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学界关于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依旧存在较多学术争议。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又关系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本书通过相关的文本分析工作,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发展的轨迹作了梳理。第一,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了相关考察。先从“本体论”的词源学考察开始,再分三个部分分别对古希腊哲学、17~18世纪西欧近代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本体论发展史进行梳理,从中获得了相对丰富的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理论来源,这也为之后马克思不同阶段本体论立场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本书从两个部分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19世纪40~50年代以及《资本论》创作时期的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进行了探讨。通过文本分析,发现19世纪40~50年代的马克思分别在其五部著作中确立了五个不同的本体论立场,即博士论文的自我意识本体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感性存在本体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社会实践本体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社会生产本体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之后的《资本论》创作,马克思确立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第三,本书对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思想进行考察。其中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以及萨特的人学本体论思想,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解读,尽管当中存在一定误读或歪曲,但是这些思想为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研究也提供了崭新的视野。第四,本书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最终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分别论述了劳动本体论思想何以成为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最终归宿、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与众不同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其他流行本体论思想的联系与区别。第五,本书探讨了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当代价值。通过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给予中国的现实启示及其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实现“中国梦”关系的论述,希望最终实现“以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为指导,重塑社会主义劳动信仰”。

为了展现笔者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研究脉络,在附录中收入了曾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文章。

关键词:马克思 本体论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