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长陪伴的现状
目前,关于家长陪伴的研究主要关注的团体是小学生家长,本次体验式家长会的参与对象虽是高中生父母,但两者的陪伴现状一定有其相似、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小学生父母的陪伴现状,希望给处于高中阶段的父母一些帮助和启发。
1.父亲陪伴率低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指出:“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智力训练还是道德品质培养,父亲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梁建芬的调查中却发现:母亲独立陪伴孩子的比率占62.5%,父母一起陪伴孩子的比率占22.7%,父亲单独陪伴孩子的比率只占调查总数人的7%。父亲对孩子的陪伴行为太少。
前人的很多研究都表明,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耶鲁大学曾连续12年对一些家庭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精力旺盛、学习成绩好。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显示: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比那些一周以内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处世更为开放,且具有进取和冒险精神,也更具有男子气概。所以为了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父亲需要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2.家长与孩子沟通时间少
尽管许多家长从思想上已经认知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也想给孩子更多的陪伴时间与精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时间甚少。很多家长早上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没有睡醒,晚上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下了,能够和孩子一起交流的机会很少,这就衍生出了家长“假陪伴”的现象。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母亲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孩子的方方面面很难全部照顾到,这时就需要其他家人的加入。不过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有1/3的父亲很少与孩子交流,将近一半的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孩子的交流也很少。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麦道卫和迪克·戴依认为,“爱的宝塔是由时间构筑而成的”。家长仅有时间陪伴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效的交流。
3.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陪伴行为少
家长对孩子往往都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孩子可以活出家长理想中的自我,所以在教育方面,家长往往都是非常重视的,但他们的重视是有偏向的。在家长学习陪伴行为中,督促孩子做家庭作业排在第一位,帮助孩子复习功课排在第二位,与孩子制订学习目标排在第三位,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第四位,陪孩子一起阅读则排在最后。这表明家长在学习陪伴中,更重视孩子的课堂学习,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则很少关注。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堂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阅读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则是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爱上学习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这时候家长的及时引导与陪伴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与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家长对孩子的娱乐陪伴少
孩子和家长一起玩游戏或者运动,应该是非常有趣的,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运动的好习惯,还可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但是,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家长陪孩子到户外玩耍,1/5的家长陪孩子一起玩游戏,1/4的家长陪孩子一起运动。这些数据表明,家长对孩子的娱乐陪伴也是不够的。
现在很多孩子缺乏运动,也不太爱运动,孩子更多的是沉迷于互联网的各种游戏中。这与家长对孩子娱乐陪伴的重视程度是有关系的,多数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运动情况不太关注。如果家长在小学阶段就注意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孩子沉迷网游的行为就会减少,不喜欢运动的习惯也会被改变。
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都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与陪伴,学习与娱乐都一样。我们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或游戏种类。相信经常陪孩子一起玩耍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一定非常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