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分辨老鹰和鸽子

培养一个好名声大有好处

只要是符合自己的利益,每个有机体可能都会帮助自己的同类。当他别无选择的时候,他只有屈从于群体的奴役统治。但是如果给他自由让他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行事,除了一己私利以外,就再没什么能限制他变得血腥粗暴,残忍伤害乃至谋杀自己的弟兄、配偶、父母或子女,划伤“利他主义者”,你会看到一个伪君子在流血。

——迈克尔·盖斯林(Michael Ghiselin)《自然经济和性别的进化》(The Economy of Nature and the Evolution of Sex,1974)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以它们的身体比例而论,吸血蝙蝠的脑部显得非常大。那是因为它的大脑新皮层——前脑较为聪明的那一小部分与后脑的常规部分相比较,比例大得失调。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的蝙蝠中,吸血蝙蝠的新皮层体积最为庞大。因此,它们比大部分蝙蝠拥有更复杂的交往关系也就绝非偶然了,例如我们在上一章谈到的吸血蝙蝠群体中,居处相邻而彼此没有亲缘关系的蝙蝠之间就建立了互惠关系。要做这样互惠的博弈,它们首先需要彼此相识,记住哪一只蝙蝠报答了恩惠,哪一只欠债未还,并记住相应的亏欠或怨恨。灵长类动物和食肉动物这两种所有陆生哺乳动物里最聪明的动物家族,其大脑尺寸和社会群体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个体所栖身生活的社会群体越大,其大脑新皮层的体积与大脑其他部分相比就会越大。要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生存发展,你就需要一个体积较大的大脑。而要想获得一个体积较大的大脑,你就需要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不管逻辑向哪一边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会起到推动作用。[1]

实际上,两者间的关系如此紧密,即使你不知道某一个种群的群体规模,你也可以用大脑体积来预测它的自然群落的大小。这个逻辑显示,人类生活的群体规模可以达到150人。尽管很多小镇和城市的人口远远不止此数,这个数字实际上还是大致准确的。典型的渔猎群体,典型的宗教团体,普通人的通讯录,部队里的一个连,好管理的工厂里的最多员工,人数都和这差不多。总之一句话,这是我们能互相知根知底的人数。[2]

只有在人们相互认识的情况下,互惠原则才会起作用。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找到或认出对你有恩或与你有仇的人,那么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也就无从谈起。此外,互惠原则还有一个极重要的构成因素,也是目前为止我们讨论博弈论时一直遗漏的一点:名声。在一个所有人你都认识并且知根知底的社会里,你根本就不用盲目地进行囚徒困境这场博弈。你可以精心挑选自己的伙伴。选择那些你知道在过去一直比较合作的人,也可以选择那些别人告诉你比较能信得过的人,还可以选择那些表明自己会好好合作的人。这些人你都可以分辨出来。

比起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大都市的特点就是人们的态度更粗鲁无礼,更随意地出口伤人,暴力行为也更普遍。在自己生活的小镇或者乡村里开车,没人会想着像在曼哈顿或巴黎市中心那样做——对别的司机挥舞拳头,喇叭按得震天响,恨不得把自己的不耐烦告诉全天下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大家都知道。大城市里谁也不认识谁。在纽约、巴黎或伦敦,你对陌生人想怎么横就怎么横,因为再遇到他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风险也可以忽略不计(尤其你坐在车里)。而在你生活的小镇或乡村,让你行为大加收敛的原因就是你对互惠原则的敏锐认知。如果你对别人态度蛮横,说不定马上你就会撞在他们手里,他们必对你还以颜色。而如果你与人为善,那么你的体贴获得别人回报的机会也相应增加。

人类处于不断进化的各种环境中,在较小的部落撞见陌生人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事情,所以大家礼尚往来互惠互利的意识必定非常明显——在现今的各类农村人中这种现象还是很普遍。也许“以牙还牙”是人类社交本能的根本,也许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所有哺乳动物中,人类在社交本能这方面和裸鼢鼠的习性最吻合,最接近。

[1] R.Barton,私人交流。

[2] Dunbar,R.1996.Grooming,Gossip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Faber and Faber,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