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红领巾提示
这章的标题就是一个多选题,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多选题、简答题)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 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红领巾提示
这5个方面本身就是一道简答题。当然,也有可能考客观题。比如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了教育的哪些方面?生产力影响了教育的哪些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是两个重点,其他三个方面略作了解即可。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比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制度肯定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多选题,简答题)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7)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巧记为相对改革,全体内幕。
2.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对教育发展产生影响和制约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比如以前大学里是没有电子竞技专业的,现在有了这个专业,就说明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新增了相应专业,就要招聘相关老师,购置相应教学设备,这就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学习电子竞技相关知识,运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教学,这是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变化;原来一所大学一共有30个专业,加入电子竞技专业之后,整体教育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以不能说生产力水平低就意味着教育发展水平低。名言是恩格斯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4)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技术。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育关系的重要“中介”。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双重文化属性,指教育本身就是传递社会文明经验的,所以教育是文化的构成本体;同时,教育对文化有着传承、提升、深化的作用。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多选题、简答题)
1.教育的政治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
3.教育的科技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
具体阐释
1.教育的政治功能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2)教育传播思想,形成舆论。(3)教育促进民主化。
2.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曾提出过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经推算,美国1929-1957年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
3.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2)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3)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化)。 (2)改造(选择、整理)文化。
(3)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更新和改造文化。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向变化的过程。
就内容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我国是认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国家。
1.内发论
内发论也叫遗传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天生就有的自然因素。那么,哪些人是持有内发论观点的呢?
(1)孟子、卢梭:性善论。
(2)弗洛伊德:性本能。
(3)威尔逊:基因复制。
(4)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5)格赛尔:成熟机制论——双生子爬楼梯。
(6)霍尔:霍尔有一句名言“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
红领巾提示
可以巧记为内蒙四耳佛。(“内”是内发论,“蒙”是孟子,然后是四个名字中带“尔”的人加一个弗洛伊德)
2.外铄论
外铄论也叫环境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不依靠自然因素,而是依靠来自社会的种种因素。主要代表人物一共有三个
(1)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
(2)洛克:白板说。
(3)华生: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2.地位和作用问题
(1)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注意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
另外需要注意,遗传具有可塑性。
所谓可塑性,比如生下来嗓音条件较好,如果后天加强歌唱练习,就有可能成为歌唱家,但是如果不利用声音好的自然条件加以后天学习,就不会在演唱技艺上有所提升。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2)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因为人对环境的反映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比如“出淤泥而不染”这句名言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个观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这些古语都在说明环境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3)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答题)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有专门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更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红领巾提示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洛克、康德、华生、爱尔维修。
教育无用论的代表人物:柏拉图、高尔顿。
(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个体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活动上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最低层次的活动是生理活动,最高层次的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简答题、论述题)
个体身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一共有6条: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6.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具体阐释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要求
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可陵节而施。比如“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古语,都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要求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比如,不搞“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比如身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增长速度就不一样。在幼年时期,人的心理和身体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身体长得很快,心智成熟则要缓慢得多。
(2)要求
抓住关键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概念
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充。
(2)形式
生理与生理之间、生理与心理之间。比如胳膊受伤后不能写字,转而用嘴写,这就是生理与生理之间互补;比如身体不舒服,但是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这就是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互补。
(3)要求
相信每一位学生,树立信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概念
个体之间身心发展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与速度的不同。
(2)要求
因材施教,弹性教学制,分兴趣小组等。
6.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1)概念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
(2)教育要求
教育应面对学生的整个身心,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