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的预测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婴儿期的反应预示未来性格

那么,其他主要由基因引起的发育问题是否也能根据早期的行为来预测呢?我从爱荷华大学毕业后的那年开始琢磨这个问题。那时我正准备去西岸的一所研究生院攻读儿童发展心理学。我想,既然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实验室里,那么花一个夏天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幼儿是个不错的主意,我的想法果然没错。

我在伊利诺伊斯州的一个夏令营里找了份工作,这离我父母在威斯康星州的住所约35公里。夏令营的地点在几百亩的大森林中,其目标是提高参与者的领导能力和生存技能。营员包括从小学低年级到初中高年级的学生。

夏令营中一位名叫威廉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见到他,我就伸出右手自我介绍,然后问他的名字。我喜欢与孩子握手,因为我觉得如果他们还不会和成人交往,这对于他们学习社交很有好处。这时,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威廉却向后退缩了一步。

每个孩子见到陌生人时反应都不同,所以最初我并没有多想,但后来,他不断出现类似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年夏天我经常见到他,他极其羞怯、沉默寡言,而且越鼓励越羞怯。我教他所在组的孩子玩一个“退缩”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所有人围成一圈,再选一个人站在中心,站在中心的人给其他人扔球,其他人的目标是接到球,但如果站在中心的人假装扔球,其他人就要抵制抬手接球的反应,也就是要做出退缩的动作。

我对威廉连哄带骗,才让他也站在圈子上。刚开始我轻轻地把球扔给几个小孩,他们都接住了。接着,我又假装扔了几次,大概有3/4的孩子退缩了,剩下的则成功控制住了接球的欲望。而当我假装扔球给威廉时,他却摔倒在地,大哭起来。他觉得这个游戏非常难熬。威廉并没有自闭症谱系障碍,但他却是我见过的最克制、最焦虑的小孩。有些孩子带着热情尝试新游戏和新奇好玩的活动,可威廉却不愿尝试,即使尝试也总是战战兢兢的。

儿童对陌生和意外事件的反应不同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是基因?还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又或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于是我开始好奇威廉的婴儿期是怎么样的,是大哭不止、情绪低落,还是跟普通孩子一样,2个月后就很少哭了?另外,我也好奇他将来的生活会怎么样,是满足而幸福,还是一辈子都惴惴不安?

夏天结束了,我收拾好东西去了研究生院。在实验室里我测试了数不清的婴儿,并且立即注意到他们的行为有明显的差异。当我用仪器测量婴儿的生理状况时,有些婴儿会踢腾着蜷缩起来,使出浑身力气大喊大叫;另一些则很温顺听话,表现得十分平静。

在研究生院的第一年,我全身心地投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的研究工作中。凯根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是追踪调查那些行为抑制度很高的孩子。行为抑制的孩子在面对新环境、新面孔或新事物时表现出警觉、谨慎和焦虑。这种行为倾向和自闭症一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基因的影响。

凯根的开拓性研究表明:早期的行为抑制态度会对人造成持久影响。他的研究结果回答了我对于威廉的疑问。

凯根曾研究过波士顿地区足月的高加索婴儿,他一直追踪这些婴儿到他们青少年时期,这是凯根最著名的研究之一。想象一下,凯根的实验室邀请你和你16周大的孩子去实验室,同去的还有其他500名婴儿。你按照研究人员的要求将孩子放在舒服的婴儿椅上,研究人员安置了一架摄像机拍摄他的身体。然后是一组45分钟的测试,研究人员会对孩子作出千奇百怪的刺激:播放录好的句子或各种怪声录音,用五光十色的风铃在孩子面前晃来晃去,在孩子的鼻子前放一团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棉球等。凯根感兴趣的是孩子们的躯干动作和四肢的移动,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情绪。凯根在实验室中营造了一个可以观察和系统研究婴儿各类蛛丝马迹的环境。

根据凯根的研究,约1/5的婴儿会“胳膊、腿僵直,忽然做出激烈动作,有时还身体后仰,再严重的话他们会焦躁不安甚至大哭起来”。凯根将这些婴儿称为“高度反应性”(以下简称高反应)的婴儿。另外还有2/5的情况与之正好相反,他们十分冷静,对任何刺激不哭不闹,几乎动也不动。凯根将他们称为“低度反应性”(以下简称低反应)的婴儿。其余婴儿的行为则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等这些孩子到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时候,凯根会再次邀请他们回到实验室。和其他研究行为抑制的专家一样,凯根发现这些孩子从幼年到成年的行为和生理状况都非常稳定。从4个月大的孩子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就可以预测他从儿童时期一直到成年时期的发展状况。类似威廉这样的情况从婴儿期的行为就可以预测出来。

凯根在其著作《盖伦的预言》(Galen’s Prophecy盖伦是古希腊名医。——译者注)一书中,列举了一个名叫劳拉的孩子的案例。劳拉是一名高反应婴儿,后来成为一名抑制型儿童。从劳拉4个月大开始,她的父母就带她去凯根的实验室参加一系列的45分钟测试。她从一开始就不安地扭动,双腿四处乱踢。当实验员拿着风铃在她面前晃动时,她开始身体后仰,号啕大哭。她的反应太大以致凯根不得不停止实验。劳拉9个月大时又一次来到凯根的实验室,她妈妈拿出一个玩具恐龙,她就又开始大哭不止,最后干脆蜷缩在椅子里扭头不看恐龙。14个月大时,在测试前的热身阶段,妈妈一将她放在地上她就号啕大哭,在整个实验中有类似行为的孩子只占5%。实验似乎让她越来越痛苦。只要一有陌生人进房间,她就焦躁不安,大哭大闹。而实验人员一旦给她带上心率监测装置和血压计,她就不肯把手伸进装有液体的杯子里,也不肯喝水。劳拉21个月大时,情况还是一样,陌生人一进房间她就跑到妈妈身边,一边哭一边叫着“不要不要”,陌生人换装成小丑,她仍是同样的反应。

根据实验不同,低反应婴儿的态度会产生变化,如果实验本身更有活力,他们就会变得更随和,也更有热情参与实验。凯根描述了一个叫做安娜的被试者,她跟劳拉正相反,4个月大时几乎没什么动作,也没有不安。在儿童和少儿时期她也不觉得害怕,很兴奋地把手放在一杯液体当中,实验员给她带心率计和血压表时她也很高兴。面对陌生人、小丑和玩具,她也乐意去接触。

高低反应的行为特征会一直延续到青春期。实验员采访15岁青少年时,高反应的人很紧张,不苟言笑,低反应的人经常微笑,神态自若,这和婴儿期并无二致。凯根的团队还测试了这些青少年的乐观和阴郁状况。高反应的婴儿长大后自我感觉比其他人更严肃,做事之前顾虑颇多,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更轻松,同时认为自己不那么好相处。他们还称自己对不熟悉的环境非常担忧。

凯根描述了一个被诊断出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15岁少年。他4岁时和其他高反应婴儿一样,整个测试过程中都上身后仰,表情痛苦。到了儿童期,一有陌生人进入房间或是实验员要把测量仪器接在他身上时,他就大声尖叫。凯根说这个孩子在人群中会觉得恐慌,因此大部分时间都窝在自己家里玩电子游戏。青少年时代,他因为焦虑而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去高中上课。凯根写道:“纵观这个孩子的经历,我们可以下结论说他的高反应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现在的情绪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