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录:贵阳市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集(1978-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是协助市政府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及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事务的综合办事机构,承担着市政府办文、办会、办事等服务工作。改革开放40年来,贵阳市政府办公厅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市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贵阳市中心工作,积极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各方、服务大局、推动落实的参谋助手作用,履担当之责、谋发展之策,尽服务之力、求务实之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打造“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机关,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大局,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保障政府高效平稳运转,助推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

一、溯沿革、记变迁,回顾四十年来的历史轨迹,与时俱进地改革机构调整职责强化基本职能

1949年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设立贵阳市人民政府秘书处,1955年3月改称“贵阳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1967年3月改称“毛泽东思想贵阳市革命委员会秘书处”。1974年3月,贵阳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1979年10月,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革命委员会分开办公,沿用贵阳市革命委员会秘书处名称。1982年8月,贵阳市革命委员会改名恢复为贵阳市人民政府,贵阳市革命委员会秘书处改名为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政府办公厅的内设职能处室及下辖单位经历了多次变化。1983年设有综合处、秘书处、经济工作处、城市工作处、行政处、信访处等6个处室。1985年撤销经济工作处、城市工作处,保留4个处室。1986年增设法规处,秘书处分设为秘书一处、二处、三处,共设7个处室。1988年增设联络处、秘书四处,共设9个处室。1996年贵阳市党政机构进行改革。调整后的办公厅共设综合处、信息处、秘书一处、秘书二处、秘书三处、秘书四处、秘书五处、秘书六处、秘书七处、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目标管理办公室〉、接待处、政工处、行政处、信访室、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15个处室,下辖市地名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厅机关服务中心。2001年市地名办、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分别划给市民政局、市信息产业局,划入原市政府法制局职能,原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咨询建议、方案论证和跟踪反馈职能,贵阳市委宣传部承担的国防教育职能,以及原市科委承担的科教兴市办公室职能,共设13个处室及信访办公室、经济研究办公室,下辖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以及市政府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办事(联络处),保留市政府办公厅机关服务中心,组建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市政府办公厅车队。2003年增设建议提案处。2008年增设综合处。2010年将原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目标管理办公室)及其职责划给市督办督查局,原综合处改为秘书八处,共设15个处室,下辖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市政府办公厅车队。2014年增设办公室、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处,加挂“贵阳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牌子。

二、强统筹、抓落实,当好政府工作的参谋助手,从严从实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一是助推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1978年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0.77亿元, 2017年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38亿元,2018年将突破3800亿元,是40年前的350多倍。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1994年突破100亿元,用了16年;2010年突破1000亿元,用了16年;2013年突破2000亿元、2016年突破3000亿元,都只用了3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增速连续5年保持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经济总量2017年位居西部省会城市第五位。2018年上半年,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48.34亿元、增长11.1%,经济增速连续22个季度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二是助推产业体系实现跨越式构建。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贵阳逐步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种类繁多的产业体系,推动了产业从“追赶型”向“引领型”根本性转变,贵阳市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13.4:65.4:21.2,调整为2000年的9.1:50.9:40.0,实现了“一产稳中向好、二产转型升级、三产做大做优”的产业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大数据和大健康、山地旅游和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个姊妹篇”,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县域经济,全面构建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4.2∶38.8∶57。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贵阳市大数据企业超过12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17亿元,2018年将突破1000亿元。

三是助推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推进。1978年贵阳市行政区划面积仅有2531.8平方公里,2017年达到8043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3倍,常住人口从234万人增加到480万人,城镇化率从58.5%提升到74.8%。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2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230平方公里增加到360平方公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观山湖区307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改变了贵阳城市发展格局,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了老城新区联动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10个区(市、县)深度融合发展,贵阳与贵安、黔南加快同城化发展,城市规模越做越大,辐射带动力越来越强,贵阳正在成为黔中城市群新的增长极。

四是助推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贵阳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91年贵阳市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今年上半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00公里。2012年贵广高铁开通运行,标志着贵阳迈进“高铁时代”,截至目前,贵阳已经开通至北京、至上海、至广州、至香港等高铁线路,全面融入全国7小时高铁经济圈。去年底,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局部试运营,2018年底将全线通车,贵阳将正式迈进“轻轨时代”。2013年贵阳市投资470亿元,建成总长374.4公里的“三环十六射”骨架路网,拉大了城市框架、引领了城市建设,为贵阳做大城市规模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现在正向“五环十八射”城市路网升级,建成后城市道路将达到400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将达到28平方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1997年贵阳龙洞堡机场建成投用,旅客吞吐量仅有100万人次,2017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800万人次,开通国内外航线195条,2018年以来就开通了贵阳至莫斯科、旧金山、洛杉矶等洲际航线,年内还将开通一批贵阳直达相关国家的洲际航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道路、城市轻轨和航空港共同编织起了高效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贵阳中国西部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愈加凸显。

五是助推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20世纪80年代,贵阳还是全国污染严重的“酸雨城市”。自2007年贵阳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决策以来,贵阳市上下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建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纵深推进“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保护计划,建设“千园之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18年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建立生态保护“两庭三局”司法体系,出台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生态文明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奏响了贵州贵阳建设生态文明最强音,发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好声音,“爽爽贵阳”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名片。

六是助推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突破。40年来,贵阳市依靠改革开放,从一个信息闭塞、贫穷落后的西部欠发达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内陆开放型城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改革的力度之大、开放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取得了一系列全局性、开创性、根本性的成就。先后完成国家级和省级改革任务152项,开展了大数据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改革。“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超过48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万亿元。被列为全国首批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2014年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在贵阳建成;2014年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批复成立,2017年被国家批准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构建了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航空港经济区四轮驱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协同发力的开放格局。仅“十三五”以来,累计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102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65亿美元。

七是助推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增强。40年来,贵阳科技实力由弱到强、不断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与北京中关村开展全面合作,积极对接首都科技资源要素,以共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统揽,搭建科技平台、实施科技项目、吸引科技人才,推动贵阳从科技弱市向科技强市转变,贵阳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1年的53.69%提高到2017年的60.33%,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94.7%,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23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50亿元,总量占全省比重达51.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9件, 是全省平均数的4.72倍。贵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416家,占全省总量的60%。拥有重点实验室5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6家、院士工作站8个、研发机构350个。2017年贵阳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5项。高新区在全国同类园区排名从2010年的62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41位。

八是助推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进步。4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贵阳市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进步、民生福祉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2017年贵阳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264元和32186元,是2000年的6.8倍和5倍。2017年贵阳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6.49万人、医疗保险人数138.45万人,分别是2000年的7.7倍和12.7倍;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4.0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73.17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00年的102元人/月提高到2017年625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05年的942元人/年提高到2017年3840元人/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05年开始建立)。贵阳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6所,普通中学315所、小学542所、幼儿园910所,在校学生146.4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85%,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1.5%。贵阳市拥有卫生机构3221所、卫生技术人员44578人、床位数35867张,分别是1978年的10.1倍、4.8倍和5.3倍。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孔学堂、贵阳大剧院、贵阳美术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912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数字影院全覆盖,行政村光纤覆盖率达100%。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5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人民群众安全感超过98%,贵阳成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三、强内功、优服务,全面深化新时代机关建设,持续深入打造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服务机关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扛牢从严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坚持把讲政治、守纪律放在首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五个坚持”和李克强总理对办公厅的“三个定位”,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服从”、践行“两个维护”,教育和引导全厅党员干部始终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牢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处室、学习型党员建设,强化提升干部理论修养。紧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把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抓落实作为重大的政治原则和纪律要求,做到贵阳市委、市政府有号召、有部署,贵阳市政府办公厅就有行动、有实效,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实。

二是强化效能建设,强化抓执行、抓落实的工作力度。坚持把抓执行、抓落实作为主线,坚决维护贵阳市委、市政府权威,坚决服从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用好用足督查利器,积极督促推动贵阳市政府系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贵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建立完善决策事项跟踪办理制度,对市领导批示件、交办件及会议议定事项实行台账化管理、常态化调度、全覆盖督查,对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进行专项督办,定期形成督查专报,及时反映推进情况,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严格执行请示报告、落实反馈制度,对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文件、会议、要求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安排落实、反馈报告,切实做到事前有请示,事中有跟进,事后有报告。严格实施限时办结制度,明确公文办理、纪要审发等各项业务流程限时办理期限,着力打通政务运转“大循环”和市政府办公厅内部“小循环”,提升工作效能。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运转机制。坚持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事,着力推进“三办三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工作不缺位、不出错、不误事。开展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与时俱进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及时修订实施政府工作规则。承办全省政府系统公文处理交流观摩会等重要活动,组织编撰《范文范例选编》等指导性文件,结合省电子政务网应用和办公厅“数据铁笼+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再造业务流程,细化完善操作规程,有力推动贵阳市政府系统公文质量提升。

四是强化能力建设,锻炼业务精、本领强的干部队伍。围绕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等重要任务,大兴学习培训之风,抓紧提升能力本领。加强对政府系统办公室的工作指导,每年召开贵阳市政府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组织政务信息、门户网站、应急管理、文书工作等各类培训会、交流会,举办贵阳市政务公开、建议提案等各类业务培训班,帮助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质量。积极开展各类能力提升、业务提升、技能提升活动,不定期邀请市直部门业务骨干为市政府办公厅干部授课,组织编撰《工作人员应知应会手册》,弘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对新进人员开展系统化通用能力培训。建立月度例会制度,以此为平台定期总结业务工作经验,交流学习调研心得,以高素质的市政府办公厅队伍保障贵阳市政府系统的高质量运转。

五是强化质量建设,提升精细化、精准化的服务水平。坚持“质量第一”理念,力求质量“零差错”、时限“零超期”、工作“零失误”。深入开展“公文质量提升月”活动,做实公文“红黑榜”定期通报制度,推动办文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研究制订《市政府专题会议筹办工作规则》,把好会议重要关口,做实会前筹备、会中服务、会后落实等关键环节,提升办会精细化水平。按照“细致、精致、极致”要求,精心做好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等重大活动的统筹协调、组织推动和服务保障等工作。政务信息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开展建议提案办理“回头看”,推动办理结果公开,得到省政府办公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度肯定。举办“政府公开日”活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各类调研、会议、活动的筹办服务和保障,确保安全、成功、精彩、圆满。努力让领导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

六是强化平台建设,推动业务办理协同化、信息化。围绕运用大数据加强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要求,着力建好、用好各类平台。推广应用省电子政务网平台,覆盖政府部门1315家,日均在线在6000人以上,各项指标均排名全省首位。完善提升政府网站平台,推进“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升级,完善“筑之声”微博、微信,实现了全省政府系统网站绩效评估“十连冠”,在国家评测中也名列前茅。完成市应急平台一期建设投用,视频会议铺设至各区、县政府及16家市直部门,图像板块接入了9家市直部门平台终端,有效增强了对突发事件监测监控、及时预警、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的能力。完成“数据铁笼+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现了平台与省电子政务网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完善了对各项工作的监督。

七是强化作风建设,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始终把抓好自身建设作为履职根基,牢记为民初心,强化宗旨意识,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作风建设。强化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实施细则的遵守和落实,持续压缩“三公”经费,规范做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工作,扎实抓好脱贫攻坚、驻村帮扶等工作,积极开展研究问题、破解难题活动,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整治“文山会海”,认真落实“无会周”、“无会日”等制度,严格会议统筹、控制文件规格、改进文风会风,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机关,努力为贵阳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执笔/杭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