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兰铁路通车
包兰铁路自包头东站至兰州站,全长990千米。1954年10月开工, 1958年7月通车,1958年10月交付运营。包兰铁路为华北通往西北的主要干线之一。线路基本沿着黄河两岸、乌拉山南麓、卓资山西麓、贺兰山脉西行,在三盛公、三道坎和东岗镇三跨黄河,中经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并在中卫和干塘之间经过腾格里沙漠,是著名的沙漠铁路。
1949年宁夏解放后,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非常关心宁夏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铁道部开始对包兰铁路进行实地勘探设计,两年多的勘测、调研、论证、分析,特别是对火车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工程,在没有可借鉴经验的困难条件下,做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包兰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划修建的一级铁路干线。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东站起,经由包头东—包头—乌拉特前旗—五原—临河—巴彦高勒(磴口)—乌海—乌海西—惠农—石嘴山—银川—青铜峡—中宁—中卫—景泰—白银西—兰州东—兰州,全长990千米,分东西两段施工。包头至银川为东段,长527千米;银川至兰州为西段,长463千米。分别由铁道部华北、西北设计分局勘测设计。东段,包头至公庙子90千米,1955年10月由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开始动工修建;公庙子至银川437千米由铁道兵第一军率二、七、九师和独立桥梁团修建。
1957年3月,包兰铁路部分主体工程开工,5月全面展开施工。三盛公和三道坎黄河大桥,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尤其是三盛公黄河大桥最为艰巨,它由12孔55米下承式钢桁梁组成,全长682.5米,桥梁基础施工采用蒸汽打桩机射水沉桩法,入土深度30~50米。全桥需要36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管桩408根,总长近15千米。独立桥梁团于1957年3月1日开工,1958年6月15日建成。三道坎黄河大桥全长340.6米,由3孔55米下承钢桁梁和6孔28米钢板梁组成,桥墩为混凝土沉井基础。由铁二师承建,1957年7月1日开工,1958年9月9日建成。在两座大桥施工中,为了抵挡黄河水汛的破坏,铁道兵指战员冒着风寒,坚守在工地上游两岸,不断地爬冰堆,放炸药,奋战7昼夜,炸碎冰凌30多万立方米,化险为夷,保住了大桥的安全。在鄂尔多斯修路的部队,要经常与风沙作斗争。有时十级左右的大风突然袭来,顿时黄沙弥漫,天昏地暗,刚修建的路基,有时被流动的沙丘覆盖,有时被风刮得无影无踪。部队施工和生活用水要靠汽车到十几乃至几十里以外去拉。在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广大指战员以苦为荣,满怀“今日吞风饮黄沙,明天彩虹草原挂”的豪情,忘我劳动,保证了许多工程项目提前竣工。1957年4月开始从公庙子铺轨,11月至三盛公黄河大桥。铺轨进入银川平原后,纪录天天刷新,由人工日铺轨6.15千米提高到7.3千米,最高达10.45千米,1958年7月25日铺到银川古城,30日与铁道部第一工程局铺轨队胜利会师。西段,由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从兰州起开始施工。1958年7月30日,东西两段在银川接轨,具备了通车条件。
1958年7月,包兰铁路列车通过黄河
1958年8月1日上午10时,银川新城火车站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没有见过火车的银川人得知在新城火车站举行通车典礼仪式的消息后奔走相告,人们扶老携幼,早早从老城步行到新城,好奇地看着用铁做成的“庞然大物”。在新城老火车站已经铺设好的对开铁轨上,停放着南北两辆对开的火车,一辆是开往兰州方向的,一辆是开往包头方向的。两辆火车头前悬挂着毛主席头像和五星红旗,车身披挂着红绸,远远望去,两辆火车在一望无边的银川平原上就像两条巨龙。通车典礼仪式在铁路路基上举行,路基上用长排桌子摆了一个简易主席台,主席台周围彩旗招展,鲜花绽放,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刘格平,自治区工委书记、书记处书记李景林、甘春雷,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哈丰阿等人出席了通车典礼,刘格平为通车仪式剪彩并致辞,银川市数百名中小学生手持鲜花,兴高采烈地庆祝包兰铁路胜利建成通车。通车典礼结束后,两辆南北对开的火车载着旅客在一片欢呼和汽笛声中驶向各自的方向。
1958年7月,包兰铁路通车穿越腾格里沙漠
包兰铁路的通车,连接了宁夏和西北、华北各省(区、市),使宁夏丰富的资源运往全国各地,对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构建工业体系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为自治区成立后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飞跃发展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村电气化,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抒写了中国铁路史上沙漠修筑铁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