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村庄发展阶段与贫困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松坪村村庄发展和贫困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第二阶段则是21世纪初至2016年;第三阶段则是精准扶贫和建档立卡扶贫时期。
第一阶段,由于封闭的环境和难走的山路,松坪村农户基本都过着典型的小农生活,以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为主,即家庭生产主要满足生活需要,家庭收入很少。农民主要种植苞谷、豆类,农户自家就吃苞谷面,“把它磨碎了,然后放一点水,然后蒸”。[4]养殖猪、牛、羊、鸡等比较普遍,但规模小,主要是家庭消费,市场化程度低。房屋也主要是木头架构的,居住环境比较差。1997年松坪村全村经济总收入49.1万元,农户人均年收入只有338元;粮食总产量17.83万公斤,人均粮食186公斤,人均缺粮114公斤。松坪村也是六合乡中最落后的一个村。[5]
第二阶段,由于NGO等的介入、扶持,村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2000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470元,人均粮食拥有量则提高到220公斤。在反贫困进程中,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NGO引导、发动当地村民一起修建外出的弹石路和蓄水塘等基础设施,使得村民也逐渐增加了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当地还引进了烤烟特色种植,改良果树品种,例如梨等;畜牧方面,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品种也增多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农民能够依靠种植、养殖获得收入,收入来源更丰富。松坪村农民饮食上也有了改善,在2005年前后开始普遍以大米为主食;农户新建的房屋更多以砖木、土木结构为主,居住环境优化了。
第三阶段是政府推行精准扶贫阶段,鹤庆县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六个精准”和“六个一批”,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为切入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松坪村在精准扶贫工作期间,兼顾长短期的产业发展,严格按照七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立足实际,找准穷根;二是解放思想,观念创新;三是夯实基础,增强后劲;四是产业先行,经济振兴;五是保护生态,爱护环境;六是用好政策,信心坚定;七是党建引领,小康共建。全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不断改善。在具有当地特色的烤烟产业的发展,以及通过网上销售途径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的环境下,农户人均收入能够达到3000多元。从交通方式来看,自2016年开始,村子里的车子也多起来了。据村委会工作人员透露,本村还计划进行桑树种植和养蚕缫丝等各种产业发展计划。社区发展方面,CDD项目基本完成了,CDF也进入完全由村庄社区独立发展的阶段。
正如村民所感受到的,松坪村与过去相比,变化都是非常大的。这表现在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松坪村与世隔绝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