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大三线:建筑工匠的情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贺兰足迹

一阵阵振聋发聩的炮声,让沉睡了千百年的贺兰山颤抖,山谷弥漫着烟尘,而山谷外却有一片黑压压人马与机械让那片鹅卵石中间的沙土满天飞扬,这是解放军工程兵和地方工程建设者正在贺兰山下,西夏王陵北侧的高地修建军用机场。此处不是战场,却胜似硝烟弥漫的战场。

神秘的贺兰山

60年代中后期,七茵二公司第二、四、六大队接受了承建贺兰山军用机场的任务。

3月,虽然贺兰山上的积雪尚未融化,但山下的工地却热火朝天。张作辑副大队长和技术员方国强及数十名工人来到军用机场现场,正赶上刮沙尘暴,大家的眼睛都睁不开,上午十时左右,沙尘稍有减弱,周围的地貌和山脉才隐隐约约看见。机场占地三千余亩,平坦起伏,依山连丘。沙丘上的沙枣树和蒿草在风沙中摇曳,好像欢迎工人们到来开垦这片沉睡了很久的荒漠,滋滋啃不够骆驼草的山地骆驼群也不再孤单生活了……

向北望去,绵延起伏的贺兰山脉,从南向北延伸,看不到尽头。

贺兰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的一座名山,雄踞于宁夏内蒙古交界,大体呈南北走向,南起马夫峡子,北迄巴音敖包。贺兰山分水岭西边为内蒙古地界,与阿拉善高原紧紧连在一起;东边为宁夏,与银川平原相连接,距银川约三十公里,海拔三千多米,最高峰敖包圪垯三千五百多米,比我国五岳高出一大截。它长约二百七十公里,宽约二十至四十公里,西面是内蒙古高原,东面不远处(大约四十公里)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

贺兰山是一座地质历史较年轻的山体,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引人注目,它与黄山、泰山、庐山相比,没有那么美丽和博大;它与天山、昆仑山相比,没有那么高大和气势;它与华山相比没有那么挺拔和奇险,但贺兰山与祁连山、吕梁山构成的“山”字形构造体系,在中国实为罕见。其西坡平缓,东坡峻峭且落差大,它像巨人一样平伸两手,左压腾格里大沙漠黄龙腾飞,右压乌兰布和沙漠沙暴卷起,阻挡了万里黄沙的南进东侵,也延缓了蒙古寒流和干冷西北风的南下速度,有效地抵挡了西伯利亚高压寒冷气流,成为宁夏的天然屏障,使“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世代相传。

大约一万年前,质朴、雄浑的贺兰山还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随着大自然的巨变,贺兰山终于跃出了汪洋大海。海水逐渐退去,“大山运动”了,这时的贺兰山挺立腰身,耸立于天地之间。当喜马拉雅山冲上云天之时,贺兰山已经显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雄劲的贺兰山紧紧怀抱着宁夏平原和内蒙古阿拉善美丽的草原。

贺兰山从远古走来,在沧桑巨变中成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山峰和沟壑,也造成东西坡气候、植被、水流显著的差别,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接壤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贺兰山的植被变化明显,有高山灌丛草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油松林、山地草原等多种类型。1988年,国务院将贺兰山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风光绚丽,长城在起伏的山顶上绵延,当地人将长城重要关隘通称为口子。贺兰山设有几十个口子,尤以苏峪口(有万亩松林,松林常年青翠,如海起伏,波涛震耳,响彻山谷)、拜寺口、滚钟口等名胜出名。如滚钟口(俗称小口子)地势如横卧的巨钟,面东开口,口内三面环山,形似大钟,中有孤立的小山峰,名叫钟铃山,似巨钟铃铛,因此得名。

每年入春,满坡山花争奇斗艳,泉水潺潺,山腰绿草葱葱,山巅白雪皑皑。口内寺庙众多,布局精巧,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山、石、林、泉浑然一体,有台檐飞阁之美,俊山峭壁之险。朝看黄河日出,暮观大漠孤烟,更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令人乐不思归。

走进贺兰山深处,看到闻名中外的贺兰山岩画,令人耳目一新,感叹大自然和先民们的神奇与工巧。岩画是一种刻在岩石或崖壁上的图文,再现了上古时期先民们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风貌,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印记,更是一首刻在岩石上的古文化史诗。贺兰山岩画别具一格,驰名中外,自80年代开发以来,游贺兰山欣赏贺兰山岩画的游客络绎不绝。

自60年代末期发现贺兰山岩画以来,经学者半个世纪跋山涉水的考证,宁夏平原东、西、南三面均被岩画拱卫,形成了印迹五百里的上古艺术长廊。宁夏平原的岩画分布范围广,数量达三万幅之多。画面内容丰富,有天体图、建筑图、人物图、狩猎图、植物图、动物图、饲养图、骑乘图、征战图、生殖图、符号图和祭祀图等几十种之多。值得一提的是,宁夏岩画学者周新华先生于1986年在中卫大麦地里发现了与法国罗塞尔的维纳斯、奥地利维伦多夫的维纳斯造像相仿的史前岩画——维纳斯。这是用不同于西方审美观的夸张手法表现孕妇特征的岩画,人物体态丰腴,两只乳房丰满硕大,腹部隆起,臀部肥大,手臂纤细,双腿并立,遗憾的是五官省略了。岩画维纳斯的发现,为中国早期岩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找到了同类岩画的史前证据。

千百年来,众多岩画挺立在峻峭的石崖之上,藏珠于深山草莽之中,不争名于世,不图利于人,默默无闻,独守清芳。这些品格,正是生活在这方土地上各民族人民的优良遗风和崇高美德的象征。

宁夏平原岩画的数量之大,类型之多,内容之丰富,实属世界罕见。面对那遥遥千万年前的神秘图案,世人除了惊其瑰美,崇其厚重,叹其神奇外,还远未破其深邃的内涵及意境……

贺兰山历来为“朔方之屏障,沙漠之咽喉”。由于塞上江南物华天宝,素有西北粮仓之称,又处于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必经通道,故此山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塞上诗中有许多描写贺兰山的诗篇,如唐卢汝弼有诗道:“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艰苦生活与半夜激战的生动画面。如曾经到过此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也写下了“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的壮美诗句。可见贺兰山作为古战场是多么驰名。岳飞作为一代名将,写出气吞山河的《满江红》诗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抗金名将岳飞以贺兰山为背景,以诗言志,写出气势磅礴的警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尽管学界对词中提到的贺兰山到底在什么地方颇有争论,但岳飞的抗金诗篇是真实的,它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忘我奉献的火热生活

一阵沙尘袭来,直扑方国强的额头,打断了他的沉思与联想,这才发现自己完全沉浸在贺兰山神秘的故事中,贺兰山竟对他有这么大的诱惑……

方国强,陕西西安人,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中等个头,圆脸盘透出丝丝红润,说话有力,办事干练,朝气蓬勃,敢想敢说,曾在西安上中专(工民建专业),后来分配到七茵二建筑公司担任技术员。今天,他作为二大队的技术员随副大队长张作辑来到施工现场,看到荒凉的机场地址和雄浑神秘的贺兰山,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因为他上学时就爱看历史和名山大川的书籍,到宁夏后,特别对宁夏的贺兰山、西夏王陵情有独钟……

当方国强一行数人走进机场工地,远远看见临时搭建的工地大门上方写着“七茵二公司承建贺兰山军用飞机场工程项目工地”的字样,左边门柱写着:“学铁人精神,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右边写着:“宁掉几斤肉,再苦再难也要拿下飞机场”。

机场施工现场西北角,已建起四个能容纳近百人的白色帐篷,每个帐篷能住二十余人。四个大帐篷的东边停放着刚运来不久的七八个混凝土搅拌机,几百吨水泥,一排排码跺整齐有序,几大堆沙子像小山一样堆满东北角。施工现场的南边,已有五六辆推土机发出呜呜的轰隆声,推平沙丘和山梁。远远望去,靠南端的地方,有几位工人师傅正挖掘生长了几十年、上几百年的枯死的沙枣树,有的沙枣树、酸枣树还顽强地活着。

一阵沙尘刮起,顿时施工现场风沙弥漫,有的工人因为沙尘大睁不开眼睛,又不愿意跑到帐篷里躲风沙,只好躺在沙丘休息,风沙过后继续施工。

经过几十天的准备工作和前期推土丘施工,机场的轮廓基本形成。机场的建设任务主要有两大项,一项是由公司第四、六施工大队建设机场地面建筑物和山洞机库,另一项是由二大队承担几十米宽的机场跑道土石方任务并打上混凝土地面跑道,其中部分任务由部队承担。

上午九时,机场建设大会战誓师大会在工地隆重举行,大会主席台上方写着“七茵二公司建设贺兰山军用机场誓师大会”,左边门柱上写着:“建筑工人心向党,大干快上建机场”,右边写着:“头枕贺兰脚蹬梁,蓝天当被地当床”。工地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高音喇叭不时响起如雷贯耳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歌声和口号,把工地所有参战大军带入激情四射、斗志昂扬的会战中,工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是爱刮风沙的地方,忘记了辛苦和劳累,大地欢腾,隐隐约约觉得身后的那座贺兰山也在为他们助力添威……

誓师大会歌声刚停,鞭炮声响起,会场一片欢腾。当公司革委会副主任靳满义宣布誓师大会开始,公司革委会主任刘力疾步走上主席台,对着麦克风高声讲道:“参加今天大会的有自治区政府和兰州、沈阳军区空军工程兵团的领导,上级领导对我们寄予殷切期望,这也是我公司从河北赴三线建设宁夏承担的又一个重要军工工程。军用机场工程质量百年大计,关系军民的生命安全,我们一定要严格施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要学习大庆‘铁人’精神,宁掉几斤肉,也要保质保量按时拿下飞机场的光荣建设任务,向党的‘九大’献礼……”

刘主任的话音刚落,就见已整装待发的五六十名青年突击手推着装满混凝土的小车争先恐后地向机场工地奔去,顿时,搅拌混凝土的、各种运输车辆、打混凝土的百名各路大军投入热火朝天的施工中。

打飞机场混凝土跑道与打一般公路混凝土路面不一样,因为飞机降落时受速度影响,冲击力加大,对跑道的承载力和强硬度要求更高,对工程质量要求更严,对施工工序要求更细。因此在施工时,第一道工序要对跑道的土石方基础用压路机压实、压平,以防止因下雨等各种因素使地基下沉。第二道工序就是在压实、压平土石方基础上打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标号要高,质量好,振捣均匀,密实度高,平整度高,凝固以后更坚硬结实。第三道工序就是要在打好后的粗混凝土凝固后,抹上第二道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标号要高,质量好,并按科学面积比例施工,单位面积之间要留缝隙,一是防止面积太大裂缝,二是为了防止热胀冷缩。第四道工序就是在抹平第二道混凝土时,要根据季节和气候等变化情况,及时抹平,直到混凝土水泥浆渗出来,再压实磨光。

在短时间内即便是抹平还可能裂缝,因此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反复抹平压实磨光,直到抹平压实到磨不动为止。如果超过二十四小时再抹平磨光,就会事与愿违,根本磨不动。如果留下麻子点或裂缝,那么就要报废重来。可见,打混凝土看似简单,其实工序和工艺一环套一环,万万不可马虎,一定要认真施工,精心管理。第五道工序,就是在打好压实磨光后的混凝土地面上,一定要浇水,且要浇透,最后用草帘子盖上养护,否则就会裂缝,后患无穷。

6月中旬,二大队党支部发出“大干一百天、向国庆献礼”的号召,确保十一前完成部队分配的第二期机场跑道混凝土浇筑任务。在大干一百天的劳动竞赛中,工人几乎晚上睡不了一个囫囵觉,经常加班加点,有时深夜起床,披星戴月赶抹路面、跑道,磨平压光混凝土,特别是赶上7月酷暑天,山上的工地更是干热,工人们汗流浃背,连续作战。遇到刮风简直是一种享受。遇到下小雨正赶上打混凝土又不能停,还得一鼓作气继续干。工人们豪迈地说:“刮风当电扇,下雨当流汗。”大家眼睛熬红了,嘴角裂口子了,白天太阳烤,夜里蚊子咬,吃不好、睡不好,但工人们不叫苦,不叫累,一心要赶在十一前完成任务。

第二瓦工排正在赶工期加班打混凝土的关键时刻,工人张国庆突然接到家里妻子生小孩让他速回的加急电报。他手拿电报心在跳,高兴的是妻子生了小孩,自己当了爸爸,但又一想排里刚开完大干一百天的动员大会,自己怎么能临阵请假呢?他的思想斗争很激烈,心想自己是1965年从中宁招工进公司当工人,去年刚刚结婚,三年多来工作一直都很卖力,从来没有请过假,现在排里正在赶工期,自己作为一名共青团员要以工作为重、大局为重,想到这里,他悄悄把电报揣到兜里,给妻子写了一封暂时不能回家的信,又继续投入施工中。待建军节过后,排里完成向建军节献礼的任务后,他才向排长递上请假条。

张国庆请假回家后,本想好好陪陪妻子,妻子也再三挽留他,并提出帮助家里打完麦场后再回公司,但他主意已定,再三说服妻子和父母按期归队。

回到工地后,工人们都开玩笑地说:“久别夫妻胜新婚,怎么才三天就回来了?老婆生孩子是件大事,应当多陪几天,况且又赶上‘三夏’大忙季节,我们巴不得能趁机请假,回家收麦打场,多待几天,你倒好,老婆的被窝还没焐热,就早早回来,真是个傻子。”难道张国庆真像别人说的是个傻子吗?或者说是放下老婆不陪,回到工地当光棍,是和老婆的关系不好吗?都不是,小夫妻恩爱有加,如胶似漆,放在今天,老婆还没生孩子,预产期期间,年轻人就早早请假回家陪老婆,国家还专门设立假期让老公陪老婆生孩子。今天的年轻人怎么能理解那个年代青年的思想呢!

三天假期过后,张国庆一大早就来到工地投入了“大干一百天,向国庆节献礼”的火热劳动竞赛中,连续几年被评为大队和公司先进生产者。后来调离公司担任了中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不久被任命为中宁县建设局副局长。

贺兰山军用机场初建时,许多路过此地的人不知道是哪里的人在这灯火通明的荒郊野外干什么。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是沈阳军区和兰州军区空军工程兵团和从河北调来的第六建筑公司(七茵二公司)在这里建设贺兰山军用飞机场和靠山隐蔽的飞机机库,才知道国家为了贯彻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调集了东北和西北数千名空军工程兵,投入紧张的施工中,才明白河北第六建筑公司到宁夏后改名为七茵二公司,他们从河北的唐山和天津等地赴三线、建设宁夏,同空军部队工程兵一道进行机场工程建设,才知道七茵二公司不但能建房,还能建设机场和机库。他们都夸部队工程兵和七茵二公司不简单,为了支援三线,建设宁夏流了汗水,献了青春,立了大功。

雨后的贺兰山远远望去更加清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射着机场工地更加生机勃勃。

张作辑站在高高的施工现场的山坡上,远眺雨后工地的万千气象,心潮起伏。他顺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看到工地上的彩旗映出一片灿烂的天空,汗水浇铸了一条又一条跑道;风雨中,矫健的身影好似跳动的音符,谱奏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触景生情,深切地感受到他所带领的这支施工队伍工人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他们在困难中不退缩,勇往直前,不被人瞩目、仰慕,却是那样执着、淳朴,如同基石埋没了自己,却托起了大厦,辛苦了自己,幸福了他人!他们用一举一动诠释着火红年代建筑工人的本色。

当你在商海中感受成功时,他们正为工程的建设做最后的冲刺;当你在花海与情人约会时,他们对着明月把心事诉说。他们就像是贺兰山下的沙枣树一样——四海为家,落地生根;他们有着和那沙枣树一样的性格——扎根北方,饱经沧桑;默默不语,坚毅顽强。

机场跑道竣工后,二大队党支部开了个简单的总结会后,又很快投入到由二大队和另两个大队、工程兵团共同建设的机场候机厅和山洞机库等工程施工中。

机场候机厅建在跑道的西侧,中间有一座平缓的山包,山包的西北方向紧靠贺兰山,山里修建山洞机库。在打山洞时,工人和士兵先打眼放炮炸山,再把山洞掏空,然后在里面施工,为飞机在隐蔽的山沟建造一个机库,使战斗机可以直接开进机库。从天上和远处看是山连山,但内部构造却体现了军事战备上“隐蔽、方便、灵活、机动”的作战布局。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山洞机库挖土砌石工作全面展开,候机厅工程也进入封顶阶段。由于工地没有吊车等机械设备,许多梁和板要靠人抬肩扛才能把这些材料运到十几米高的屋顶上。

一天早晨刚上班,木工李师傅在上梁时,由于未站稳,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血流不止,当场昏迷。排长当即通知施工队派救护车将李师傅送往宁夏附属医院。送到医院急诊室后,受伤的李师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主治医生决定立即开颅手术,需要大量输血。当时医院血库同类血型短缺,排长当机立断,派人通知施工队长和施工部队,发动工人和战士献血。不到一个小时,工人、解放军战士纷纷来到医院献血抢救这位一起并肩战斗的工人。一滴血、一份情,恰似太阳的光辉温暖着贺兰山下正在紧张施工的上千名工人和工程兵战士。

部队的一位解放军战士刚刚做完阑尾手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竟然也跑到医院要求为病人献血。因为他的血型和病人的血型一致,医生只好接受了这位战士的再三请求,将这位战士献出的鲜血输进了李师傅的身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抢救阶级兄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公司,公司领导当即派人前往医院看望这位摔伤的工人。经过紧急抢救和及时输血,李师傅终于死里逃生。他面对大家激动地说:“是工友和解放军战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昏迷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妻子儿女都在相隔千里之外的河北唐山,关键时刻血输不上也就没救了,或者死亡,或者半身不遂在床上度过余生,还是毛主席、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一定要干好工作,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后来李师傅经过手术和综合治疗,虽然腿骨折落下不便,但头脑清醒,痊愈后依然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贺兰山军用机场和山洞机库工程于1969年上半年胜利竣工。竣工当天下午,由兰州、沈阳军区空军工程兵团在机场候机厅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庆功大会,兰州军区空军工程兵团政委做了总结讲话,他特别强调了为贯彻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建好三线准备打仗的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赞扬了兰州、沈阳军区空军工程兵团两千多名指战员和七局十公司五百多名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军民共建贺兰山机场、机库工程的先进事迹。

七局十公司建机场工程代表、二大队副大队长张作辑和兰州、沈阳军区空军工程兵代表分别介绍了施工中的做法和体会。接着由兰州、沈阳军区空军工程兵团表彰奖励了在施工中表现突出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五好战士,还专门为工人送来了两头刚宰好的大肥猪和大米、白面及其他副食品。

当部队首长宣布:晚上请与会工人和战士共同观看电影《英雄儿女》和大型纪录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并邀请公司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第二天参观西夏王陵,全场掌声雷动,久久回荡在机场和山谷中。

那是一个兴奋难眠的夜晚,庆功宴会的菜肴都是部队和公司厨师共同掌勺做的,有十几道具有宁夏、河北、东北和甘肃特色风味的地方菜。每张桌子放两瓶酒:北京二锅头、银川老白干。宴会的第一道菜为宁夏的手抓羊肉,第二道菜为辣爆小公鸡,接着是凉拌小驴肉、青椒土豆丝、醋熘白菜、猪肉炖粉条、大烩菜等,最后一道菜是小鸡炖蘑菇。席间,军民免不了天南海北,聊天叙旧,即便是近三年的施工岁月也没有如此般欢声笑语,很快工人和战士拉近了距离,结下了友谊,要不是部队安排晚上看电影,有些工人和战士或许谈天说地聊到天亮。

青年技术员方国强酒过数杯后,头昏脑涨,昏昏欲睡。在似睡非睡的梦境中,他想起往事,想起从西安到宁夏三年来的日日夜夜。三年来他目睹和经历了公司艰苦创业的历史,感受到自己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取得了二大队领导的信任,挑起了负责施工技术的重担,为建设宁夏做出了贡献。这次二大队参加军用机场工程建设中,他负责施工技术工作,当他最后看到工程交工,技术质量要求全部合格,感到特别高兴和激动,尤其是他在工程竣工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受邀于第二天参观西夏王陵,感到特别的荣幸和高兴。他虽然因为高兴多喝了几杯酒,昏昏沉沉睡去,但心里非常清醒明白。他自小就爱看历史书籍,特别是陕西的历史,人们都说山西的历史在地上,陕西的历史在地下。因为第二天上午九时受部队之邀参观西夏王陵,将更深入了解熟悉银川、宁夏,就像他读中专时熟悉西安、陕西的历史一样,既然到了宁夏,就要把宁夏的历史及地理、自然情况搞清楚。这不仅仅是因为喜欢看历史书籍,而是通过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和在宁夏三年的生活实践,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宁夏这片热土。

西夏王朝

第二天天刚亮,方国强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后匆匆回到宿舍,随身带了钢笔和笔记本来到参观集合点,去了解那遥远而神秘的西夏王朝历史。

走进西夏王陵园区,方国强心情非常激动,虽有讲解人员宣讲,但他总是东看看,西瞧瞧,还不时地请教,总想探个究竟。虽然他在上学时,听老师讲过西夏的历史,但经过实地看,他感到宁夏银川的西夏王陵同陕西的皇家园林不一样,西夏王陵很神奇,神秘色彩延续上千年。西夏的灭亡很惨烈,被一炬烈火烧为灰烬,留下的东西不多,不像陕西西安历朝历代王国的历史较健全、清晰。

方国强边听边看,并不时向身边的工友介绍和畅谈自己对西夏历史的感受。

西夏立国前期与北宋、辽鼎立,后与南宋、金对峙。因西夏与南宋、金长期战争,致使雄踞大漠的蒙古族迅速崛起。

由于西夏王朝后继者们先采取联蒙抗金,后又联金抗蒙摇摆不定的外交政策,降反无常,在助力蒙古强大后又遭其忌恨,引发了蒙古大军历时二十二年七攻西夏的惨剧。前四次攻城,蒙古军队没沾上便宜,转头去打宋、辽及西亚各国,至阿拉伯半岛许多国家一一被攻取,在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后,蒙古军又重整旗鼓,开始了第五次攻打西夏,成吉思汗在别处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唯独在西夏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自己也中了西夏人的毒箭,他下令士兵,每到晚饭喝水的时候必须说:“殓灭无遗,以灭之,以死之。”可见仇恨之深。

至西夏晚期,蒙古军第七次围攻兴庆府,成吉思汗因旧伤复发未能亲眼看到攻下西夏,于1227年7月在宁夏六盘山遗恨病亡,蒙古军队密不发丧,西夏成为蒙古铁骑纵横天下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灭之。此时,兴庆府已被围城半年,粮尽弹绝,末帝李睍只好献城投降,至此西夏宣告灭亡。

怒不可遏的蒙古军进入兴庆府后,采取了烧、杀、抢、掠的报复政策,无数的宫殿、典籍被毁于一炬,连弃城投降的末帝李睍也惨遭杀害,幸存的西夏人或从军或逃散,散落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多融于汉族之中。繁荣富庶的宁夏平原成为一片废墟,唐宋以来形成的全部文明毁于一炬,西夏成为一片空白,奏出了一曲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历史悲歌。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地带,在贺兰山军用机场南边。南起榆树沟,北迄泉齐沟,东西宽四五公里,南北长约十公里,总面积近五十平方公里。

西夏陵区背风向阳,地势高,东向银川平原,视野开阔,黄河绕平原东南,正合乎‘后有走马岗,前有饮马塘’的上吉风水特点。该陵离西夏都城兴庆府三十余公里,便于后代祭奠。西夏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它的存在,成为西夏王朝曾经在中国西北这块土地上兴盛过的象征,其宏大而气势磅礴的陵园建筑,显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时代气息和风貌。它不仅是西夏皇权的象征,而且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1998年1月和8月,西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1038年李元昊称帝到1227年李睍弃城投降被蒙古军灭亡,西夏王朝历经一百九十年,传十帝。在李元昊孙仁孝帝时统二十二州,疆域面积八十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全境,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境内有党项、汉、吐蕃、回鹘、鞑靼、吐谷浑、契丹等。这样一个疆域辽阔,历史恢宏,存在近两百年的西夏政权成为至今仍在破解的历史谜团。

一阵凉风吹来,直扑方国强的面颊,打断了他的思绪。这时听见几个工友说:“方工真是走南闯北,见广识多,懂的真不少,我们生在银川长在宁夏的人感到惭愧,真是孤陋寡闻,原来宁夏还有这么多辉煌历史和故事,那就再请方工给我们讲讲西夏的历史和辉煌,它究竟在历史上有哪些功绩,怎么灭亡的?”方国强激情正浓,痛快地答应道:“好吧,我就简单地给大家说一说西夏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和灭亡的原因。”

西夏,这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之所以能维系近两百年,与宋、辽(金)鼎立近两个世纪,是与其尊崇儒家文化尚武重法、确定封建制度、迅速从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跨入农耕文化分不开。西夏政权存在近两百年,虽毁于一炬,但还是留下了一些宝贵的东西,特别是在四个方面。

一是承袭汉制,理顺国体。大庆二年(1037年),李元昊为次年建国做准备,部门设置更加完整,将各部主管部门增至十六司,从而使中央政府政令畅通,决策有序,职能清晰,有效地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二是注重立法,依法治国。西夏初期,一定程度上保留着部落军事民主制的传统,至中后期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如对军事法典、兵役制度、军事调遣、装备、供给及军功奖赏、惩罚等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确保其强盛的军事实力和军队斗志,体现了西夏军队制度建设的完善和军力的强大。

三是创制西夏文字,发展文化事业。至李元昊执政,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西夏文字。西夏文字形体方正,结构复杂,笔画较多,有六千余字。由点、横、竖、撇、捺、提等基本笔画组成。西夏字在构字时普遍有形有声,也有偏旁体系,但不如汉字偏旁那样有规律,西夏文字的创立,促进了西夏独特的文化事业发展。

四是发展教育,促进文化艺术发展。西夏历代统治者均提倡儒学,创办学校,确立了儒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西夏的绘画艺术成就很高,尤其是佛教绘画比较突出。石窟壁画以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数最多、类型最全、内容最丰富,风格上也很有特点。壁画以佛像、佛说法图、经变图、菩萨像为主。西夏彩画和彩塑也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早期壁画受北宋的影响,具有写实风格。中期以后,在学习宋代艺术成就和吸收回鹘壁画的同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其民族风格和特征的壁画艺术。

雕塑艺术是西夏佛教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是彩塑,在莫高窟和榆林窟中,共保存下来三十余尊。1963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附近一个古庙遗址中,出土了一批西夏彩塑,庙内靠西壁、北壁、南壁各有大型塑像五躯,其身材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形象自然,神态生动,体态秀美,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是西夏佛教彩塑艺术的瑰宝。西夏的建筑艺术现在可见的还有很多古塔,如贺兰的宏佛塔、拜寺沟方塔,拜寺口双塔等。耸立于银川市西南角的承天寺塔,至今仍是银川重要的旅游景点。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迅猛发展必然反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西夏文化大大促进了西夏生产力的发展,西夏时期是宁夏平原历史上最为富庶的时代。当时宁夏平原旱涝保收,仓盈屯满,自制钱币,市场繁荣,物尽其流,交通发达,一派兴旺景象。

曾经金碧辉煌的西夏王陵,现已成废墟,只有一座座高达几十米的土冢折射出昔日辉煌。西夏灭亡后,陵园无人管理,屡遭盗挖。唯有高筑的黄土陵台在落日余晖中仍默默地屹立于贺兰山下,成为西夏国曾有过辉煌的见证。西夏王室若知身后的惨剧,绝不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修筑这座旷世之陵。表面上看,西夏是被蒙古军队灭亡的,实际上是被自己打败的。西夏后期,随着封建统治的进一步强化,官僚统治机构日益庞大,连年征战,常备军数额尤多。

作为精神统治的僧侣群体遍布于境,他们养尊处优,不劳而食。加之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贪污贿赂之风盛行。如晋王察哥,广起室弟,横征暴敛,多蓄女色,纵情享受,腐化不堪,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1162年,仁孝帝鉴于“国多世禄之家,悉以奢侈相尚”,曾下令“大禁奢侈”。一纸命令绝不会产生多少效果,却充分暴露了西夏统治集团已走到了回天无力的穷途末路。自1143年起,饥民就纷纷暴动,从根本上动摇了西夏的封建统治。在一系列内忧外患下,西夏哪有不亡之理,但亡得如此惨烈实为世之罕见。

听了方国强讲述西夏辉煌和衰亡的历史,工人们深深被历史人物和故事吸引,没想到在艰苦创业的贺兰山下,竟然听到了这么多西夏历史故事,成为宁夏最早一批了解西夏历史文化的建筑工人。像方国强这个既懂历史又精通技术的知识分子,深受工人们的信赖和尊敬。工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事,特别是遇到历史、地理、自然和工程技术方面不清楚的问题时,都乐意找到方工问个究竟,讨个明白。工人们对经常反映他们劳动与生活的文化人,像同一起战斗的解放军工程兵一样信任和敬重。

难忘的艰苦岁月

在纪念河北省六建公司支援三线建设宁夏五十周年之际,回顾追寻当年军民共同建设贺兰山飞机场和山洞机库之际,作者有幸读到当年某空军工程兵战士韩颅全写的一篇反映沈阳军区空军部队工程兵建设贺兰山飞机场、挖山洞修机库的回忆文章,还在电话里询问了他的生活情况等。当年英姿飒爽的青年战士,如今已是一位七十岁的退伍军人了。

韩颅全,原籍上海人,如今在上海安度晚年。当年参军到东北沈阳军区空军大连驻地当兵(空军工程兵),后到宁夏参加了贺兰山飞机场和山洞大机库施工建设。每当说起那时艰苦奋斗施工的情景,他异常兴奋和激动,当年沈阳军区空军工程兵和兰州军区空军工程兵施工的历史画卷像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远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故事:

2月底的宁夏,天气还很冷,发给我们的那些棉服派上了用场,全都用上了,我们就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安顿了下来。我们去的那个部队对外的番号是:空字二一七部队,在部队内部的名称是:空军工程兵第八总队,师级,隶属于沈阳军区空军,基地在辽宁大连的金县。全总队分为四个大队,三个施工大队,一个机械大队,有两三千人。

工程兵就是修建工程的,我们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建造军用飞机场。我们到部队的时候,部队正在宁夏贺兰山下建造一个军用飞机场,部队到宁夏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里,飞机跑道两千多米的地基已经修好,就等着天气转暖后,开始打混凝土跑道了。

飞机跑道的尽头有一条联络道通到山里,在山里有兰州军区空军的一个工兵团在打山洞,他们放炮炸山,把山掏空,然后在里面施工,为飞机修造一个很大的机库,以便在作战时可以把飞机隐蔽在山里。两支部队各干各的工作,互不影响,还有一部分当地建筑工人也参加了机场跑道和山洞大机库的施工建设。

我们部队以前在东北地区施工的时候,一到冬季,天寒地冻无法施工,部队就回大连基地冬训。在基地里有固定的营房,设施完善,生活条件好些,战士们也可以有个缓劲儿的日子。可这次施工是在大西北,远离大连,所以冬季也就不回基地了,就地冬训。这下子可就苦了战士们,因为工地上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

首先是正规的营房不多,很多都是些临时建筑,这些临时建筑不严实,冬季住在里面很冷,就是生着火炉子,也不会感觉有多暖和,我们睡觉都要穿着绒衣绒裤,这样感觉还好一些,但是棉被和褥子太薄,睡觉时把棉衣棉裤都压在身上,还是感觉不暖和,还有一件皮大衣,也要用上,但盖在上边身子底下冷,铺在底下身子上边冷,每天晚上就是强忍着缩成一团睡觉。营房不太好,食堂就更加不好了,食堂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大棚子,四周用席子围着,透过席子的缝隙可以看见外边。

棚子里有用长木板做的简易桌子,四面是用长木条做成的凳子,一个班一个桌子,大家围着桌子吃饭。当时大灶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月十四块五,我们是施工部队,伙食标准略高一些,也就是每月十七八元,这点钱平时吃不了什么太好的,一般饭菜。吃饭时桌上放着两个大脸盆,里面放着菜,大家从盆里盛菜吃。饭管够,能吃多少吃多少。在西北,主食供应的是大米、小米和白面。小米那东西,现在的人吃腻了细粮,都说它是好东西,可是如果光拿小米做干饭,吃起来就不那么太好吃了,像是沙子粒,往下咽时剌嗓子,谁要是天天吃小米饭,肯定就不会说它是好东西了。所以炊事员就把大米和小米混合在一起做成干饭,叫作“二米饭”,还好咽一些。

当时部队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苦是苦了点儿,好赖那时的人吃苦吃惯了,苦点儿也没什么关系,挺挺就过去了。我们住的营房出门就可以上山,紧挨着营房有一个小山包,山包的后边就连着大山了,山包有四五十米高,坡不太陡,一会儿就可以爬上去,爬上小山包后,可以看见一小块平地,像是一个高台,这就有故事了。

传说当年杨六郎抗击外族的侵略,曾在这里点兵,这是个点将台。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谁也没有考证过,但是人们还是愿意传说着这件事,这恐怕是对英雄的一种热爱。人们宁愿相信这些故事是真的,他们在用这样的方法纪念保卫过国家的英雄,一传就传了上千年。我想现在那里的军人恐怕还是会指着这个土包,把这个传说告诉新来的士兵,并且会继续这样传下去。

在那个小山包的后头,大山的半山腰,有几个白色的大字,是这样写的:永远忠于毛主席。老兵们把白色的石头搬到山坡上,拼成了这几个大字。这几个字很白很大,在很远的地方就能清楚地看见,战士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表达对自己领袖的热爱。在中国的现代史上,只有毛主席真正地把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赶走了。

1969年的3月,苏军入侵我国的领土珍宝岛,双方的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随后苏军不断在我国边境制造事端,中苏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国内的形势骤然紧张了起来,全军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战备。宁夏离边境线不足三百公里,据当时分析,如果苏军入侵我国,进入中国的道路有五条,宁夏是他们必经的五条道路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部队也紧张了起来,一边备战,一边做施工前的准备。那时干活真累啊,基本上达到了人的极限,但是我没有听到过任何人有怨言,大家都有一种信念和责任感,他们知道他们的苦和累,换来的是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宁,就像杨家将一样,祖国和人民会记住他们所做的一切的,值了。那时的战士就是那样的单纯、那样的赤胆忠心。

工人和军人从两个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当年建设机场和机库的动人故事,再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浓浓情怀,正是带着这种对工人和军人的崇敬心情,作者再次来到半个世纪前建成的机场和山洞机库前,寻找那段难忘的岁月,整理记下了当年军民共建机场这段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