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篇
2020年宁夏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马 静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年份。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区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以小省区办大教育的信心和决心,紧紧围绕“促进公平,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一、宁夏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2020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宁夏教育事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目前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3477所,在校生157.3万人,教职工11万人,教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近1/4。“十三五”期间,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均实现普及目标,主要发展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各级分类教育发展稳中求进,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1.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发展
全区现有幼儿园1464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25.6万人,专任教师1.39万人。目前,全区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发展,毛入园率达到88.5%,比“十三五”初期提高17.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3.7%,比“十三五”初期提高16.8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6%,双双超过国家确定的“5080”目标。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和幼儿园设置标准。基本实现常住人口超过1500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2.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全区现有小学(含教学点)1633所,在校生59.2万人,专任教师3.4万人;初级中学247所,在校生29.3万人,专任教师2.1万人。义务教育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8.1%下降到2.8%,实现控制在5%以内的国家要求。强力推动落实《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预警计划,召开全区基础教育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启动会,广泛开展创新素养教育。推进“大学区”改革,构建首府带城市、城市带农村、强校带弱校、名校集团化等模式,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3.普通高中实现多样化发展
全区现有普通高中67所,在校生16.1万人,专任教师1.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比“十三五”初期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培育建设特色示范高中38所,实现县域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目标。改造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45所、高考标准化考点学校32所、考场1963个,竣工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全区14个县(市、区)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验收,严格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系统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4.职业教育实现提质升级
全区有高等职业院校12所,在校生1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29所,在校生7.7万人,专任教师3028人。建立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坚持问题导向,实施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五提升工程”,着力解决校园绿化、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内涵发展和师生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超额完成职业教育扩招任务,开展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单独招生和专升本工作,中、高职招生突破6万人,建设自治区级高水平高职院校4所、专业群12个,“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达到1.4万人,支持8个教学创新团队引领“三教”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创新研制“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认证标准流程,建立学分认定体系和标准,开发学分认证单元102个,形成高职物流、会计、服装设计等1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
5.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6%,比“十三五”初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博士学历专任教师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36人,增幅48.8%。承担了13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学研究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科研经费累计投入17.68亿元,比“十三五”初期翻了一番,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本科教育实现新发展,专业点数达到348个,比“十三五”初期增加76个,增幅27.9%,获批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75个,建设5所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现有硕士学位点83个,比“十三五”初期增加27个,增幅48.2%;现有博士学位点11个,比“十三五”初期增加3个,增幅37.5%;高校研究生规模9463人,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60人,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3%),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由1∶10.6优化为1∶5.6。
(二)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1.全力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自治区成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城镇小区幼儿园建设移交管理办法》等文件,靠紧压实治理责任。截至2020年8月20日,全区共摸排城镇小区1873个,需要治理的幼儿园240个,已整改完成181个,整改完成率75.41%。持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新建改建一批幼儿园,增加学位供给,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20年,安排新建幼儿园40所,新增幼儿学位9900个,统筹下达民办园纾困资金1.9亿元。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3.7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1%。
2.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制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四统一”“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全覆盖。创新形成首都带首府、城市带农村、强校带弱校、名校集团化等高质量发展模式。启动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展“乡村温馨校园”创建活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部达到建设标准。全区小学六年巩固率100.3%,初中三年巩固率99.8%,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认真落实《宁夏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2017—2020年)》,采取扩大教育资源、改革招生办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举措,持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2019—2020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26所,校舍面积70万平方米,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城镇挤,农村弱”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目前,全区中小学校66人以上超大班额完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为2.8%,较2019年下降3.75个百分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试点,推进大学区、集团化、跨学段共同体建设。
3.“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催生教育变革
“互联网+”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教学科研到评价管理、从教师学生到家长社会的全覆盖。宁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全国排名第七位(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9)》),是西部唯一进入前十位的省区,其中保障机制位列全国第一,教育资源位列全国第二,教学应用位列全国第六。“云—网—端”架构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教育云大平台。全区中小学200M互联网带宽接入率、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在线互动课堂覆盖率、“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和数字校园建设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建设职业教育云平台、数字学校平台和“互联网+教育”指挥中心,贯通连接全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实现一块屏指挥、全流程可视和多系统融合,教育大数据、学校画像标准两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农村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在线互动课堂实现全覆盖,按照区带县、县带乡、乡带村的逐级帮扶模式,组建校际联盟和“联校网教”协同中心,常态化开展“一托二”互动教学和教研活动,有效解决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开不足开不齐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级试点,实施未来教师培养创新行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十百千万”领航人才培育等项目,每年培养“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复合型师范生1500余名,培训教师10万余人次,实现教师智能素养培养培训全覆盖。
4.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显著加强
一是做强教师队伍第一资源。新补充教师1724人(事业编制招聘683人,安置国家公费师范生241人、地方公费师范生300人,招聘特岗教师500人),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3万人次。建立教师资格认定申请人违法犯罪核查制度,核查申请1.02万人次,认定教师资格9682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实现全覆盖。深化闽宁教育协作,福建40名教师来宁支教,选派宁夏100多名校(园)长和教师赴福建挂职和跟岗实践。二是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将高等院校教师系列正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至全区所有高校,实行自主评审。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件(试行)》,规范教师职称评审,优化教师评价标准。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县域中小学教职工聘用、管理、流动、退出制度化、常态化。制定中小学教师减负25项具体措施,建立自治区督检考中小学清单和进校园社会事务清单,清理比例分别达73%和83%。三是着力提高教师队伍待遇。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出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1519元,乡村教师补贴覆盖率和补贴额度分别位居全国前列。建设教师周转房319套。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绩效工资有关政策,完善核定办法和分配办法,提高校长津贴和班主任津贴。
5.校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校园治理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完善校园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区中小学校园治理现场观摩推进会和全区高等学校校园治理座谈调研推进会,实施校园治理“五大行动”,开展校园治理示范县(区)和示范校创建活动,着力解决校园治理“一弱三不”问题。扎实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印发普法责任制“四个清单”和考核办法,召开全区法治教育工作会议,广泛开展学习《民法典》、学宪法讲宪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等主题活动,创建法治示范校35所。着力强化平安校园建设,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全”和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四个专项行动”,中小学及城镇幼儿园保安按标准配备率达到63%,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6.8%, 85%的中小学和城镇幼儿园实现封闭化管理,排查整改学校安全隐患1274处。坚决抵御宗教向学校渗透,全面开展教育领域“三化”问题排查治理,严防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完善校园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开展非法校园贷、学生欺凌等专项整治,会同公安、金融部门打掉一批非法网贷机构,保障学生安全、学校稳定的良好局面。
6.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圆满收官
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4%,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99.5%,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100%,与2016年相比分别提高25.5、13.5和11.6个百分点。坚决完成“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底线任务,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消除D级危房3.8万平方米、分类改造整治C级危房1.72万平方米,有序推进中小学校“厕所革命”;针对疫情影响印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分类劝返安置复学学生,分层实施教学,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资金2.35亿元、家庭困难大中专在校学生价格临时补贴1277.82万元、学生资助补助经费8.44亿元,资助73.47万人次。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招生倾斜机制,高职分类考试兜底招收建档立卡家庭学生2093人,比上年增加861人,增长69.9%;下达五年制高职教育扶贫专项1393人,比上年增加685人,增长96.7%。深入开展“农校对接”消费扶贫,通过组织大中专院校食堂集中采购、开设“精准扶贫”专卖窗口等方式,订购销售绿色食材107万公斤;组织开展高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签订村校合作协议,深入农户直播带货,有效带动更多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进学校、进食堂。全力支持西吉县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亲自赴西吉县挂牌督战脱贫攻坚,给予一系列政策和项目支持;组织河南省、银川市优质学校与西吉县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开展城乡联动教学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7.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严格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民办学校办学规范管理专项行动,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2020年,在全国率先对招生报名人数超过计划的,实行100%电脑随机派位录取。2020年,自治区教育厅出台《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办法》等文件,加大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扶持力度。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2019年,自治区教育厅出台《宁夏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指导标准》等文件,严格线下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条件,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实行备案审核,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挂牌”督导,落实定期公告和年检制度。截至2019年底,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2094所,整改问题培训机构1801所,整改完成率100%。
8.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把“稳就业,促创业”摆在突出位置,召开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分管副主席联名向19所高校书记、校长致信,督促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全区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12条举措,对就业工作考核优秀、良好、合格的高校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经费奖补。实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录招聘、公费师范生安置、特岗教师、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应征入伍、见习实习等12个项目计划,举办宁夏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力拓展就业渠道,支持毕业生充分就业。截至2020年7月31日,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11场,发布岗位需求信息3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次,全区2020届高校毕业生37317人,就业20817人,就业率为55.78%。
9.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
按照“三个决不能”目标,健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制定“两案九制”,建立医教协同防控机制,组成联合督查组开展6次拉网式全覆盖督导检查,全区学校实现了新冠疫情零发生、师生在校园内零感染。疫情期间,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启动“空中课堂”,共录制各类课程1432节,播出1677节,为“宁夏教育云”、“学习强国”、宁夏少儿频道拷贝分发课程3000余节,接听热线电话2000余个。组织全区1100位优秀教师,录制播出2588节中小学课程,累计访问量超过3亿人次,日均访问量达到556万人次,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恢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中央教科院组织的疫情期间全国网课测评中宁夏网课位居全国第一。“空中课堂”的战“疫”实践,也进一步催化了教育媒体融合发展,电视、官网、官微、抖音号、视频号等不同媒介之间共融共通,形成线上线下教育联动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10.全面开展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出台《关于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按照自查自评、第三方评估、实地核查、反馈整改四个步骤,由自治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领导带队,聘请外省督学专家担任组长,抽调50名督学,组成5个督导评估组,对全区28个市县(区)实施全覆盖评价。创新开办“市县长谈教育”电视访谈,组织市县政府一把手谈教育职责。通报整改问题108条,有力推动市县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2020年8月,全面启动第二轮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全覆盖评价工作。新聘责任督学360名,专职督学占督学总数30%。完善教育督导法治体系,出台《宁夏督学管理办法》,提请自治区人大修订《宁夏教育督导条例》。分级分层举办培训班50场次,督学培训率达90%,有效提升督学队伍能力素质,为保驾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当前宁夏教育事业发展改革面临的问题及矛盾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环节,要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伐。充分认识新时代宁夏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对于我们进一步精准施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投入亟待加强
一是就投入总量来看,全区能够连续多年完成“只增不减”的目标任务,但总量不高,近三年来均是全国最低。2018年、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相差分别是30亿元、40亿元,差距逐步加大。部分县区财政教育投入乏力,未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形成有效合力,影响全区一般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二是部分学段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指标存在下降情况,表现不够均衡。2019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存在下降情况,没有完全实现各学段生均支出增长。
(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板弱项
一是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有园入”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公办园、优质园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学前教育教师补充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新建幼儿园存在教师短缺问题。二是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仍不平衡,区域、城乡、校际之间仍有差距,城镇住宅首期项目与配套学校建设尚未完全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措施还不够多,“农村弱”“城市挤”“择校热”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还需持续化解。
(三)“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仍然面临挑战
当前,“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在全国示范,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在推进“互联网+教育”过程中,部分县(区)受观念制约,教育理念还比较滞后,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还不健全,工作开展的还不够平衡,典型学校还比较少。二是相距“三全两高一大”目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三是“互联网+教育”专家团队比较弱,开展应用指导,理论研究、应用创新等方面的成果还不丰富,成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自治区财力薄弱,“互联网+教育”资金缺口还比较大,矛盾还比较突出,经初步估算,差额为15亿元。
(四)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加强
一是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社会实践环节缺失。由于受到投入经费的限制,学校对于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较多顾虑,社会协同育人有待加强。自媒体的迅速崛起,使外部环境对学生影响较大,家长育人未充分发挥作用,家庭教育理念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五育”并举还有短板弱项,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亟待加强。育人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场馆、器材等体育美育设施建设亟待加强,“面向人人”的学校育人机制和良好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
三、2021年宁夏教育事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区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宁”战略和“教育强区”重大举措,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改革创新
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落实市、县(区)党委和政府向民办中小学校选派党组织书记兼任政府教育督导专员制度。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突出抓好高校院系、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均衡发展。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培训,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力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化“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改革,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四史”“网上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保障教育经费只增不减
各地要优先落实教育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充分发挥省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调动和激励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地方教育经费投入管理机制,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自治区将各地“两个只增不减”和“支出比例”完成情况列为对县(市、区)年度效能考核目标。每年将考评结果及奖补资金分配方案报请省政府同意后在全区范围内通报。
(三)协调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切实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二是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五提升工程”和“双高”“双优”计划,完善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动态调整更新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实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三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紧密协同的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促进成果转化。
(四)切实加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一是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加强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二是实施学校体育、美育教师和场地器材建设配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大中小学竞赛体系,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三是加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县和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五)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一是深化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大力选树和表彰优秀教师,加大师德失范行为分类查处和集中通报力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二是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稳步推进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落实新周期国培计划、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打造一批自治区级教学创新团队。三是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实验地区和学校完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开展智能教育创新实践,形成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创新、助推教育精准脱贫的经验模式。四是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加大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力度。
(六)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教育云平台扩容升级工作,完成区块链身份认证系统、大数据中心、资源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等建设。二是实施“三个课堂”应用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应用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完善组织运行和考核激励机制,提升“三个课堂”应用效率,形成区域内、区域间“三个课堂”应用新常态新形态。三是推动“互联网+教育”创新融合应用,大力培育示范县(区)和标杆校,推动专家深入学校开展教育实践和应用研究,助推形成“千校千面”的教育发展格局。加大经验总结、模式提炼和成果推广力度,总结提炼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使示范区建设经验成果走向全国。
作者简介 马静,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