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鲲鹏展翅待高风
《庄子》头一篇是《逍遥游》,全篇不足两千字,读来却给人一种汪洋恣肆、浩瀚无涯的印象。——“逍遥游”即无所凭依、无拘无束地遨游于自然与思想的时空,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看看篇中头一个寓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北冥(míng):北海。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鹏:传说中的大鸟,有人说是凤。◎怒:努力,振奋。垂天:天边。或说“垂”有遮的意思。◎海运:海水运动,指波涛汹涌。徙:迁徙,转移。南冥:南海。◎天池:天然的大池。◎《齐谐》:古书名。志:记录。◎抟(tuán):盘旋,环绕而上。扶摇:旋风。息:停止。一说大风。
遥远的北海有条大鱼,名叫“鲲”。这条鱼好大,从头到尾不知有几千里长!这条鲲幻化成大鸟,名叫“鹏”,鹏的脊背,同样不知有几千里长!鹏鸟一飞冲天,张开的翅膀就像是天边的云彩!乘着汹涌的海涛,它振翅而飞,前往南海,南海便是天池。
庄子又引经据典说,有一本专门记录怪异之事的书叫《齐谐》,上面说:鹏飞往南海时,拍一拍翅膀,就能击起三千里浪花;乘着旋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这一飞,要六个月才停下来!
《庄子》又称《南华经》
作者像是随大鹏飞上高空,俯瞰下界: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
◎野马:沼泽上的水气雾气,浮动如奔马,故称。生物:有生命的东西。息:气息。◎苍苍:深青色。
你看,下方那些被称作“野马”的沼泽雾气和浮尘,乃是各种生物吹气儿形成的。至于天空的青苍,那是天的本色呢,还是因为过于辽远而看不清有啥?鹏鸟从高空俯瞰地面,所见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吧?——我们不禁猜测庄子可能真的到过九万里高空,否则他所描摹的画面,又是从何而来?
那么庄子通过这则寓言想说明什么?他或许想说:再伟大的神物,要想有所作为,也都要有所依凭吧?因为接下来,他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且夫:况且。负:承载。◎坳(ào)堂:厅堂的低洼处。芥:小草。◎胶:胶着,粘住。◎斯:则,就。培:通“凭”,乘着。◎夭阏(yāoè):阻挡。图:图谋,谋划。
庄子打比方说:水积得不够深,就无力托起大船。做个试验:把一杯水倒在堂上的坑洼处,拿一根小草当船,它就可以漂在水面上。可若拿个杯子当船,便会沉底儿胶着——还不是因为水浅船大的缘故吗?
同样道理,如果风累积得不够厚,托起巨翅的力量就不足。所以大鹏要飞上高天,就得有九万里的风在底下托着,然后它才能凭借风力,背靠青天,无所阻挡地往南方飞去。
也就是说,鹏鸟虽大,仍有不足,需要凭借风力才能远举——鹏达到“逍遥”之境了吗?显然没有,因为啥也不靠才是真正的“逍遥”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