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河北省培育文明乡风的做法及成效

为了培育良好的乡风、淳朴的民风,让人们记住乡愁,河北省在2019年塑造乡风文明中精心部署、多措并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精心安排部署培育文明乡风活动

2019年初,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精神扶贫文化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的任务分解方案》,以省文明委名义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王东峰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治理的函》(冀文明函〔2019〕1号),组织各地加强对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的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年初在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上安排部署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婚丧嫁娶革新行动,集中整治在公共场所焚纸放炮、披麻戴孝、抛纸钱甚至组织封建迷信活动问题。2019年4月在邯郸组织的全省文明创建工作观摩交流活动、9月在邢台平乡县召开的全省精神扶贫文化扶贫工作现场观摩会,对乡风文明中关于开展移风易俗的工作进行安排调度。

(二)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一是注重思想引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尊重习俗,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小马扎”宣讲小分队、农民理论家等,发挥乡镇文化站、基层党校、文化广场和村民中心等各种宣传作用,深入宣传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邢台市组织“小马扎”宣讲小分队纷纷穿街走巷,到乡村、文化站点、集市广场,运用诵读、快板、说唱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注重教育感化。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涵育良好文明乡风,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的道德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养成,激励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乡村文明建设中。沧州肃宁镇、保定市商平庄村等地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365百姓故事汇活动1000多场,20余万人次参与,激扬社会正能量。三是注重实际融入。把发掘乡村文化的时代价值、留住乡村记忆、振兴民俗文化,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增强农民群众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四是注重运用各种基层的宣传载体。运用村史馆、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载体,宣传乡风文明。鹿泉区下聂庄村通过绘制乡村文化墙,评选村民创业典型,讲述村庄发展历程,引导村民爱党爱国、艰苦创业、建设幸福美丽家园,近几年村庄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依托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推动文明乡风阵地建设

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组织各地全面加强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建设创建工作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乡风阵地建设和各项创建活动。结合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等文明乡镇建设。截至2019年底,河北省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的比例高达65.4%,文明村占比达到43.5%,贫困地区文明村镇占比也有较大提高。在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加大贫困地区工作力度,从各方面进行倾斜,推进贫困地区创建工作发展。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开展文明积分超市等文明乡风建设。在南和县,充分利用村内60个“农村文化礼堂”,通过设立道德榜、乡贤榜、义举榜,全面推进农村乡风文明的阵地建设。

(四)发挥“两会一约”的规范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两会”指的是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一约”指的是村民的村规民约。一是完善村规民约,将治理天价彩礼、攀比风、人情债等乡风陋俗列入其中,规范村民们的日常行为,管理村庄的公共秩序,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承德肖店村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村规民约》,村民办理一切事务都要依照村规民约进行,成为当地村民的“身份证”。二是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组织村民民主讨论制定婚丧活动的各项标准和流程规范,切实发挥刹歪风、正民风的作用。定州钮店村的红白理事会,详细规定红白事标准,具体到烟酒的价位和用餐的桌数,在村“两委”干部监督下严格执行,引导村民转变老旧观念,摒弃红白事之中的陈规陋习。三是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发动群众对不赡养老人、不讲道德、粗言秽语、赌博斗殴等陈规陋习和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进行评议,引导村民摒弃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崇尚勤俭、孝道、邻里和睦、家庭和谐、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邯郸市磁县德政镇后小寨村利用村内的“道德讲堂”,引导村民们养成崇德向善、争做孝顺儿女、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事实证明,道德讲堂以及持续讲出农村乡风文明的新风尚,目前全省各行政村普及率已经在95%以上。

(五)培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

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全省初步形成了以三类典型为引领的工作常态。一是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先锋带头作用。各地都把移风易俗作为党委工作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推动,并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工作。二是发挥评比表彰引领作用。河北省通过“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星级文明户”“十大孝子”“身边好人”等评比活动的开展,表彰村民们的美好道德善举,传播真善美,凝聚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助推文明道德建设。2019年唐县表彰1330个“十星级文明户”家庭,对其中47个家庭中的大学生每人给予1000元奖励,对4535个家庭成员进行免费体检,发放免费旅游券等,引领了良好风尚。三是发挥新乡贤骨干作用。引导各地建立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为主组成的新乡贤队伍,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辛集市村村建立新乡贤队伍,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明是非,影响带动群众重礼仪、守孝悌、行善举。

(六)创新方式方法宣传文明乡风

河北省各地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文明乡风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通过广泛开展文化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或者红白喜事等村民聚集的节日或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些体现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歌曲、戏剧、小品、相声等文艺活动等,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引导村民们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宣传文明乡风的理念和思想。承德、张家口有关县区组织群众在农闲时节编排小品、戏曲等各类移风易俗小节目100多个,在电视、网络等多种平台展播,并组织文艺爱好者深入社区、乡村巡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组织省市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河北日报》(文明专版)每期推出文明乡风典型,河北电视台开设《文明乡风看燕赵》专栏,深入挖掘推广移风易俗好做法,宣传各地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鞭挞抨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现象,引导广大农民自觉除陋习、树新风。各地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常态化展示“千村百镇”经验,有效发挥示范作用。

(七)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河北省各地注重利用和发挥考核工作机制,切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各地还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事项的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报告等各项机制制度,严禁党员干部婚丧大操大办、崇尚封建迷信、助长“高价彩礼”等行为。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通过制定移风易俗督导方案,明确标准要求、时间节点、人员组成等,不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暗访检查,有效防止了各种不良风气,形成了防贫返贫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