怨恨。我认为,愈了解情况的人,就愈不会产生反向怨恨和敌意,也就不会形成压制和防卫心态以保护自尊的必要,至少只需要较少的压抑和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尊。
再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时间和时间区段的问题。在需要立刻做出决定的情况下,优势者必须快速地、直接地、不加讨论地做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则应直接下达命令,无任何解释。如果时间区段较长,例如创办可以维持50年或100年的事业,尤其是优势者逝世之后仍能生存的事业,就必须实行人本式管理政策,给予更多的解释,察觉更多的事实,做更仔细的讨论,并共同达成协议。从长远目标来讲,这也是长期训练优秀经理人和领导人的方法。
假设优良的管理有两大目标。一是生产力与利润目标,这时比较需要独裁式的管理;一是个性发展目标,例如训练未来可能的经理人和领导者,这时就必须运用讨论和参与式的管理模式,放弃直接而独裁的领导。
简单而言,人本式管理只有在环境理想、人们心理健康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实行。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和平的、统一的,没有任何危急发生,我们可以耐心地提高人类心理健康,这时就需要参与式管理,而且此种管理模式会更受人欢迎。
在某些人格具有优势的员工身上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形,尤其是自我力量,即对于不安忧郁和气愤有超乎常人的忍受力。如果老板比他的下属有较强的自我力量,就会发生上述高智商领导人的情形。这样的经理人不需要经常地解释和参与,自然就会承担所有的事情,因为他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处理某个问题。
现在对偏执狂领导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像希特勒、麦卡锡(美国共和党政治家、检察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1945年当选参议员,1950年初他信口指控有250名共产党党员渗透到美国国务院。1953年成为权力很大的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这种迫害行为当时被称为“麦卡锡主义”)、约翰·布区会员或类似的人物,为何能吸引众多的追随者?
偏执独裁者如此吸引人,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有果断力,对自我的确定绝不犹豫,清楚自己要什么,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当某国的人民失去了身份的认同,没有真实的自我,无法分辨对与错、好与坏,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比较容易崇拜和追随那些清楚自己所需的领导人。
民主性格的领导人或非独裁性格的领导人的忍受力较强,较愿意承认自己不是全知者。因此,对于教育程度低的人们来说,有果断力的偏执独裁者就比较吸引人,他能抚平追随者心中的不安。
在这里,我们可参考杜妥夫斯基《卡拉马助夫兄弟》书中大审判官的话、魏斯曼(美国社会学家,根据他的学说,在人口还未急速增长的社会,如中世纪的欧洲和现代的非洲,一般人都是传统支配的人,个人的前途由氏族或是整个社会来决定。当人口增长还未达到拥挤的程度时,“自我支配”的人占绝大多数,他们在年幼时就由父母决定了前途,生活目标也不会有太多改变。到了极度工业化社会,人口日益密集,开始出现了被“他人支配”的人,他们的前途由年龄、社会等级与他们的相近的同辈来决定,他们的目标也随着这些人而改变)的“他人支配”人格以及弗洛姆的机器人个性。
有果断力的人,下了决定后会贯彻到底,努力达成目标。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的人通常不会变来变去,也能够预测,可信任,不易受外界影响,拥有这种个性的人,可以较易地被推为领导者。
在这里,有几句从罗格利克的著作里摘录的话,他的说法和天尼堡的有些类似:“想想看,如果一个经理人吸引那些自尊低落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少数精英中的一分子,拥有特别的天赋,而大多数人们的资质都有限。”
既然如此,我们就想反问几个问题:他真的拥有一份不寻常的天赋?他真的是少数精英中的一分子?他在某方面真的非常出类拔萃?罗格利克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做深入的探讨。
在这里必须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超乎寻常的优秀表现绝对可以和Y理论相容。优秀的经理人对一般人的能力和智商都有较高的期待。
这与罗格利克的说法并无冲突:他觉得大部分的人类都具备成长、发展、承担责任和获得成就的能力。他觉得自己的部属都有天赋,能够协助他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部属能完全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不觉得员工愚笨、懒惰、没有责任心、不诚实,或喜欢和主管、企业相互对抗。他也了解,有一些员工确实很不合作,不过那只是极少数的人。简单地说,他这个经理人相信Y理论的管理原则。
可是,公认的优秀的经理绝对可以同意所有这些,同时还得承认非同寻常的情形中类似的一些事实。关于X理论以及Y理论之间的差异可以从这个角度做更完整的论述。显然,这已经不是一项理论,而是一项事实。有实际证据显示,大多数经理人支持Y理论,而不愿实行X理论。我们几乎可以把这两项理论叫做X事实以及Y事实。
很显然,罗格利克坚持用管理和领导概念解释Y理论是不全面和不完善的。例如,他谈到支配——从属关系,他也谈到权威原则和命令链等。很明显,这些字眼都不适于描述存在型领导和存在型追随者,更不适合解释一个完全整合的团队。我们最好寻找其他更适合的字眼(目前恐怕还不存在),描述存在心理学中的权威和领导特质,但千万不要以传统的某种特定权威情境去定义这些词。
当面对一位倔强而且很难令其完全开放和进行沟通的强人时,领导者为了避免成为权力中心,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不参与小组讨论。显而易见,如果他占有极大的优势,就会妨碍沟通的进行。如果他希望每位员工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他希望培育他们和他们的能力,那么他就必须认识到,只有他不在场时,他们才能自由地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经理人展现对部属的爱、尊敬、信任以及满意的唯一方法。
但是领导人也不能完全不参与小组的讨论,只是在某些条件下尽量少参与,否则,这样的情形有可能对他造成损失。就好比一位美丽的母亲能够为面貌普通的女儿做的一件事,就是当有男孩子在附近时必须避开,不要让女儿因为母亲的美貌而觉得自卑。当然,有智慧、有创意、有才华的父母也知道如何不让自己的小孩觉得不如他们的父母,避免自己的小孩因此而变得被动、无助。
因此,完成自我实现的父母对小孩而言,往往是种压力。因为每个人都认为,优秀的人一定会是优秀的父母,而优秀的父母一定会教育出优秀的小孩。依此推断,对小孩而言,拥有优秀的父母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不称职的父母会产生某些问题,但优秀的父母同样也会有种种麻烦,只是问题的性质有所不同而已。
在这里,有必要提醒那些强势的人,不要刻意制造出讨论、询问意见的假象。如果这位强势的人从头到尾就知道答案,却误导组织员工以为是他们自己发现了答案,通常这样的结果只会产生更深的怨恨,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当然,这是关于人性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至今没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法。
天生占有优势是不公平的、不应该的,人们的确可以怨恨和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是命运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天生体质就很好,而有的人心脏和肾脏却先天不良。到现在,还无法找到妥善的解决妙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诚实和真相也会造成伤害。
在十全十美的社会中,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楚的,即要有能力崇尚、追随和选择最佳的领导人,发现最优秀的人才,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敌意或反抗心态存在。所谓的反抗和敌意是在领导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所产生的一些变化,所以我们不可能把它分解成许多不同的变因。例如,其中一项变因是阶级反抗。军队在这方面就处理得很好,因为军官多来自上流社会或中产阶级的家庭,是有教养的绅士;而士兵多半来自低下阶层,很难成为绅士。因此彼此的对立、轻蔑等行为是理所当然的。
即使在高度流动的社会,情况亦是如此。在海军、空军、其他大型组织,甚至是全体社会,都需要一本法律之书,像国家的宪法或真正的法律条文一样详尽。之所以需要如此,有部分原因是组织中的人口过于庞杂,包括有心理不健全、无能、神经质、疯狂的、恶毒的、独裁的和不成熟的人,因此必须制定全面健全的规则,完全不依靠个别法官、船长或将军的判断。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对学习团体人员、Y理论经理人和特定的美国公民都必须经过特别的挑选。任何有智慧的经理人都不会雇用那些能力不足、个性不良的员工。因此,Y理论和人本式管理适用于经过人事挑选的环境。
在马斯洛看来,哪怕是在已经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上层经理人和下层员工之间的阶级差异,也说明了彼此的利益和敌意的不同。此外还包括强势、弱势、优势、劣势和支配、从属等变因,例如,妓女对嫖客的敌意、怨恨和轻视等态度,因为在这样的情形中,一个人受到另一个人的剥削,或是一个人以为自己被他人剥削。
另外一个因素是主动性格与被动性格。这是科学家对人类脑波的研究、法瑞斯对新生儿的研究、心理学者对易患胃溃疡性格等研究上发现的,主动与被动或依赖与接收都是与生俱来的性格,也是日后成为领导者或追随者的关键因素。
如果想要人本式管理与领导策略能够顺利地运行,那么管理者就必须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放弃严控属下的想法,给他们一些自由。只有这样,属下才会因为获得自由以及自我实现而感到愉快。这就是达到自我实现、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质。
健康的人没有必要以权力压迫他人,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快乐,更不希望这样做,除非环境需要。当一个人的心理越来越健康时,或其达到自我实现时,他已完全放弃用权力控制他人的想法,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从X理论的管理哲学转移至Y理论管理哲学。
新的管理理论和新的管理教条,其理论架构的重心必须要从领导者身上转移至特定问题或环境的客观需求上,后者才是决定领导与追随策略的关键因素。我们重视的是事实、知识和技能,不是沟通、民主、人际关系或舒服的感觉。我们对事实必须有更多的认知,解决问题必须抱实用主义的态度,这是有效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至少在文化程度足够高、人们心理足够健康时,人们支持参与式管理的倾向会更大一些。功能性领导人的才能或能力以及环境的客观需求重于一切。领导人必须对真相有所觉察,具备创意性的认识,要能看出新的真相,实事求是。当事实说“是”但民众说“不”时,好的领导人必须不顾民众的敌意,坚守事实,而不畏惧公众的敌意。
这或许不会构成什么障碍,因为大多数人肯定会支持的,同时,这也是大家所希望的。稍有差异之处,不过是重点和理论架构有所不同而已。马斯洛比其他学者专家更强调这一点,因为他很清楚真正优秀的人不仅会受到景仰,同时也会遭到他人的怨恨,若通过民主表决的形式,他们则不太可能脱颖而出。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和史蒂文生当年的情形。显然,资质差的人反而会比优秀的人更容易出头。史蒂文生是美国优秀的政治家,1952年和1956年两度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但均败给艾森豪威尔。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内心的倾向敌意和怨恨所导致。我们必须意识到,优秀的人虽然能够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崇拜,但是相对的也易招来很多人的怨恨与仇视。
吉斯丽、杰克森和托罗斯针对具有创意的孩童所做的研究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很显然,有创意的小孩,不仅会遭到同年龄玩伴的排斥,连教导他的老师可能都会觉得他特别聪明,鬼主意特别多,难以驾驭,因而不喜欢他。因此,我们选择领导人时,不应以受欢迎程度为标准,而应该重视客观现实的需要。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寻找真正适合的领导人,即使他不受大众的欢迎也无所谓。
德·瑞达丽的研究结果也可以证明这个事实。德·瑞达丽的研究对象是20位具有创新的心理学家。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不快乐的童年,或至少在童年时有过被同龄小朋友排挤的经验。也许他们都是属于被大众拒绝的一群,虽然人们非常仰慕并且渴望拥有和他们一样的杰出天性与能力,但我怀疑他们任何一个人是否曾经受欢迎过,只是他们的优势是必要的。我们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让我们觉得不舒服,造成了情感上的分歧对立,心里产生了冲突矛盾,使我们怀疑自己存在世界上的价值。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学习接受并且肯定他们的价值。因此,除非我们能够推崇并且接受这些杰出的领导者,否则,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良好完美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