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录:贵阳市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集(1978-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构建治理体系 提升治理能力

中共贵阳市委群众工作委员会 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中社会治理是重要内容。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党的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贵阳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群众工作为总揽,充分运用传统方式与现代化大数据技术手段,扎实深入做好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探索了一条符合基层实际、具有贵阳特征的社会治理路径。

一、贵阳市创新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

贵阳市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贵阳市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在坚守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两条底线”的进程中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期”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贵阳市经济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收入分配方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初步构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的现代工业、以金融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都市农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等具有贵阳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但是,贵阳市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与全国先进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资源环境约束和加快发展矛盾仍然存在,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将是贵阳市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

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地区进入中等收入时期,往往是各种社会矛盾显现的时期,存在贫富差距、就业压力、环境污染、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等各种问题都层出不穷。当前,贵阳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对政府执政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有了更多新的要求、新的期待。在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我们需要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精准扶贫、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

40年的改革开放,是贵阳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十八届三中以来,贵阳市历年的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良好,有的已基本完成,有的已出台方案,有的正在开展试点,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但是,一些改革重点领域依然滞后,配套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预期的改革目标依然还有较远的距离。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纵深性在不断加强。这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做好长远设计和总体规划,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二、贵阳市创新社会治理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贵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始终坚持以群众工作总揽社会治理,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筑牢基层基础、激发社会活力、提升民生水平。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的工作亮点,《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贵阳市实践”》、《贵阳市:“加减乘除”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等经验连续三年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佳典型案例”、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等荣誉。

(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

1. 创新领导体制。由于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涉及面广,只有强化党委的统筹协调,才能使社会治理的各个主体朝着共建共享的目标前行。2011年5月,贵阳市破题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党委群众工作委员会,并于2014年2月加挂“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牌子,对贵阳市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统一领导、全面统筹、系统推进。群工委(社工委)作为常设机构,由党委专职副书记任一把手,形成了一名副书记(市长)主抓经济、一名副书记主抓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实现党对群众工作的有力领导和高位统筹。同时,指导各区(市、县)组建相应机构,形成市、区(市、县)、社区(乡、镇)、村(居)四级群众工作网络。每年召开贵阳市性社会治理大会,由市长主持、市委书记讲话,全面布局社会建设工作。贵阳市委常委会每单月专题调度研究社会建设和群众工作,贵阳市委群工委牵头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会、现场会、观摩会研究解决问题。

2. 完善制度体系。贵阳市委群工委(社工委)成立以来,编制贵阳市“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规划,制订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发展目标,引领发展方向。制订出台城市社区建设、农村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等规章制度、政策文件,将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纳入系统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实行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单项目标考核并纳入贵阳市综合目标考核,创新以“项目化”运作为基础的任务分解体系,建立以工作绩效排位制、问题限期整改制、责任追究制为基础的实施监督体系和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3. 改进治理方式。抢抓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机遇,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云平台——“社会和云”,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思维新技术,研究、分析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办法措施,以新的方式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发展变化,全方位、多角度、听民意、解民忧,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运用“社会和云”创新社会治理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省委的高度肯定,中央深改办《改革情况交流》、省委改革办《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先后刊发信息,省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要积极完善并推广运用”。

(二)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共建共享

1. 破解民生难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用心用情用力破解用水难、就业难、住房难、买菜难等“民生十困”。重点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在破解教育公平短板症结,缓解医卫资源供需矛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普惠水平,使群众生活有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及残疾人、社区康复矫正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在解决好他们生产生活方面实际困难的同时,运用社会化的手段,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援助,千方百计增加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深化群团改革。牢牢把握群团改革正确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和方法,着力推动群团组织强“三性”去“四化”。认真起草修改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的改革方案,并通过推进资源下沉、健全基层组织、设立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整合资源力量,统筹解决乡(镇、社区)群团组织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等问题,进一步夯实群团组织基层基础,切实发挥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3. 畅通沟通渠道。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最大限度畅通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开通12345市长(政府)热线,并整合12319、12369、原市长热线,承担70余个其他各类服务热线的功能,采取“一号拨通,无缝转接”的方式,全年全天候接听市民群众来电,办好群众身边实事,并通过热线,从群众反映问题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贵阳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为相关部门推进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深入推进“三访四查五看六保”活动,以帮村扶贫、共驻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到基层调研推动工作等方式,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实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

4. 维护群众利益。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确保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拥护。深入推进信访维稳“一号工程”,扎实抓好“数据信访”、“数据维稳”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网上受理和研判预警、化解处置、结果跟踪、考核问责的系统化、标准化、可控化水平。继续坚持“条专块统、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全面启动“两严一降”升级版“1461”建设(“一个核心、四轮驱动、六项支撑、一网考评”)的总体布局为载体,全面打响“禁毒人民战争”,全面深化警务机制改革,贵阳市公安现代化各项建设高质高效推进,贵阳市刑事警情和案件的大幅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持续提升。

(三)突出末梢治理,筑牢基层基础

1. 城市治理方面。深入开展“三创一强一提升”活动和“三年千院”计划,从2013年以来,市、县两级累计投入资金近8.49亿元,改造城市老旧小区院落1700余个。贵阳市建成“新型社区·温馨家园”84个,惠及群众500余万人次,32个居委会荣获“星级居民委员会”称号,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核多元”,即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居委会、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五力共治”,即“党委全力、政府主力、社会协力、群众得力、制度给力”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实践中实现社会各个层面良性互动、各种治理手段优势互补、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 农村治理方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工作,出台《关于巩固农村社区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村级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探索形成了以“五型村寨”(党建引领型、平安和谐型、绿色生态型、创新发展型、文明新风型)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治理思路。通过对开阳县穿洞村、息烽县鹿窝村尾鲊村民组的示范打造和经验推广,建设村(居)群众工作室和村民组群众服务中心205个,推进党务、政务、社会服务向村民组延伸。

3. 网格治理方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将贵阳市97个社区、74个乡镇划分为5906个网格,将网格作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按照至少一格一员的标准配备6000余名网格服务员,承担“政策宣传员、党建指导员、致富领航员、民生服务员、矛盾调解员”等职责。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以“数治小区”建设为突破,积极推进“六好院落”创建。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为治理单元的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方法。

4. 推进民主协商。创新基层协商治理方式,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充分发挥其约束作用,完善基层民主议事协调运行机制。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民生实事项目采取建设内容群众“点”、建设过程群众“盯”、建设成效群众“评”、建设成果群众“管”“四步工作法”,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建设工作全过程,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餐”。

(四)激发社会活力,凝聚共治合力

1. 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和领导核心作用,在社区(乡镇)试点建设社会建设党工委,统筹整合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和社会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大力开展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推进商务楼宇(园区)社会工作站(中心)试点工作,狠抓“四站一室”(党建工作站、工会工作站、共青团工作站、妇联工作站、群众服务室建设)建设,通过党的工作全覆盖引领和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

2. 完善责任体系。开展“百家争名”活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认真履职、依法行政、共驻共建;开展“四强四助”(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强化诚信建设、强化守法经营、强化安全生产的“四强”路径,努力实现助推区域发展、助力民生改善、助创生态文明、助守平安和谐的“四助”目标)活动为载体,引导经济组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科学发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以“五比五看”(比政治立场看谁更爱党,比核心价值观看谁更爱国,比敬业奉献看谁更爱民,比助推发展看谁更爱贵阳,比专业规范看谁更爱公益)为抓手,让群众评价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效果,提高贵阳市社会组织政治性和专业性;在社区、居委会组建“小微社会组织联合会”“院落楼栋物管自管会”“商户摊贩自治会”“驻地单位共治会”等“六小联通”组织,有效引导和推进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加快建设“爱心银行”,深入推进城乡志愿服务工作,通过爱心回馈、积分兑换、“好市民”评选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公众依法、负责、理性、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3. 加强培育发展。构建“市-区-社区”三级孵化和实践平台,对新创办社工机构提供初创补贴、实施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等方式,形成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的支持体系,推进社会组织提质增量。目前贵阳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从2011年1900多家增加至4300多家,志愿者从50万人增加到70万人。依托高校、党校等建立社工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专业社工机构从零到20余家。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从2014年以来市级财政共投入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亿元,支持500个社会组织在养老助残、社区帮扶、禁毒防毒等方面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直接惠及群众近十万人。

4. 打造公益品牌。以“筑城公益汇”作为“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平台,通过成果展演、公益体验、人才推介、项目洽谈等形式,让社会组织从幕后走向前台,充分展示公益成果、增进交流合作、对接项目资源、提升自身能力。同时,两届共筹得善款200余万,吸引市民群众5万人次观展,微信网页访问量达20万人次,让群众更深层次了解公益、支持公益、参与公益、共享公益,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连续四届举办社工人才推介会,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展示和人才对接活动,并在高校、社会组织建立社工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努力为社会建设领域培养、输送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人才。

三、创新社会治理“贵阳实践”的经验和体会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期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贵阳市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创新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解决好如何联系服务和组织动员群众的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通过采取“线对线、面对面”的方式畅通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有效了解群众诉求,使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有的放矢,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通过聚焦民生,做到公共服务供给侧与人民群众需求侧密切匹配,供给侧发力,着眼需求侧,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发展变化的需求和期盼,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而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有效凝聚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抓改革推发展,则是充分依靠群众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意。

(二)坚持多方参与,形成社会共同治理的强大合力,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石

现代社会治理方式强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和个人,通过构建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贵阳市通过开展“百家争名”、“四强四助”、“五比五看”等活动,建立“六小联通”“爱心银行”等方式,在环境保护、养老服务、防灾减灾等事关民生进步的诸多领域,建立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之间的多样化合作关系,不断培育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发挥社区自治、村民自治的优势,创新合作形式,引导公民将关注点从相对狭窄的个人生活领域扩展到社会公共领域中,提升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意愿,逐渐搭建畅通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的通道,推进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向多元主体协同的社会治理转变。

(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常态下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改革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群众诉求日益复杂多样,仅靠传统的方式显然已难以适应和满足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需要。贵阳市全面加强社会体制改革,陆续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在部分关键领域和环节取得新突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思维新技术,搭建了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的大数据云平台,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分析当前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办法措施,以新的方式适应新时期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的发展变化,全方位多角度听民意、解民忧,既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阳市委群工委(社工委)将紧紧围绕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社会治理精细化、多元化、法治化、智能化为主线,以夯实城乡基层基础为主题,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城市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