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买只马桶盖
别人说好,也看见别人买,于是自己也跟着买,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出现了中国游客群体“扫货”的一幕。从经济学看,这是因为讯息不足而产生的“羊群效应”:看见别人买,所以跟着买,一窝蜂的行为于是发生了。
春节长假已然画上了休止符,不过,余音未了。这些天,中国游客春节期间在海外掀起购物潮的话题,是舆论的热门之选。从伦敦到柏林,从新加坡到悉尼……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席卷”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购物潮”。在有钱任性的中国游客“买买买”之下,众多国外商场销售额创下纪录,甚至出现“断货”现象。拥有强大购买力的中国游客,据说亦因此被戏称为“会走路的钱包”。
中国游客的购买力强劲到什么程度?日本媒体报道说,2月和8月一般是日本零售业的淡季,被称为“二八现象”,然而中国游客旺盛的购买需求正在改变这一现象。一家百货店负责人感叹说:“2月的人均消费额如此之高是近年来没有的。”韩国媒体报道则称,韩国流通业界正在以此次春节为契机,“将中国游客变成内需顾客”,重新制定营销战略。中国游客带来的商机如此之显著,无怪乎世界各国都想着法要讨其欢心:推出中文导购服务;为迎合中国顾客口味而调整菜单;接入中国电视台信号;派发红包,邀请舞狮队驻场表演……有钱能使鬼推磨,以往备受指责的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变得可以忍受了——日媒援引一位日本餐馆老板的话:“如果没有中国游客,日本旅游业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不想抱怨什么。”
中国游客被国外的一些商家视为“救世主”不是什么新闻,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全球范围内“扫货”也是“旧闻”:每年春节,国内外的媒体都会报上一遍,已经N年了,“至今已觉不新鲜”了。在出境游人数迅猛攀升之下——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数据,羊年春节出境游人数为518.2万人次,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国内跨省游,这样的一幕大抵还会年复一年地上演。
日光之下无新事。春节期间国人的海外“购物潮”照例引发了些许议论。动辄上纲上线“崇洋媚外”者自然不论,这里要说的是春节期间的海外“购物潮”不可一概而论。因为看似同一的“扫货”行为,其背后有着不同的成因。
旅游不论,当地的土特产不论,光说“购物”。不难发现,中国游客的“购物清单”在不同的国别是有差异的。大体而言,在欧美各国,中国游客偏爱购买所谓的“奢侈品”——大牌的包、服饰、化妆品,如法国的香水、德国的刀具、美国的苹果手机等。“奢侈品”一词在中文世界里有贬义,以“高档物品”代之,中性而客观。国人在海外热衷于此类“高档物品”,原因简单不过,缘于“价差”:同一商品在国外的价格远低于国内,价差往往达到数千乃至上万元。需求定律说得明白,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国内外价差如此之大,到欧美旅行的中国游客自然将这些品牌店的门槛踏破也。
为什么这些“高档物品”国内外价差如此之大?价格的变动,反映着需求和成本的变动。这些“高档物品”在国内价格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这么多年,国民的收入大幅提升,收入提高,对高档物品需求大盛;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对此类商品大抵课以较重的税负,从而带来了成本的上升。需求和成本的共同作用,将此类物品的价格在国内推至高处,也将此类物品的一部分消费推到了海外。倘若进一步将此引申至“中国制造”的话题,则这一现象直接地显示着中国“制造”高档物品能力的缺失。
不过,在春节期间的海外“购物潮”中,有一个新奇的现象: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购买最多的居然是电饭煲、马桶盖之类的产品。按照日本媒体的估算,整个春节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总消费金额达60亿人民币,其中最受欢迎的产品是马桶盖,“几乎处于断货状态”。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盖以及电饭煲之类的小家电,出自何因?
价差显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此类产品在中国与日本的价差并不大,略高与略低均有之。倘若考虑到往返旅行的费用,携带的不便,价差因素可以忽略不计。购买此类产品的中国游客在接受采访时没有一个人提到价格因素,而是异口同声地强调了一点:在日本买的质量好!借用一位游客的话说:“日本的电饭锅质量好,煮出来的饭香。”
问题是,日本电饭锅煮出来的饭,确实比国产电饭锅好吗?某节目为此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在国内和日本选择了4000元左右的两款功能相近的电饭煲(这个价位的日本电饭煲最受中国游客的喜爱),严格按照电饭煲各自对水、米比例的要求做了两锅米饭,并随机找到了10位烹饪经验丰富的大爷大妈试吃。测试的结果令人哑然失笑:10个人中,5个人认为B碗里的米饭更好吃,B碗里的米饭出自国产电饭煲;3个人认为A碗里的米饭略胜一筹,A碗里盛的是日本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其他两个人则认为差不多,没太大区别。而对米饭的糖分、氨基酸等指标的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并无太大的差别,在一些指标上,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甚至更有优势。
然则日本电饭锅质量好的印象从何而来?其为虚妄欤?愚以为,倒也不尽然。其来源,大抵是一出“田忌赛马”的误会。上述说到,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日本电饭锅的价格,是在4000元左右;但在国内市场上,畅销的国产电饭锅,是价格在千元以下的中低价位的电饭锅。市场的铁律是优质优价、低质低价。你去日本买的4000元的电饭锅煮出来的米饭,当然要比家里原先使用的几百块钱的国产电饭锅好!但很显然,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一分价钱一分货”。
但是,这种基于“田忌赛马”而得出的结论,会在亲朋好友之中传播开来,而信息的接受者并不知道结论的前提。口口相传之间,更多的细节被遗失了,只剩下一个抽象而空洞的“质量好”的概念。别人说好,也看见别人买,于是自己也跟着买,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出现了中国游客群体“扫货”的一幕。从经济学看,这是因为讯息不足而产生的“羊群效应”:看见别人买,所以跟着买,一窝蜂的行为于是发生了。春节前夕,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爆红网络上下,文中重点提到了日本的电饭锅和马桶盖,更为“羊群效应”推波助澜也。
结论是明显的,春节期间中国游客的“海外购物潮”,貌相似而实不同也。在欧美购买“奢侈品”——大牌的包、服饰、化妆品等,乃是由于国内外价差而起;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锅之类的小家电,则是起于“羊群效应”。
不是说包括电饭锅在内的中国制造,已经可以与日本制造比肩。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品牌层面,在生产高档物品上,“中国制造”之能力的欠缺都是显而易见的。逢年过节频繁上演的中国游客在海外扫货的场景,便是一个铁一样的证据。所谓的经济转型,对中国制造而言,就是指从拥有生产中低档产品的能力,提升至具有生产高档物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