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案例分析与点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附:报表分析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及有关附表的分析

(一)对会计报表填列内容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纳税人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又称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有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两种格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账户式格式。它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边反映资产,右边反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和负债均按照流动性的大小排列。

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时,分析人员一般会按规定的填列方法对该表的填列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报表合法性、合理性的分析,判断纳税人的依法纳税程度。

1.分析所填列的项目

资产负债表各栏目是否按规定填列,有关数据是否完整,是否真实地反映企业当期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主表与有关附表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等。

2.在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资产价值是否按实际成本反映。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但在填列资产负债表时,应调整成实际成本加以反映。

(2)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价值,如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债权)投资、固定资金、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是否扣除了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填写。

(二)资产负债表附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附表是指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明细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1.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的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目前报批后允许在税前扣除的资产减值准备只有坏账准备金,且只能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一定比例计提。因此在分析时必须首先分析计提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的报批手续是否完备;其次核实纳税人所计提坏账准备金的金额是否正确,有无超过年末余额的限额;然后分析计提坏账准备金时是否包含“其他应收款”的年末余额的一定比例,如果包括,应分析其有无将该部分数据进行纳税调整;最后分析纳税人所计提的其余7项不得在税前扣除的资产减值准备金,有无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调整的数额是否相符。

2.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明细表的分析

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明细表是反映纳税人在某一时点上所有者(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它按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的“本年数”、“上年数”按顺序依次填列。

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明细表分析的作用在于:

(1)分析所有者(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

(2)判断纳税人资本(或股本)保值、增值的状况和投资者对纳税人的投资信心;

(3)解读纳税人获利能力、利润分配能力和资本增值能力及持久性的信息。

防止纳税人在本环节应对检查,规避涉税风险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一是正确区分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的概念,防止投资项目混淆而带来的涉税风险。投资环节的资金运用可能会出现资本弱化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税务机关将对关联企业的相关业务进行重点控制。

二是注意投资方向的涉税处理。因为目前我国税法关于境内投资和境外投资的规定存在待遇上的差别,税务检查人员会对相关事项进行跟踪分析和检查。

3.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分析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是反映某一会计期间纳税人计算缴纳、抵免增值税情况的报表。包含“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等内容。

该表主要应分析销项税额的数额和进项税额的来源是否准确;已交税金及期末未交数等项目的填列是否正确;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纳税人,其出口退税和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有无相关手续、数据计算是否准确;当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常损失或所购进物资改变用途时,是否通过“进项税额转出”账户进行核算,税额计算是否正确。

对增值税的审核,税务检查人员一般会结合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和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的税收负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操作情况我们引用一个案来展示说明。

案例

春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某汽车集团在华东地区最大的一级代理商,注册资金200万元。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经过三年多在上海的发展,已初步呈现规模。2011年10月因其销售业务量较大,且单台车辆销售额超过10万元,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使用十万元版防伪税控增值税发票,根据总局的工作要求,主管税务机关将其纳入商贸企业按月评估的范围。由于该公司2012年1~3月连续三个月出现“负申报”,且销售收入变动与应纳税额变动长期出现负增长,为此纳税检查人员对春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会计报表及有关纳税资料进行了评估分析,并就评析的疑点对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了约谈。通过评估和检查,发现其当期存在未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增加进项税金的情况,促使其自觉补报增值税74.62万元,揭开了该企业连续三个月负申报的面纱。

1.销售收入变动与税收负担率变动的对比分析

春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2012年1~3月累计销售额2,474.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3月实际入库增值税为0万元,税收负担率为0%,且期末尚有留抵28.06万元。上年同期实际缴纳税款2.65万元,税收负担率0.11%。同期相比应纳税额下降了100%。此变动情况充分反映了其销售收入变动与税收负担率变动为负增长,纳税情况出现异常,必须对其异常情况作进一步的评税分析。

2.商业企业毛利率分析法

一般说来,商业企业在其进项税额取得正常、销项税额计算正确的情况下(不考虑上期留抵、购进存货大于销售货物和非增值税发票抵扣因素),正常的应纳税额应为毛利率的17%,而春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2012年1~3月毛利率达到3.03%,毛利额为74.96万元,无上期留抵,正常的应纳税额应为12.74万元,而该企业1~3月连续负申报,税收负担率为0%。则可能存在购进存货大于销售货物或有滞后申报销售收入的情况。

3.从企业存货增减变动与进项税额变动对比分析

企业存货的增减变动是影响当期应纳税金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资料的审阅,春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2011年期初存货为657.96万元,而至3月末,存货已达到917.89万元,存货净增加数为259.92万元,合理增加进项税金44.18万元。因此可排除滞后销售收入的可能,但必须对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限和合法性进行审阅。

4.商业企业应付账款与进项税额变动分析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评估分析,纳税评估人员判定当期进项税金大于销项税金是该企业1~3月负申报的主要原因,纳税评估人员对其期初应付账款和期末应付账款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该企业年初应付账款余额为0万元,2011年3月末应付账款余额为435.40万元。由此反映出该企业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之大,必然存在购进的存货未付款而实施抵扣进项税款的情况。

5.通过约谈锁定违规事实

根据以上评估分析,评析疑点逐渐明朗,纳税评估人员按程序向该企业发出了约谈通知。但是,在约谈过程中并没有了解到有关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说,税务人员的疑点没有消除,于是主管税务机关决定将该案转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也就是说转入纳税检查环节。

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稽查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对该企业的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了检查。纳税检查人员到企业现场,通过对有关账册凭证的检查和询问了解到,该公司从深圳某大型商场购进一批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开具给春风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而所购货物近期并未入库,其发票于当期实施抵扣进项税金74万元,从而使得该企业2012年1~3月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造成连续三个月负申报的情况。

购进了什么货物?为什么不及时入库?经过反复质询,该企业负责人承认虽然与对方签订了业务合同,并预付了购货订金,对方也将销售发票开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公司不再准备继续履行合同。由此可见,春风汽车销售服务公司2012年1~3月违反了增值税管理规定,有偷税之嫌。经过检查人员对企业进行政策宣传,该企业承认了自己在进项税金抵扣上的违规行为,主动提出予以纠正,自行补报增值税74.62万元。

(三)资产负债表与相关附表之间的稽核

资产负债表与相关附表之间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分析人员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分析报表填列的正确性,找出报表的数据错误,进而发现涉税问题。

资产负债表与其有关报表之间具有以下勾稽关系:

(1)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应等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即表中最末一行数字的左右两方应相等。

(2)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的各项减值准备与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资产科目,应当与各项资产总账科目的同期余额相符。

(2)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明细表的相关分项目的“年初数”、“期末数”应当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的“年初数”、“期末数”相等。

(3)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中的“年初数”与“期末数”各项目的合计,应分别与资产负债表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项目的“年初数”和“期末数”相等。

二、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分析

(一)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是反映纳税人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的成果报表,又称动态报表、损益表或收益报表。利润表一般有两种格式: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我国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格式。所谓多步式利润表是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指标,如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的一种方法。

利润表的分析的一般方法:

1.分析表中各收入和支出项目内容的真实性、企业财务成果形成的正确性。

2.根据各项目的填列办法,将表中各项目与有关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发生额或余额进行核对。

(二)利润分配表的分析

利润分配表是专门反映纳税人对其在一定会计期间实现的净利润及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或亏损弥补的报表。

1.利润分配的程序

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缴纳了所得税后的利润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提取法定公益金;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分配股利。

因此,利润分配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净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和“未分配利润”四部分。

2.利润分配表的分析要点如下:

(1)分析企业对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调整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准确性;将利润总额调整成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费用计算的正确性。

(2)分析各种基金计算是否正确。

(3)将表中各项目数据与有关会计科目数额进行核对,分析其是否正确。

在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各种手段来调节利润,从而达到调节有关税收的目的,而税务检查人员也会考虑到部分纳税人的思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纳税检查。

存货是部分纳税人(财务人员)调节企业利润和税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我们引用一个案例。税务人员通过对淮河纺织有限公司检查所属于期限内存货项目中“材料——配件”账户的分析,从而确定是领用、销售还是盘损的问题。

2013年5月,某市国税局第六税务分局对淮河纺织有限公司2012年的纳税情况实施了日常检查。在分局下达日常检查通知后,税务人员在下户检查前对该企业的纳税申报资料进行了调阅。淮河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晴纶线生产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度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24万元,应纳增值税21万元,税收负担率16.9%。经审核该企业2012年度的纳税申报表,税收负担率高的原因是基本上没有进项抵扣;审核资产负债表发现,该企业的存货由年初的140万元下降到年末的30多万元,未计提折旧;审核其损益表发现,该企业2012年未有工人工资发生,也未发生水电费。初步判断,该企业2012年税收负担率偏高的原因是销售存货所致。从税收责任区管理员处得知,该企业一年多以来未购进货物也未进行生产,具体情况待下户检查确定。

在检查该企业材料明细账时,发现其2012年12月份生产耗用“材料——配件”一批,金额192,195.54元,经调阅12月8日相应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载如下:

img

记账凭证摘要栏空白,未有任何文字记录,附件为淮河纺织有限公司配件耗用汇总表,无材料领用人员签字。通过向该企业法定代表人询问了解到,该企业2012年以来一直未进行生产,只是销售原有的库存,使得其税收负担率偏高,这与资料审核和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巡查情况基本一致。但该企业2012年未进行生产,为何还要领用如此大额的配件呢?此配件的用途是什么?用在了什么地方?

在检查人员的一再追问下,该企业负责人不能自圆其说,只得道出其中原委:该企业由于不准备继续经营,所以一年多来没有生产,只是销售原有的库存产品,因存货余额较大,在2012年12月底进行了盘点,发现“材料——配件”短少了192,195.54元,而当时会计做账,是作为生产领用材料处理的。检查人员就企业负责人所说的情况向该企业的存货保管人员进行了核查,保管人员向检查人员提供了2012年12月底的存货盘点表,其上所记载的配件盘损金额与会计记账的金额完全一致。至此断定“材料——配件”不是领用或销售,而是盘损。

针对企业的如此处理,检查人员向其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指出,将材料盘损变作生产领用的账务处理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材料——配件”盘损192,195.54元,不属于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损耗,是非正常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五款之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应作进项税额转出,缴纳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承认材料盘损作生产领用账务处理的错误,表示愿意接受税务机关的处理,并保证下次不发生类似的税收违法行为。当地主管税务分局在证据确凿和充分的基础上对该企业作出补缴增值税32,673.24元的处理决定,并按规定处以罚款和加收滞纳金。

应对分析:

本案例也是通过对有关报表的数据变化分析发现问题,再通过现场核查确定问题的。但是,本案例与上一个案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一个案例是通过产品的结构分析发现问题,而本案例是通过报表数据的逻辑性分析发现问题的。

三、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纳税人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或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纳税人的库存现金和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纳税人所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成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现金流量表由正表和补充资料两个部分组成。正表主要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类,且每一类又都分为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两个方面。

(二)分析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有助于评价纳税人支付税款的能力

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各类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净流量指标,将为税务机关揭示纳税人变现能力的强弱,揭示纳税人的货币支付能力和履行纳税义务的能力。

2.有助于了解纳税人各项应税收入的分布

这对分析人员确定纳税人各项业务的规模,有无漏报、瞒报业务收入,有无转移一些不常见的现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3.有助于了解投资者分配股利的情况

只有通过现金流量表中支付股利所流出的现金栏,才能解读到实际支付股利的情况,便于在分析个人所得税时,与计税依据进行核对,以确定交纳个人所得税的正确性。

4.有利于税源管理,制定适当的税收政策

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现金流量表汇总,税务机关可以了解国民经济中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分析符合消费者需要和产业需要的行业、产品,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培植税源,发掘税收增长点,满足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

5.有助于对未来的税收发展计划进行预测

通过“金税工程”税务机关汇集了纳税人大量的现金流量数据,一旦需要,税务机关可以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或者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按照科学的算法,配备相应的参数,对税收的发展计划进行科学的预测。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方法

审查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不同于一般报表,应着重采用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具体做法是:

1.审核现金流量表,核对现金流量表项目中数据的计算是否正确,可以配合查看其编制的工作底稿或T型账户的资料进行;

2.分析报表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现金流量表正表中的数字是流入与流出单价差额,而补充资料中的数字是期末数与期初数的差额。两表虽然计算依据不同,但计算结果应当一致,其中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如:正表第一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与补充资料第一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符;正表第五项与补充资料第三项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在金额上应当相等。

3.分析计算一些指标,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分析判断。这种方法是分析现金流量表最有价值的方法。

(1)常用的分析指标

分析计算常用的指标有:税费流出增长率、税费占现金流出量的比重、税费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等。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税费流出增长率=(本年度支付的各项税费-上年度支付的各项税费)÷上年度支付的各项税费

税费占现金流出量的比重=本年度支付的各项税费÷本年度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出总量

税费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本年度支付的各项税费÷本年度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总额

(2)分析的方法

分析现金流量表指标的方法通常有: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的做法是:将该纳税人某项指标的本年实绩与上年水平进行比较或者将该纳税人的指标与该纳税人所在的行业或地区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地位。

所谓结构分析法就是将该纳税人某项指标的实绩与辖区内该指标的总水平进行比较,以确定纳税人在本辖区纳税人中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性水平。

运用趋势分析法与其他两种方法不同,上述的两种方法讨论的都是静态的指标,而趋势分析法则讨论的是纳税人某指标的动态趋势,用以预测纳税人未来若干会计期间(通常按年计算)的指标水平或本辖区若干年税收收入的发展趋势。其研究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一般要求采用时间趋势预测法、最小乘方法。

四、运用企业会计报表数据综合分析

这里明确企业提供的企业会计报表数据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下面就从企业会计报表数据如何运用于涉税风险分析进行简要阐述。

(一)资金来源与涉税风险分析

1.资金来源:“银行存款”、“现金”、“短期借款”等反映的资金。

2.企业会计报表资金来源余额变动分析

企业进货和库存资金占用较大,但资金来源反而少,并在往来“应付账款”等账户中数额也不大,资金需求与物流量有明显较大的悬殊,在资产负债表中即可发现其不匹配的现象,就此情况,需究其根源;从而分析企业(投资者)是否不愿把自有资金或各种借款放在账上反映,达到销售不入账、账外经营等违法目的。

3.货币资金的流量变动分析

(1)货币资金的流量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规模,可通过货币资金的收支渠道分析结合现金流量表来了解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并进而分析其对纳税的影响;

(2)货币资金的本期增减绝对额与历史数据相比较,结合各期纳税情况进行分析,也能够发现有关企业的涉税风险。

(二)往来账款与涉税风险分析

1.往来账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四类。

2.企业会计报表往来账款余额变动分析

(1)分析商品已经发出,应作销售仍挂于预收账款中。

(2)分析商品已经发出,货款已经收讫,应作销售而未申报,记应收账款贷方。

(3)分析商品已经发出,故意混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四类科目正确运用,反记应付账款借方、预付账款贷方,达到不申报纳税目的;特别是分析企业月末、年末往来账款余额变动金额幅度大,且同时在二个往来账款余额发生相应数据变动现象。

注:上述可要求企业提供购销合同进行对比分析。

(4)分析应收款项科目年初余额,企业是否存在在年初更换新账时有作假现象。虚列或虚增部分应收款项,则就能将部分不开票的现金销售收入或其他收入通过该部分虚增的应收款项收回来入账,偷逃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分析对照往来账款年初科目余额与上年末科目余额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年初更换新账时在往来账款之间相互调整余额的作假现象。

(5)分析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坏账损失税前扣除是否符合条件。

(三)存货与涉税风险分析

1.存货: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

2.企业会计报表存货余额变动分析

存货余额变动是测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主要依据。

(1)工业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

①材料余额影响增值税=(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增值税税率

②估价入账材料影响增值税=(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增值税税率

③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影响增值税=(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材料、燃料动力占生产总成本比例)×增值税税率

注:不考虑材料成本的组成因素;不考虑购进材料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因素;不考虑在产品、半成品余额是否含工费的因素。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已纳增值税+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A+B+C)/销售收入

(2)商业流通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

①库存商品余额影响增值税=(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增值税税率

②估价入账库存商品影响增值税=(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已纳增值税+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A+B)/销售收入

注:本方法适用于采用进价核算库存商品的企业。

(四)存货、应付账款、进项税额与涉税风险分析

1.进项税额控制数变动分析

(1)生产企业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本期耗用材料+期末库存-期初库存)×增值税适用税率+动力×增值税适用税率+运费×7%

(2)商品流通企业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数(减少用负数)+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数(增加数用负数)]×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适用税率+运费×11%

注:不考虑期间费用中除运费外的可抵扣增值税部分。

(3)进项税额控制数-申报表进项税额≥0

如<0,评估虚抵进项和商业企业未付款抵扣进项和工业企业未入库抵扣进项的问题。

2.销项税额控制数指标变动分析

申报销项税额-分析销项税额≥0

分析销项税额数为企业开具的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所列税额合计。可结合损益表主营业务收入、纳税申报表销售额与发票开具额分析。

如<0,则可能漏申报销项税额。

3.进项税额与销售额增长率配比分析

进项税额增长率/销售额增长率>1

分析是否存在虚假抵扣或隐瞒收入的问题。

(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涉税风险分析

1.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依据。

2.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3.企业会计报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变动分析

(1)固定资产与生产经营情况(生产经营收入、商品附加值)、产能之间是否配比;

(2)固定资产余额减少,评估固定资产清理回收的残料是否入账、出售的固定资产是否按照税法规定计算交纳了增值税;

(3)固定资产余额变动与累计折旧是否吻合,分析企业是否正确计提折旧,是否有故意调节成本、利润的嫌疑;

(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与累计折旧之间数据是否吻合,分析企业是否有未完工在建工程而预提折旧的情况;

(5)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条件,分析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可能流入企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6)无形资产是否按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

(六)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与涉税风险分析

1.短期投资: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

2.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购入1年内(不含1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

3.企业会计报表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变动分析

(1)针对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数据发生额,分析企业的投资方式,如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检查是否按规定交纳了流转税、企业所得税;

(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税法不允许扣除;

(3)“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与“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之比,如投资报酬率较低,需进一步分析企业“投资收益”真实可靠性。

(七)所有者权益与涉税风险分析

1.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2.企业会计报表所有者权益余额变动分析

(1)对实收资本进行评估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规模,投资与产能是否匹配,了解企业的投资各方,从而掌握其关联企业情况,为关联交易的分析奠定基础;

(2)资本公积主要分析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如接受捐赠资产、股权投资差额、债务重组收益、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会计上都计入了资本公积,而在税法中规定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3)盈余公积主要分析计提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将收入隐匿计入该账户等情况,分析其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八)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与涉税风险分析

1.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与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分析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材料动力占生产总成本比例)×增值税税率-期间费用中可抵扣增值税]/产品销售收入

注:不考虑材料成本的组成因素。

2.商品流通企业毛利率与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分析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

毛利率=(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收入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毛利率×增值税税率×商品销售收入-期间费用中可抵扣增值税)/商品销售收入

注:该种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值应与存货变动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值基本相符。若分析期销售毛益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波动,则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入账,销售货物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问题。

3.成本分配方法与涉税风险分析

(1)分析企业是否擅自改变分配方法,调节当年盈亏。企业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目标在产品费用和本月发出的生产费用,应在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分配方法,但有的企业为了调节本期盈亏,往往改变已经选用的分配方法,并且在会计当期不作披露。

(2)结合材料(商品)、产成品明细表余额、材料(商品)盘存表,评估分析企业是否有多结转成本现象。

①有数量无金额;

②有数量但金额为红字;

③没数量、没金额又无具体原因。

(九)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与涉税风险分析

1.预提费用: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2.待摊费用:是因权责发生制而产生,指已经支出,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费用。

3.企业会计报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余额变动分析

(1)预提费用年终是否有余额,是否有故意调节当期成本、损益的嫌疑;

(2)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中是否有擅自将期间费用或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转入此科目处理,从而达到调节产品成本和当年损益的目的;

(3)待摊费用与开办费,评估分析开办费是否按期推销,着重针对新开办企业而言。

(十)损益表与涉税风险分析

1.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销售成本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销售额

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1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

(1)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用于非应税项目,未计提销项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异常问题;

(2)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正常;

(3)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

(4)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则正常。

2.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分析

销售毛利率=(本年累计销售收入-本年累计销售成本)/本年累计销售收入

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毛利率-上年同期毛利率)/上年同期毛利率

正常下降幅度商业在-35%,工业在-20%以内,如低于该幅度,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销售价格偏低或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等问题。

3.销售利润率分析

销售利润率=本年累计利润总额/本年累计销售收入

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

将销售利润率和以前年度(特别是享受税收优惠期间)进行纵向比较,若小于0,则可能存在隐瞒收入、不按规定结转成本、人为调节成本和利润、违规享受优惠政策等问题。

将利润表中的当期销售成本加上按成本毛利率计算出的毛益额后,与利润表、申报表中的本期销售额进行对比,若表中数较小,且相差较大,则有可能存在销售额不入账、挂账或瞒报销售等问题。

4.销售额变动率分析

按月或按季计算分析纳税人销售额变动率和税收负担率,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额变动率=(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税收负担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将销售额变动率和税收负担率与相应的正常峰值进行比较,对销售额变动率和税收负担率变动异常的,应重点审核企业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超出同行业变动率正常峰值的(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可认定为异常,从而初步判定企业存在隐瞒收入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问题。

所谓正常峰值,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销售额和税收负担正常变化的上限或下限。即:销售变动率正常峰值,为纳税人在正常履行纳税义务的前提下,由于受市场、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使税收负担率变化所能达到的最小或最大值。

5.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分析

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去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去年同期应纳税额

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1

二者基本应同步增长。

(1)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收入未计提销项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等异常问题;

(2)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负时,则正常;

(3)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二者都为正时,则正常;

(3)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则正常。

总的来说,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从财务报表中提炼并取得有利于评估的有效、有用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