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理研究
■ 柳青华
摘 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它保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教育之道,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课程、实践、环境、文化、组织、典型、人格、情感等途径和方式,培育和传授此核心价值,使学生禀赋、信仰并践行此核心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中小学;培育;践行;机理
只有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才能认识价值观的“总开关”,即关键的核心地位。也只有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才会真正重视、研究和采取措施,培育和践行。
一、社会结构
核心价值,是社会的内在精神和灵魂。首先是精神价值,然后是法律与政治秩序,最后是经济社会的运行。“真正的文明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秩序,因而其准则并非物质财富。”① 孔子认为食、兵、信为国家的三个核心,可以“去兵”“去食”,却不能去“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② 朱熹解释说:“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为之安。”① 价值信仰是社会中心,是社会的灵魂和纲领(精神理念层、概念系统),是政治制度层和经济物质层的思想基础。理论制度将社会价值或目标制度化,整合规范社会,是社会的规范系统。以上是思想上层建筑,社会心理层。政教礼法设施是核心价值与法律政治制度的物质机构,是精神的外在体现和具体执行,是政治上层建筑,是心物结合层、组织设备系统。教育机构与政府执法部门作为礼法机构,落实、维护社会基本价值和规范。政府组织,约束和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经济实践是社会价值的最终外在表现,是精神和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基础结构、物质层。在此核心价值的指导和社会法律制度的规范下,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满足自身需求。
核心价值、理论制度、规范到实践的社会结构图示如下:
图1 社会原子结构图
圆心即中心、核心、轴心,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第二和第三层级分别是理论和礼法政教,最外层是实践物质生活。
此社会结构也可用立体金字塔图示:
图2 社会金字塔结构图
①[英]道森:《论秩序》(Essays in order, Image Books, 1939),第239页。
②《论语·颜渊》。
①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