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关键冲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冲突厌恶与冲突回避

我说过,我是一名冲突厌恶者,和你一样,在冲突面前我也会紧张焦虑。那么,一个从出生开始就厌恶冲突的人,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冲突发起者呢?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曾目睹了冲突债给公司、团队及个人带来的巨大损失。有一天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想被冲突厌恶控制(就像我下定决心戒掉苏打饮料一样)。后来我发现,其实冲突厌恶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根源在于冲突回避。

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冲突厌恶是你不喜欢冲突,害怕冲突,更希望生活中没有冲突。而冲突回避则是指,你的生活中没有冲突,你总是主动地避开可能与他人产生异议的场合。冲突厌恶在转化成冲突回避之前,并不会惹麻烦。但大多数人可能还无法分辨这两者,你只知道自己不喜欢冲突,却没考虑过其他解决冲突的方式。

可以试试这种方法。我将冲突回避类比为日常锻炼。我并不热爱运动,不是那种热爱流汗,享受从慢跑中获取内啡肽的人。作为运动厌恶者,我并不抗拒锻炼,穿上我能找到的最舒服的贴身运动装,每周也会运动几个小时。只要我对运动的厌恶没有转化成运动回避,健康就不会因此受影响。

冲突回避

专家们将冲突分为不同的情景。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模型(Tomas-Kilmann Instrument),它采用了两个维度:你的方式满足了你的要求(他们称之为“独断”),以及满足了另一方的要求(他们称之为“合作”)。我们可以从四个部分来理解这一模型:努力满足双方的要求是“合作”;只顾自己的要求而不管对方是“抵触”;满足对方的要求,而不顾自己的要求是“顺应”;双方的要求都不管不顾是“回避”;表格中间部分的状态是“妥协”,是指双方努力满足其中至少一方的要求。

在这一模式中,两种状态可以被定义为冲突回避,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回避策略。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会彻底绕开话题,不给自己和对方留任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通过改变话题、翘掉会议、躲进卫生间等避免和对方接触的方式回避冲突,问题根本得不到讨论,更不用提彻底解决。

对于冲突厌恶者而言,回避矛盾是把“双刃剑”。虽然躲过了一时的尴尬,但解决问题的压力仍在不停堆积。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和相关方的处事风格,最终结果可能是情绪的突然爆发,引发更尖锐的矛盾。而如果我们能在一开始就处理好冲突,或许完全可以避开这样的结局。人们常在这时以为只有两个选择:回避冲突或陷入尴尬的冲突中。如果带着这样的想法,你的冲突回避会逐渐发展成更为严重的冲突厌恶,无限地恶性循环下去。

另外一种没这么糟糕的处理模式是,你参与(或被迫参与)到一场痛苦的讨论中,但采取了被动的处理方式——“顺应策略”。在这一情景中,你让对方实现了自己的诉求,放弃了自己的要求,就像在拔河比赛中扔掉了绳子:“我放弃,你赢了。”通过这种处理方式,人们没有完全回避问题,但仍然拒绝了冲突。束手就擒,没有为自己或自己的手下争取利益而做出一丝努力。员工可能会对你失望,本来能提出一个更好的想法或纠正之前计划里错误的机会也擦肩而过。这都是妥协的代价,将由你和所有将自己的利益寄希望于你的人来承担。

在冲突回避这一类中最后一种需要讨论的冲突模式是妥协。妥协不一定是回避,但选择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双方的要求都无法被满足。这也意味着,冲突回避型的人想要尽快地脱离眼下的尴尬局面。

美国联邦调查局人质谈判师、冲突专家克里斯·沃斯(Chris Voss)在他的精彩著作《掌控谈话》(1)中介绍了妥协的结果。在他设想的场景中,丈夫想穿一双黑色鞋子,而妻子想让他穿一双棕色鞋子。双方妥协的结果是,两双鞋子丈夫一脚一只。这是一种完全不合逻辑的解决方案。当我看到冲突双方为了尽快结束尴尬局面而相互妥协时,我总是能脑补出他们每人各穿一只黑色鞋子、一只棕色鞋子的样子,有人说我这种想法是《时尚警察》(2)

我并不是说所有的冲突回避都是不好的。在托马斯-基尔曼的理论中,所有的冲突模型都有既定的时间、地点、背景,在部分情境中,冲突回避是有意义的。比方说,当冲突各方情绪太过激动而无法建设性地处理问题时,大家暂停,冷静一下,反而是更明智的选择。而当某一话题对其他人非常重要,但对你来说无关紧要时,顺应让步也是最佳选择。当然,在有些情形下,妥协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是说建议大家出门的时候穿两只不同颜色的鞋,而是没有一个解决方案能满足双方的要求,反而中间的妥协地带能实现最优方案。我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各国政治家们能互相多妥协一些,维持全球秩序,多顾及一下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别把大家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战之类的,那有多好。

我们可以时不时地自主采用回避、顺应或妥协的策略去处理冲突,但如果这些策略已经成为你面对冲突时所采取的默认处理方式,那你需要反思自己,冲突回避是否已经阻碍了你去争取自己及团队成员的合理利益。冲突厌恶心理可以理解,但如果任其发展,使之成为冲突回避,将会带来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