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韩国电影政策的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韩国与我国学者对韩国电影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概括来讲,韩国学者凭借翔实的研究资料和多样化的研究角度,已经在电影政策领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并能保持与时俱进性,无论在实用性方面还是理论性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果。而国内对韩国电影政策的专门性研究成果较少,大都是对韩国电影政策的简述,且由于缺乏对韩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全面认识,对韩国电影政策的研究角度过于单一,政策认识有些片面化,研究内容过于笼统,并在评价上呈现一边倒的赞扬态度,鲜少涉及政策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两者在韩国电影政策的认识深度与研究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 韩国研究现状
韩国学术界对本国电影政策的研究以2000年为转折点。在此之前,由于电影政策文献与产业统计材料的匮乏,其电影政策的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笔者于韩国成均馆大学学习期间,以“한국영화”(韩国电影)、“영화정책”(电影政策)、“한국영화정책”(韩国电影政策)等为关键词,在韩国主要学术网站RISS、D-Bpia、KISS以及韩国国会图书馆网站进行检索,结果显示2000年之前关于韩国电影政策的研究论文仅6篇,包括朴明珍的期刊论文《第三共和国以后韩国的电影育成政策研究》(1985)、淑明女子大学社会教育专业임미순(Lim,Mi Soon)的硕士学位论文《韩国映画法的改善方向》(1995)、东国大学演剧映画专业南智元的硕士学位论文《韩国电影制作资本的投资激活政策研究——以大企业电影制作资本的投资模式为中心》(1997)、中央大学조혜정(Cho,Hye Jung)的博士学位论文《关于美军政期映画政策研究》(1997)、朝鲜大学贸易学专业罗吉焕的硕士学位论文《韩国映画产业的世界化战略研究》(1998)和김진해(Kim,Jin Hae)的期刊论文《韩国电影政策研究》(1998)。上述论文对韩国电影政策的研究角度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对电影政策的梳理与介绍以及今后政策改善方向的探索上。
1999年7月,韩国政府成立了电影振兴委员会,开始全面发展电影振兴事业,并确定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电影政策的制定和电影产业的调查研究。2000年3月,电影振兴委员会发布了《韩国电影振兴综合计划》,将强化电影政策研究作为该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并设置政策研究室,专门负责国内外电影政策的研究以及电影产业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在这一背景下,对韩国电影政策的历史梳理与考察作为基础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如韩国影像资料院出版的《殖民地时代的电影审查:1910~1934》就是重要的史学资料。相关代表性的著作有 김동호(Kim,Dong Ho)等人在韩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编著的《韩国电影政策史》(首尔:NANAM出版社,2005),该书详细梳理了从1900年前后电影传入朝鲜半岛到2002年《电影法》第四次修订之间的电影政策,同时对韩国电影振兴机构(电影振兴组合、电影振兴公社及电影振兴委员会)的历史和电影审查制度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考察。不仅如此,电影振兴委员会还制订了民间学术研究活动的扶持计划,极大地刺激了韩国学术界对电影振兴政策的关注,学术研究成果在进入2000年以后开始呈现井喷的状态,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关于韩国电影产业政策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的韩国电影政策最大的特征便是对电影产业的振兴与扶持,因此,从文化产业视角对韩国电影政策的学术研究占据着最大的比例。这类研究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以韩国电影产业的投资、制作、发行、上映、版权市场、海外市场等某一领域的政策为侧重点,通过介绍其制定背景、主要内容或变迁过程,分析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或摸索未来政策发展的方向。学位论文有:中央大学电影影像理论专业황동미(Hwang,Dong Mi)的博士学位论文《韩国电影开拓美国市场的支援政策研究——以Filmmaker Development Lab为中心》(2009)、中央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激活影像内容国际共同制作的公共扶持政策研究》(2012)等。期刊论文有:송낙원(Song,Nak Won)的《韩国电影产业集群政策研究》(2008)、황준욱(Hwang,Joon Wook)的《电影产业专业人才结构与政策支援方向》(2009)、안지혜(Ahn,Ji Hye)的《激活韩国电影产业附加市场的著作权政策》(2009)、양경미(Yang,Kyung Mi)的《韩国电影产业保护政策的评价与课题——以上映和发行为中心》(2010)等。二是对韩国电影产业与政策之间互动性的研究。著作有金美善的《韩国电影政策与产业》(首尔:Communication Books出版社,2013)。学位论文有:中央大学电影影像理论专业박지연(Park,Ji Yeon)的博士学位论文《韩国电影产业的变化过程中电影政策的作用研究——以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的近代化过程为中心》(2007)。期刊论文有:양영철(Yang,Young Chul)的《釜山电影产业与电影政策研究》(2003)和임배근(Im,Bae Geun)的《韩国电影产业的市场结构与成果及竞争力强化政策》(2005)。三是关于电影内容产业的研究。韩国于2000年前后引入了“文化内容”的概念,并成立了内容振兴委员会,开始大力实施文化内容产业的振兴政策。因此,学术界对电影内容产业政策的关注度逐渐加深,体现了研究的与时俱进性。如中央大学电影理论专业진성철(Jin,Sung Chul)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智能媒体的电影内容流通体系的政策方案研究》(2012),作者以大学生、职场白领和电影发行业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作为电影内容流通新平台的新智能媒体的发展状况、满意度等,探讨了手机、数字电视、PC等智能媒体作为电影内容流通的新平台给电影内容政策带来的新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关于电影内容流通的新的政策应对方案。又比如庆州大学演剧系电影专业김인하(Kim,In Ha)的博士学位论文《规制与改革:韩国电影内容产业的政策》(2017),对文化内容、电影内容的定义和特征进行界定,并通过从金泳三到李明博历届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电影内容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对电影内容产业的影响,并探讨了政策发展方向和未来课题。
第二种类型是以《电影法》、《电影振兴法》、银幕配额制度、电影审查制度、电影振兴金库、电影振兴委员会等六大主要的、最能反映韩国电影政策性质及特征的电影法律法规、制度、机构为对象的研究。著作主要有:강철근(Kang,Chul Geun)的《艺术的自由与银幕配额制》(首尔:社会教育研究会,2004)、Lighters编辑部的《韩国电影的现状与银幕配额制》(首尔:Lighters,2006)、김정수(Kim,Jung Soo)的《银幕配额制的记忆:韩国电影义务上映制度的变迁史》(首尔:韩国学术信息出版社,2013)、양경미(Yang,Kyung Mi)的《从银幕配额制看韩国电影政策》(首尔:Story House出版社,2014)。学位论文有:汉阳大学양경미(Yang,Kyung Mi)的博士学位论文《韩国电影产业的保护政策与利益集团的作用研究——以银幕配额制为中心》等。期刊论文有:김남철(Kim,Nam Cheol)的《为强化电影产业竞争力的电影法制的课题——以银幕配额制和条例制定的必要性为中心》(2007)、함충범(Ham Chung)的《1990年代电影振兴法的制、修订过程研究》(2015)、우현용(Woo,Hyung Yong)的《韩国电影分级制度的规则性特征研究》(2013)、박성준(Park,Sung Joon)的《电影发展基金的经济性效果分析》(2014)等。
第三种类型是从政治经济学、行政学的角度,对韩国电影政策理论和体制的研究。如2002年최배석(Choi,Bae Suk)的期刊论文《韩国电影政策的理论性背景与根据的考察》,以支撑韩国电影政策正当性的文化性理论依据和政策性理论依据,通过从过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第三世界与第一世界的论争以及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论争,对新的政策理论的方法进行考察。2006年김정수(Kim,Jung Soo)的期刊论文《韩国电影政策体制的进化:制度的中层性、多元性及制度变化的多面性》则通过政策体制(policy regime)概念,分析韩国电影政策的制度性变迁过程。另外,还有김정수(Kim,Jung Soo)的《文化生产全球化下新的文化政策模式的摸索——以韩国电影产业为例》(2008)等。
第四种类型是以电影政策为对象的研究,如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研究报告《独立电影政策研究2012》、문재철(Moon,Jae Cheol)的期刊论文《韩国动画与电影政策的关联研究——从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2009)、김준덕(Kim,Joon Duk)的《韩国的艺术电影政策研究》、2015年송낙원(Song,Nak Won)的期刊论文《独立电影发行支援政策研究》等。
此外,还有电影政策的比较研究,如汉阳大学김창수(Kim,Chang Soo)的博士学位论文《文化公共性视角下历届政府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电影与文化内容政策为中心》(2009)等。
二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韩国电影的崛起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我国学术界关于韩国电影的研究自2000年开始增多,但主要内容集中在对韩国电影的文本分析或韩国电影产业的简单介绍上,专门针对电影政策的研究少之又少。2004年北京大学电影史专业邹宇泽的硕士学位论文《韩国电影配额制度简史:1945—2003》算是唯一专门对韩国电影主要政策——电影配额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的学位论文。此外,只有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朴星的硕士学位论文《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振兴政策研究——以电影、电视、游戏、音乐为中心》,将韩国电影产业出口振兴政策作为论文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和探讨。期刊论文方面的成果也不多,代表性的有冯凝的《永动的生态产业链:当代韩国电影政策分析》(2015),作者以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历年产业报告数据为基准,考察了政府在扶持本土电影创作发行时,全方位介入的具体情况。同时,结合主流商业电影文本,试图从前期策划、中期拍摄,直至后期制作、宣发的各个环节,分析当代韩国电影政策扶持的先进性、有效性以及国际性。[2]张璐的《韩国电影审查制度及政策的演变》(2013),从时间的角度对韩国电影审查制度及相关的电影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并结合当时韩国具体的社会及政治现实,考察韩国电影审查制度和政策的演变。陆佳佳的《审查暴力到法治想象——从韩国电影立法影响产业发展谈起》(2015)则通过对韩国电影产业制度的全面考察,分析了韩国电影成功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制度谋求变革的要求及方法。还有小夕的《关于法国、韩国电影产业环境及扶持政策研究》,吕岩梅、顾芳的《世界影视强国内容产业扶持政策研究》,万涓的《影响韩国电影发展的政府因素》。另外,还有韩国学者的一些译作,如姜乃碤的《市场开放后,韩国电影政策变迁》(2008),以韩国历届政府为划分点,对电影市场开放后从全斗焕政府到李明博政府时期的电影政策进行概述与对比,认为它们都是以市场开放和产业化推进为最基本的电影政策主轴,同时辅之以电影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3]朴彦珍、胡中的《韩国电影审查、电影法及民族电影》(2000)通过对韩国电影审查的废除和《电影法》的修订以及民族电影的形成的探讨,寻找电影政策与电影文本之间的内在关系。此外,还有卞智洪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韩国电影振兴现象产业分析》(2002)、申惠善的《韩国电影的主力军——年轻导演及政府的扶持》(2008)等。总的来说,我国学术界对韩国电影政策的专门研究呈现学术成果少、研究角度单一、研究内容笼统以及研究深度不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