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母亲=食物?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心理学界的主流看法是婴儿和看护者间形成感情纽带的原因是母亲的哺乳。精神分析学理论家认为,母亲哺乳为婴儿提供了口唇的满足,并降低了饥饿感;而像斯金纳这样的行为主义者将母子纽带解释为子女混淆了母亲和食物的关系。因此,两个学派都认为母亲提供食物导致了依恋。
但问题是,数据并不买这些分析的账。诺贝尔奖得主,生物学家康拉德·洛伦兹偶然发现,新孵出的幼鹅会跟从它在新生环境中见到的第一个会动的事物,无论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而与这个事物是否为它提供食物无关。威斯康星大学的哈利·哈洛和同事一起完成了一项精巧的实验,表明生下来就和母亲分离的小猴子会依恋对它们进行生理爱抚的事物,而非食物提供者。
英国心理学者约翰·鲍尔比吸收了洛伦兹、哈洛等人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彻底改变我们对亲子关系认识的理论。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认为,所有的婴儿和居住在地面上的灵长类都具有一个随着自然选择而不断演化的“依恋行为系统”以此提高存活率。这是由基因预设在人们大脑中的一种系统,目的是要把看护者留在身边。这样就能最大化人们在潜在危险和应激情境中的生存机会。
我们都见过这个系统如何发挥作用,比如母亲离开时婴儿哭着爬去追,或是婴儿用牙牙学语、咯咯笑声和笑脸来讨好母亲。灵长类动物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可以钻入地下或逃回巢穴,而只能依靠看护者来保护它们免受饥饿、寒冷、天敌以及其他危险的伤害。正是这样的依恋行为系统在第四纪冰川期保护了我们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