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反贫困的发展历程
贫困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努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基础条件差、人口众多、耕地不足等现实情况,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由来已久。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40年里,通过政府主导推动的一揽子扶贫脱贫政策,中国在扶贫减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已经由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人,减少了7亿多人,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3.1%,为世界反贫困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对此进行了评价:中国在全球减贫方面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降低到2014年的4.2%,对全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也做出如下评价: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政府为主导是我国脱贫减贫过程中的最突出特色,在政府引领下形成大扶贫格局,社会主义制度集中有限资源快速精准实施反贫困政策。我国反贫困斗争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即开始了反贫困的探索与努力,但受现实情况的约束,只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特困地区与特困群体。20世纪90年代伊始,党与国家开始推行全国范围的减贫措施。1994年,制定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减贫计划——《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全国范围内最贫穷的8000万人口摆脱贫困;2000年我国出台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0年又制定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将扶贫脱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开创了扶贫脱贫事业的新局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加快向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仅2017年,扶贫资金规模就超过了860亿元;各级政府向各地贫困地区派驻了近80万名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同甘苦、共奋进;根据“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全国将约有1000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方式告别世代贫困,迈向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