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论丛(2020年第1辑/总第39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清代清书庶吉士发展演变探讨

邹长清

摘要:为了实现对全中国的有效统治,加强满汉官员的合作和沟通,清王朝分派进士中的精英——庶吉士学习清书。清代从首榜进士(顺治三年丙戌科)分派庶吉士习清书。顺治康熙年间大半的庶吉士分派习清书,甚至有好几科的庶吉士全部习清书。随着满洲的不断汉化,分派习清书的庶吉士不断减少。雍正之后,分派习清书的庶吉士人数减少,每科习清书的庶吉士由几十人减为不足十人。从道光十八年戊戌科始,停止分派庶吉士习清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满洲汉化的加快。

关键词:庶吉士 习清书 满洲汉化

作为统治者的清廷,要实现对全中国的有效统治,必须得到汉族士人的支持和配合。开科取士是获得汉族士子支持和配合的最有效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加强满汉官员的合作和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清初绝大多数的满洲人不懂汉语,满汉文武官员难以沟通和合作。要实现有效沟通和合作,必须解决语言问题。因此,语言问题成为清统治者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统治民族,既要不忘以“清语骑射”(也称“国语骑射”)为其根本,又要获得汉族士子的支持,在不会大力提倡满洲人习汉语的前提下,就只能令部分汉人士子学习清书。在此背景下,清统治者令部分最优秀的汉人士子——庶吉士,学习清书(满语),为其统治服务。顺治六年四月丁未,礼科右给事中姚文然上奏:“臣读制策,首以满汉同心合力为念。窃思满汉一家,咸思报主,止因语言文字间隔难通,未免彼此有异同之见。前此两科馆选,虽有清书,但选员无多,故未有改授别衙门者,臣请于新进士内广选庶吉士,察其品行端方,年富力强者,俾肄习清书精熟,授以科道等官。内而召对,可省转译之烦,即出而巡方,亦便与满洲镇抚诸臣言语相通,可收同寅协恭之效。”[1]这一奏章反映分派汉人庶吉士习清书的必要性。

学术界对习清书的庶吉士有一定的研究,[2]如李宗侗的《清代对于年轻翰林习满文的办法》一文基本以《清实录》为主,对清代习清书的庶吉士做了考察。王敬雅的《清代的清书庶吉士》一文也主要以《清实录》为主,结合清代笔记,对清代习清书庶吉士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但是,他们使用的史料有限,因此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主要探讨清代翰林院庶吉士分习清、汉书的演变,即考察清朝从什么时候分派庶吉士习清书,到什么时候结束分派汉人庶吉士习清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