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捕猎蛇鲨

在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实验之后,涌现了对博弈论里“以牙还牙”这一策略的小规模反击。经济学家和动物学家蜂拥而来,纷纷提出一些蹩脚的反对意见。

动物学家认为“以牙还牙”的主要问题在于自然界中很少有例子可用来印证这个策略。除了威尔金森的吸血蝙蝠、特里弗斯的珊瑚礁清理站和来自海豚、猴子和猿类的有限几个例子,“以牙还牙”策略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和20世纪80年代为了寻找“以牙还牙”的例证所付出的辛苦努力相比,这几个例子实在可算是微不足道的回报。对有些动物学家来说结论很明显:动物应该奉行“以牙还牙”的策略,可其实它们并没有这样做。

狮子可以作为一个好例子。母狮子生活在紧密团结的狮群当中,每个狮群都会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敌对狮群的侵犯(雄狮依附狮群的目的只是为了交配,它基本什么事都不干,不管寻找食物还是防卫领地都和它无关——除非受到来自其他雄狮的侵犯)。母狮子展示领地所有权的方法就是大声吼叫,所以想要愚弄它们,让它们以为面临严重侵犯,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狮子的吼声录下来,然后在它们的领地上播放。罗伯特·海因森(Robert Heinsohn)和克雷格·帕克(Craig Packer)对一些坦桑尼亚的狮子使用了这个方法,然后观察它们的反应。

母狮子通常会走到声音的来源处查看一番,有些表现得异常急躁,另一些则有点迟疑不前。这是展示“以牙还牙”策略的大好时机。一头勇敢的母狮子,首当其冲跑去查看“入侵者”,理应期盼从因踌躇而落后的狮子那里得到互惠的帮助:下次这只畏缩不前的狮子就应该先去打头阵,先去以身犯险才对。但是海因森和帕克发现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模式。那些打头阵的狮子完全认识落伍者,只是不停地回头看它们,似乎愤愤不平,但下一次事发,打头阵的狮子通常还是会冲锋在前,而落伍者则一直就是落伍者。

我们认为可以根据对待外敌入侵的四种互不相关的态度来对母狮子加以分类:一是无条件的合作者,它们总是冲锋在前;二是无条件的落伍者,它们总是落在后面;三是有条件的合作者,它们在最需要的时候决不退缩;四是有条件的落伍者,它们在最需要它们时,反而落得最远。[1]

根本没有任何落伍者受到惩罚或互惠原则得以实施的迹象。领头者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它们的勇敢得不到任何感激。母狮子根本就不玩“以牙还牙”这一套。

其他动物不怎么使用“以牙还牙”策略的事实并不能证明人类社会不是建立在互惠原则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后面的几章里还会看到,证明人类社会充满互惠义务的例子多如牛毛,并且这样的例子还在日渐增多。就像语言或可以与其他手指搭配的拇指那样,互惠原则可能是人类为便于自身使用而发展出来的,很少有其他动物能发现这种用途或具备人类这样的智能。换句话说,克鲁泡特金只因为人类中存在互助行为,就希望在昆虫中也能找到互助现象,他可能错了。但尽管如此,动物学家还是说对了一点。“以牙还牙”这个简单思想似乎更适合电脑比赛这样简化了的世界,而不适合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

[1] Heinsohn,R.and Packer,C.1995.Complex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group-territorial African lions.Science 269:1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