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内在的小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劳任怨的“老好人”——乞求爱与关注的小孩

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泰戈尔

好脾气的水娟最近忽然变倔了。因为最喜欢的菜被家人吃光,水娟跟家人爆发了冲突。她生平第一次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给自己做了一桌子好菜,倒上一杯红酒,旁若无人地吃喝起来。

平时的水娟是一个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所有人,仿佛永远不会疲倦。家里的东西,全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别人需要什么,她就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里。只要别人有任何要求,哪怕再累,她也会先满足别人。

水娟在单位也是一位任劳任怨的模范员工,用她自己的话形容,就是“一个人做了两三个人的工作,却只拿一份工资”。那些年龄、资历不如她的新员工,都习惯向她求教,而她总是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耐心地教别人。教着教着,这份工作就成了自己的。

而那些跟自己年资相近的同事,如果因为一些个人原因,不能及时完成工作,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找水娟。而水娟必定保质保量保时间,把成果交给同事。同事甚至都不需要打开检查,就可以直接交给老板。同事们都很喜欢她,因为她是个免费的替补队员。水娟经常因为同事的求助忙得焦头烂额,不得不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水娟很累,但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因为她觉得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

在工作场合中,从小“懂事”的孩子常常沉醉在“被人需要”的假象中。

其实,同事的工作是他自己的事,跟她无关。同事完不成工作,被老板批评,甚至危及前程,她也没有任何责任。她不必因为同事之谊,就为别人大包大揽。“信任别人”和“请人帮忙”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种道德评价,后者是一种求助行为。

工作都是有报酬的,替别人代劳,就等于免费出让自己的劳动,而把报酬送给同事。这种心甘情愿地被剥夺,让她的“善良”充满讨好的意味。水娟很能干,但她把大量时间用在帮助别人上,因此她的能力配不上升迁。有一些年轻、资历浅的同事,升迁速度都超过了她。

每一种看得见的谦卑,都隐含着看不见的乞求。习惯满足别人、讨好别人的人,童年时大多被父母忽视。童年时对父母关注、认可的需要,就像填不满的无底洞,缓慢而持久地消耗人的精力。

水娟是一个大家庭的幼女,从小就是个存在感不强的孩子。她拼命懂事,只为赢得父母的关注和疼爱。

水娟的哥哥姐姐要么活泼可爱,要么学业优秀,他们用各种方式赢得父母的关注和欢心。只有她因为“一无所长”,总是待在父母看不见的角落里。那时候,家里有一大一小两间卧室,水娟和外祖母住在小房间,父母带着其他大孩子住大房间。有一次,父亲正在大房间里说说笑笑,水娟扒着大房间的门框,探头往里张望,父亲咳了一声,瞪了她一眼,水娟就赶紧退了出去。父亲的举动让她明白自己在这个家里的位置,她必须有更多的优点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

水娟天生皮肤比较黑,父亲不时问她有没有洗干净脸。为了讨父亲欢心,她恳请外祖母帮她用肥皂洗脸,她用力搓洗每个角落,直到发红生疼才罢。洗完脸,还要照镜子检查一遍,直到确认完全过关之后,才会小心地走过父亲身边,希望引起他的注意。只要父亲没有咳嗽,她就心满意足了。

父母工作都很忙,当家务没能及时做完,父亲就会焦躁。后来,水娟发现了这个讨好父亲的捷径——多干家务。父亲下班后,看到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面色就会和缓,水娟紧张的心情就会缓解下来。直到现在,水娟对整洁的环境有近乎强迫的需要。只要身边有东西没有摆在恰当的位置,她就会坐立不安,动手整理。对于“多干活才会让别人满意”的需要已经潜入她的心底,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水娟是家里最勤快的孩子,是单位最能干的员工,在同学、朋友聚会时,她是大家的“服务员”。她总是做得多,要得少。刚开始,大家还会对她的付出表示感谢、歉意,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她谦卑、低调地把自己变成人群中的背景板。人们开始理所当然地享受她的劳动,就像童年时父亲对她那样。

水娟结婚之后,老公、孩子都被她照顾得非常舒服,什么事情也不用做。而她一天下来,还要忙碌到很晚才能休息。家里无论大事小情,都是她一个人在打理。包括家庭的经济支出,也主要是她在支持。她就像一只忙碌的工蜂,一刻不停地养育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但没有人关心她需要什么。

懂事、顺从、任劳任怨换来的并不总是善待,更可能是忽视。水娟的身体长大了,能力增长了,但内心却还弱小。她需要更多的承认、关注,也习惯性地忍耐、让步,卑微得就像一粒尘埃。这反而让别人更容易忽略她,把更多的责任推到她身上。

经历过父母的忽视和严格要求,“凡事他人优先”的标准就会变成金科玉律,刻进“懂事”孩子的内心。若想得到爱与安全感,只能服从别人,满足别人的要求,这是他们从童年就形成的认知。即便向他们提要求的人并不熟悉,也没有利益相关,但是那种索求,还是会让他们不自觉地付出。父母乐于培养“懂事”的孩子,但没想到会把另一个特别的“礼物”也送给孩子——付出过多,不懂拒绝。

小时候“懂事”的孩子,最容易形成讨好型的人格。勤奋和善的外表下面,压抑着对爱的渴求。被忽视的感觉积累太久,就会触发怨愤与执拗。如此,你就很容易理解水娟忽然变倔的缘由。哪有什么任劳任怨的“老好人”?那不过是习惯谦卑的孩子在讨好整个世界。

疗愈之道:学会说“不”

亲子关系的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为。“老好人”无止境的谦卑,来源于被父母冷落、拒绝的恐惧。爱与承认是如此难以得到,所以他们不会拒绝他人的索求。当潜意识上升到意识层面,你就会发现这套底层逻辑的荒谬。

你已经长大了,你的同学、同事、朋友、配偶都不是你小时候的父母,你不需要讨好任何人。他人对你的尊重,不是建立在你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上。如果别人的请求让你感到为难,负担不起,你完全可以说“不”。这不会得罪任何人,也不会损失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是一种单纯的善意,不是哪一个人的义务。试着说出拒绝,你会觉得生活变得宽松、自由了许多,这本来就是你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