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录:贵阳市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集(1978-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凝聚贵阳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改革开放40年贵阳市政协工作回眸

贵阳市政协委员会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40年,也是人民政协事业继承创新、蓬勃发展的40年。40年来,历届市政协始终与党政同向、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贵阳市中心大局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做好证明题,在贵阳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断推动政协事业向前发展。

一、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协政治属性进一步凸显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保障。历届市政协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自觉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切实与市委同心同向同行。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市政协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政协系统党建工作,强化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省政协领导对此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在全省政协系统做出表率、走在前列。2018年6月,市政协主席王保建代表全省市(州)政协,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系统党建工作座谈会,并在小组讨论会上作经验交流,有的做法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肯定。

(一)加强理论武装,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切实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通过座谈交流、专家辅导、集中培训等形式深学细悟,引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忘多党合作初心,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识、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识,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政治道路。特别是中共十九大召开后,首次就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制订政协工作方案,在政协各类会议学习的基础上,还邀请省政协的领导、省高校的专家作专题辅导,与西安交大、市委党校联合办班等,对全体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集中轮训,实现学习培训全覆盖。主席班子成员和广大政协委员还结合委员进社区(乡镇)活动,积极向社会各界宣讲十九大精神,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扩大社会共识。

同时,通过邀请全国政协领导和知名学者授课,选派政协干部和委员参加全国政协、省政协和高等院校组织的理论研讨班等,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以及履职原则、本质要求和努力方向。2018年在贵阳市政协系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活动,9月组织召开了贵阳市政协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暨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征集的30余篇理论文章中遴选了10篇参加全省研讨交流,其中9篇选入了省政协理论汇编。省政协理论研讨会上,共有10位代表现场作大会交流发言,贵阳就占两位,其中,市政协主席王保建的发言得到莅会指导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兴成积极评价。当年9月,王保建主席作为贵州唯一市(州)政协代表参加了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的理论研讨会,并在小组讨论会上作了题为《为党凝心聚力是人民政协的重大政治责任》的交流发言,全国政协有关同志认为贵阳市政协学习运用扎实深入,发言有特色、内容有深度,并推荐到《中国政协》杂志发表。贵阳市政协通过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促进共识大凝聚、工作质量大提升,得到了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网》等媒体多次予以报道。

(二)坚持纵向联动,构建大党建格局

打破以往一说政协党建,就只讲机关党建的误区;把政协党组建设、机关党组织建设和发挥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三位一体”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发挥政协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文件精神,迅速传达贯彻;政协重大会议活动、重要决定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修订党组工作规程和议事规则,健全完善党组汇报、工作联系等制度;每年召开党建专题会,开展党建工作述职,细化党建责任和任务清单,层层压实责任,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政协组织的贯彻落实。提升政协机关党组织整体功能。2017年提请市委批准成立政协机关党组,进一步理顺各级党组织关系,有效解决党建工作缺少中间层级、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会统筹不到位等问题。2018年圆满完成机关党委和各党支部换届选举,选优配强党委(支部)班子。通过“三化”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评比表彰,强化正面引导。形成政协党组统揽、机关党组统抓、机关党委主抓、各支部具体落实、党员全员参与的党建格局。强化党员委员示范引领。2017年推动市委出台《加强政协委员联络服务工作的意见》,健贵阳市、区(市、县)、社区(乡镇)三级委员联络网络,成立了171个社区(乡镇)政协委员联络组,由社区(乡镇)书记担任组长,实现委员服务管理和党的领导全覆盖。针对政协委员中党外人士占60%以上及党员委员多数都有本职工作,只有履职活动时才到政协的特点,以专委会为基础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在政协会议、视察调研、协商期间将党员委员组织起来,既强化统筹协调,又发挥党员委员的表率带动作用。2018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视察后,认为贵阳政协“对党员委员在基层履职进行了有益探索,形式很好,工作有特色、有亮点”。

(三)坚持横向拓展,强化政治引领

把加强政协党建与落实党赋予政协的使命结合起来,寓党建于履职之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推进党的建设与践行新型政党制度相结合。出台加强政协党组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沟通联系的意见,建立重要工作协商讨论制度,政协重要会议和活动均邀请民主党派同志参加,党派重点提案由党组成员挂帅督办,与民主党派开展联合调研视察,推动贵阳市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特别是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协全会中,打破以往按界别分组惯例,将中共界别及特邀界别中的党员分配到各小组担任第一召集人和临时党支部书记,以党员带委员,确保讨论的正确方向和市委意图的顺利实现。这一做法在2018年全国政协系统党建座谈会上,汪洋主席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具有政协特点的组织建设和组织活动”。推进党的建设与促进协商民主发展相结合。建立“市委交题、群众出题、协商定题”相结合的选题机制, 精心制订《年度协商计划》,经市委常委会审定后,以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三家联合行文下发实施。协商讨论中加强正面引导,强化党员委员引领,鼓励委员从利于推动工作角度出发,多提建设性意见,坚决反对妄议中央的言行。推动协商程序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规则,加大目标考核权重,促进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作为、各方参与的政协协商民主新格局,得到省政协高度评价,并在全省作为经验交流。推进党的建设与践行宗旨履职为民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组成员、党员委员带头,围绕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交通等群众关心关切献策出力,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针对“买菜难、买菜贵”,多次组织省、市政协委员联合调研、明察暗访,助推设立30亿元的菜篮子基金,建成97个惠民生鲜超市和一批保供基地,2017年菜价下降4.8%。针对反映强烈的农村“脏乱差”问题,连续3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常委会议视察,促进相关工作。针对“出行难、停车难”所提出的组建市交通委员会、建设智慧交通云平台和富有山地特色的“公交都市”等建议,贵阳市委、市政府予以采纳并实施。

二、紧扣中心建言资政,有力助推贵阳高质量发展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尽责的本质要求。历届市政协始终立足大局,主动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广泛组织委员协商议政、献计出力。五届政协以来,围绕贵阳市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先后组织开展视察调研、协商议政、座谈研讨等履职活动2350余次,形成建议案、协商议政报告、调研视察报告等 970余篇,10756件立案提案全部办复,编发《社情与民意》1120余期,为助推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现了政协作为,贡献了政协力量。

助力助推重大战略部署实施。40年来,先后围绕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五规划编制、《1986年至2000年贵阳市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要点》、《促进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法》、《小河行政区设置》、《贵阳市城市中心区1-30号地块控制性详规》、《富水路步行街规划》等重大事宜,紧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市升位、金阳新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视察、协商议政,许多意见建议得到党政重视和采纳落实。如十一届政协期间,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聚焦“高一格”脱贫,紧扣核心指标及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农村改革、金融支撑等“短板”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时任省长陈敏尔的高度肯定。围绕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开展专题调研,就支撑体系、指标系数、目标任务、路径方法、保障措施等提出的意见建议,被吸纳到市委“1+10”文件中。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持续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保护、“千园之城”建设、“两湖三库一河”保护治理等系列视察调研和花溪十里河滩“认种一棵树,共建一片林”等活动,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其中,《关于深一层推进大生态战略的调研报告》,被转化纳入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文件中。

献计献策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围绕党政关注、社会关心、群众关切开展调研视察、协商建言。如五届政协“对贵阳市金融改革情况的调查”、六届政协“对贵阳市农贸百货市场情况的调查”、七届政协“对贵阳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重要性必要性的调查”、八届政协“对贵阳市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九届政协“对贵阳市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情况的调查”、十届政协“对贵阳市城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保护情况的追踪”等,都引起党政重视和采纳。其中2006年《关于增强贵阳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案》被市科技大会文件采纳,并被《贵州调研》转载。特别是十一届政协以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发展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实体经济、推进全地区旅游、推广甲醇汽车等23项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建言,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审批难、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通过大会发言、委员提案等形式多方呼吁,形成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案转化为政府支持措施。就“大数据+”行动、大数据开发运用、大数据企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议题,开展了12次调研视察、3次专题培训,提出17项提案,助推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就破解农村“三留守”、“空心化”等问题,形成的《关于贵阳市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转化为市委指导性文件。紧盯污水直排、垃圾乱倒、噪音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开展12次提案督办和3次监督视察,通过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推动落实。

积极促进城市软实力提升。充分发挥政协在挖掘城市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优势,更好凝聚和传播城市精神,不断丰富城市人文内涵。深度参与构筑阳明祠、阳明洞、孔学堂“三足鼎筑”精神大厦,主动争取全国政协、中宣部和国际儒联的大力支持,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期间,承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阳明文化主题论坛,邀请韩国、台湾和国内政、企、学、媒等方面代表700余人,就弘扬和传承阳明文化进行研讨交流,与会代表、社会各界认为规格高、规模大,享受了一场高水平的文化盛宴。开展“加快构筑‘三足鼎筑’精神大厦、打造人文贵阳升级版”专题调研,编辑出版《阳明文化:启示与回响》、《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阳明文化主题论坛成果汇编》等著述,举办“贵阳市民话阳明”资政协商会,促进了阳明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助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开展“贵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对策研究”系列调研、“弘扬贵阳优秀传统文化”等培训研讨,联合中国文化书院举办“爽爽的贵阳”文化学术交流黄金周活动,人民政协报以《越来越浓的“书香味”——贵阳市政协助推地方文化大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发挥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特作用,编辑出版《贵阳文史》、《回顾贵阳解放》、《红会救护总队》、《抗战中的贵州将士》、《抗战时期的贵阳文化》、《抗战胜利50周年史料》、《贵阳商业的变迁》、《跨越》、《聚变》、《贵阳百年教育》、《贵阳百年医卫》、《阔步小康》等系列文史资料专辑,策划出版《文明的转身》、《贵州石文化》、《黔中幽谷》等大型画册。成功举办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六届二次学术年会、“一带一路·马文化展”等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贵阳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引导社会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政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40年来,历届市政协深刻把握中央要求,主动顺应时代变化、回应群众期待,发挥政协“聚力机关”作用,围绕中心大局增进共识、促进团结,为贵阳市发展画好最大同心圆。

在贯彻党委决策部署中凝心聚力。市委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部署,及时通过政协党组(扩大)会、主席会议、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主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强化社会引导;主动邀请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参与政协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尤其重视发挥党派团体重要作用,仅十一届政协期间,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提交的43篇大会发言材料、提出的445件提案、报送的78篇社情民意信息,均得到充分反映和及时办理;先后70余次组织民主党派中的政协委员参加交通建设、环境治理等视察监督,推荐65名党派成员担任特邀监督员。值得一提的是,为完成市委交办的《贵阳百科全书》编纂任务,市政协协调组织100多家部门单位、1000多位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从2013年立项启动到2018年出版发行,用了5年多时间完成这部455万字、集知识性、资料性和传世性为一体的鸿篇巨著,得到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和各界好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资深专家说,“这是全国省会城市已出版百科全书中,体量最大、最具特色、质量很高的百科全书”。

在协商建言中凝心聚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协商实践中强化“凝心聚力”的统战功能,做到协以成事、商以求同。着力营造平等包容、畅所欲言的协商氛围,使各方意见充分表达和客观反映,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共识度。仅2013年以来,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形成的236项协商议政成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委员感到建议没白提,部门认为建言有帮助。如2018年针对南明河“治臭变清”的突出问题,主席班子成员多次率队明察暗访、视察调研,并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邀请贵州大学、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商对策,形成“雨污分流、源头治理”等7个方面建议,引起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采纳落实。针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想调、调什么、怎么调”等问题,在政协常委会议协商中,与会政协常委、专家学者单刀直入、激烈讨论,形成“强化统筹调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等7方面建议,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批示:“要把市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研究透、吸纳好。”

在助推民生改善中凝心聚力。立足为党分忧、为民解忧,聚焦“七有”民生、公共服务等群众关切,联合各民主党派和区(市、县)政协开展调研视察、加强民主监督,做到言为民建、力为民出。特别是紧扣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2013年以来,联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7+2”同心扶贫工程,持续深化与北京市朝阳区政协交流合作、争取支持,落实帮扶项目79个、资金1.83亿元,有力助推了高坡、六桶两个乡镇脱贫摘帽。2018年以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为抓手(即全省百名政协主席挂帮百个贫困乡镇、千家政协委员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万名政协委员结对万户贫困家庭),制订工作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建立工作机制,落实主席班子成员挂帮乡镇任务,动员二分之一以上政协委员及三分之一以上委员企业家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形成了省、市、区(市、县)政协主席、委员企业家和广大委员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生动局面。同时,广泛动员慈善团体、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投入善款物资近亿元,有效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在深化对外交流交往中凝心聚力。加强与在筑港澳台人士联系,定期通报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协工作情况,积极为港澳台侨同胞开展公益事业牵线搭桥。开展台资企业在贵阳发展状况调查,帮助呼吁解决台资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组织委员赴台就筑台农业合作进行考察,积极推动筑台合作交流。仅十一届政协期间,开展各类交流联谊活动130余次,接待境外慈善团体到筑考察和回访援建项目团队94批420人次,吸纳境外慈善团体捐款3279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加强与全国各地政协和省内兄弟市(州)政协交流交往,相互借鉴学习,展现贵阳形象。特别是2016年,首倡组织召开贵阳、昆明、南宁三市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并形成制度,三市轮流坐庄,一年一主题。目前已围绕“共推旅游协同发展”、“共建旅游都市圈”、“助推南向通道建设”等主题开展研讨,有效促进三地深化合作、联动发展。原省政协主席王富玉专门批示:“贵阳市的做法为加快推进三地协同发展进程,打造跨区域发展示范样板,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四、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履职能力显著增强

政协自身建设的力度和成效,直接关系政协履职水平提升和政协事业科学发展。40年来,历届市政协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成效。

“三化”建设不断加强。40年来,历届市政协始终致力于加强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政协在贵阳市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协助中共贵阳市委于1999年、2004年、2014年召开贵阳市政协工作会议,于1993年、1995年、1999年、2006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通知》、《贯彻执行〈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规定〉的意见》、《加强贵阳市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市政协主动协助中共贵阳市委起草并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年又协助出台《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施意见》。同时抓好自身配套,先后制订修订了五大方面50多项制度,确保工作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委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着眼委员主体作用发挥,先后联合全国政协委员培训中心、浙江大学等机构和高校举办220期委员培训班、162场专题讲座集中“充电”,培训委员4.52万余人次,切实提升委员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四个能力”。十一届政协期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创新委员联络服务机构设置,组建港澳台侨外事与委员联络委,推动各区(市、县)成立委员联络服务中心和社区(乡、镇)委员联络组,建立政协班子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三联系”制度,强化委员联络服务。将所有市政协委员划分至相关区(市、县)开展工作,制订出台《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委员履职量化考核评价办法》、《委员履职统计暂行办法》,加强委员履职考核评价。为总结推广贵阳市委员联络服务工作的经验,2017年3月,省政协首次召开推进政协委员履职经验交流会,贵阳作为唯一现场观摩点,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市政协精心统筹、倾力推动,委员的履职风采和成果得到省政协充分肯定和与会同志一致好评。全国政协领导指出:“贵阳市政协委员履职很有特点、很有成效,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性,值得借鉴推广。”《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分别进行了深入报道。

履职载体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创新,积极探索履职为民新载体,做优政协协商平台,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为重点,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常态,主席约谈会、资政协商会为特色的协商平台,健全完善议题选取、活动组织、成果转化、跟踪问效等一整套工作机制,激活了委员履职新动能。做实联系群众平台。针对长期以来,政协组织只建到区(市、县)一级,委员反映在社区(乡、镇)履职没平台、工作无抓手的情况,2015年推动市委出台《关于开展政协委员进社区(乡、镇)活动的意见》,省、市、区(市、县)三级委员联动,主动到社区(乡镇)报告,通过“坐诊”听取群众意见、“出诊”调查研究、“会诊”解决问题,切实为民排忧解难。2016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视察后认为这一做法“很接地气,让群众感到政协就在周边,委员就在身边”。做强政协“智库”平台。2015年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吸纳有热情、有特长、有研究能力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组建政协智库,提升履职建言的专业性和“含金量”。特别是2016年以来,积极运用大数据、移动终端等现代科技,推进“智慧政协”建设。开通市政协微信公众号,搭建委员知情明政、交流学习新平台。建立由市政协信息网为支撑,共享数据库为中心,委员履职管理、提案办理、社情民意、手机APP等子系统为重点的“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作数据化、流程规范化和履职便捷化。

改革开放40年来,贵阳市人民政协丰富的履职实践和蓬勃发展,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政协组织的应有之义,更是政治规矩。40年来,贵阳市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最根本是源于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市委坚持把政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政协工作,贵阳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把方向、作指示、提要求。市政协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始终做到与市委同频共振。实践证明:正是由于高度自觉与市委同心同向,才确保了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必须坚持紧扣中心,积极协商建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的第一要务,也是历届政协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40年来,历届市政协主动围绕市委战略部署、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来谋划和推动政协工作,紧扣党政中心工作,广泛组织委员协商议政,积极建诤言、谋良策、出实招,有力助推了市委重大战略的落实落地。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坚持在选题上聚焦中心、议政上突出需求、建言上强化实效,才使得政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必须坚持不忘初心,践行履职为民。人民政协来自人民,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40年来,历届市政协始终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关注民生民情,聚焦上学难上好学难、保障性住房建设、卖菜难买菜贵、社会治安等民生“十困”问题,通过资政协商、社情民意、提案办理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了一批民生实事办理,传递了党委政府的关怀,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履职为民的初衷,自觉做到政为民议、言为民建、力为民出,才使得政协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

四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创新。创新是贵阳市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政协工作的活力所在。40年来,历届市政协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委员期待,在总结历届政协工作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推出了主席约谈、资政协商、委员进社区(乡镇)、政协智库、南宁贵阳昆明三市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等系列新平台、新抓手,有效提高了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突破,才使得贵阳市政协事业有了新进步、新发展。

五是必须坚持委员主体,激发履职活力。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细胞”、工作的主体,离开委员无政协。40年来,历届市政协坚持“政协搭台、委员唱戏”,广大委员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可以说市政协取得的每一项成果、获得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委员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委员的智慧投入,离不开委员的倾情奉献!实践证明:只有让委员唱好“主角”、挑起“主担”,政协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永葆生机!

执笔/郭朝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