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退出一线城市了吗?: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城市综合竞争力定义

1.1 概念源起

城市综合竞争力源于国际城市竞争力。国际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Patrick Geddes)于1915年提出的,当时称之为世界城市(world city)。1966年,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Peter Hal)对这个概念做了比较经典的解释。霍尔认为,世界城市是指能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城市。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国内外学者又对世界城市做了进一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世界城市的内涵。学界普遍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跨国交流比较频繁,其辐射力和吸引力对全球和某区域产生重大影响,这类城市可称为国际性城市(international city)。因此,所谓国际城市,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环境下,具有世界和区域中心地位和影响力的现代城市。这些城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较大、功能完善、开放度比较高,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领域和科技、教育、文化等服务领域,以及国际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国际交往十分频繁和活跃。

1.2 概念内涵

国外学者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要早于国内,提出的城市竞争力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1)Gordon、Cheshire(1998)指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其边界之内能够比其他城市创造更多的收入和就业。这意味着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是城市之间在区位以及区位内的企业在优劣势相互比较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

(2)Webster(2000)指出,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能够生产和销售比其他城市更好的产品。非交易性劳务也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Ivan、William(1999)借鉴英国政府白皮书关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OECD 关于国家竞争力的定义,总结出城市竞争力的定义: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能够满足区域、国家和国际市场,同时能够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Iain(1999)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自由、公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国际、区际或者城市间市场的需要而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并且能够同时增加其居民的长远的实际收入。

(5)Kresl(1995)提出了对城市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六个因素:①能给居民提供高技术、高收入的工作;②生产的产品符合环保要求;③生产的产品品质优良,并且其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④经济增长率能够满足充分就业的需要;⑤城市在专业化发展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⑥城市政府能够不断改进行政管理绩效。

在国内,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较早提出城市竞争力概念的是南开大学的郝寿义等人,然后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研究者也相继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海社科院(2001)认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是指该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2)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课题组(2002)认为,所谓的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价值的系统合力。

(3)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课题组(2001)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其从属的大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从而获得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4)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倪鹏飞博士(2001)指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3 概念定义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不能只以某一方面作为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强或弱的标准,以免以偏概全。试图用一个概念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极为困难,必须抓住重点,纲举目张。为此,本报告对城市综合竞争力定义如下: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一定的发展和竞争的环境中所具有的经济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能力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