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必须依据人们道德行为的生成发展规律

在道德结构要素中不仅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而且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最终都要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道德行为发展是连续统一体,有其内在的生成发展规律,因此,大中小幼的道德行为教育是一个合规律性的一体化过程。我们认为,虽然科尔伯格对道德认知教育、麦克菲尔对道德情感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对道德行为教育阐述得不够深刻。美国学者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则极大地丰富了道德行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从科尔伯格到麦克菲尔再到纽曼,他们的学说构成了道德教育理论的清晰脉络。我国各级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教育非常重视,分别制定了《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行为规范》《大学生行为规范》,这些规范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大体上反映了大中小幼一体化道德行为教育体系的雏形。

怎样理解和把握人们道德行为的生成发展规律呢?我们认为,在婴儿时期人的行为无所谓道德不道德,也就是说这个时期人的行为没有道德价值,不能进行道德评价。从进入幼儿园之后,随着幼儿关于“我”的意识的发生,幼儿从意识上进入了人际关系领域,以我为中心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幼儿的行为开始具备道德意义,道德行为产生。道德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即他律性道德行为阶段和自律性道德行为阶段。在他律性道德行为阶段,人们的行为是不自主的,只是服从外界的权威。权威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自己的行为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在这个阶段人们的行为也是不自觉的,不理解自己行为的道德性质、意义和价值,只重视行为的后果,不注重行为动机,不能从动机角度去评价行为。在这个阶段人们的行为是不自由的,还不能运用自己的自由权利去支配自己的行为。人们在道德生活中的主客体关系中处于客体地位。在自律性道德行为阶段,人们的行为具有自主性特征。人们不再服从异己意志和外界权威,正如康德所说的:“自己为自己立法”①,自己能够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在这个阶段,人们的行为也具有自觉性特征。人们明确自己行为的使命和目的,理解行为的道德性质、意义和价值。不仅重视行为的后果,而且重视行为的动机,能够从动机角度去评价行为。在这个阶段人们的行为还具有自由性特征。人们能够运用自己的自由权利去支配自己的行为,正如康德所说的:“道德法则就不表示别的,只表示纯粹实践理性的自律,也即表示自由的自律。”① 很显然,人们在这个阶段在道德生活中的主客体关系中既处在客体地位,更处在主体地位,主体性起决定作用。我们平时所讲的慎独实际上就是自律性行为的特征。人们的道德行为存在一个由他律性行为向自律性行为的发展过程,这两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衔接,形成一个连续统一体。这是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如何依据道德行为生成发展规律呢?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意味着大中小幼德育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人性教育、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是如此,道德行为教育亦是如此。大中小幼各个时期道德行为教育的内容方法有所不同,但又是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在幼儿园时期,幼儿的道德行为处在他律性行为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特别强调权威者,即家长老师的言行对幼儿道德行为的重大影响。由于幼儿道德行为的生成发展主要通过模仿权威者的行为而实现,因而,权威者的道德行为的示范表率作用就特别突出。有一则公益广告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特点。一个幼儿看到他妈妈给奶奶端洗脚水并仔细地洗脚,这个幼儿也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并给妈妈洗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小学时期,学生的道德行为处于他律性行为向自律性行为过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时期教师不要总试图用权威去压制学生,因为学生们逐渐地在摆脱权威而走向自主、自觉和自由。教师在继续坚持言传身教基础上,侧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行为规则不是不变的,而是通过同伴间的约定可以改变的,从而培养同伴间的自主合作;引导学生提升道德评价能力,注重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从而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意志的作用,在道德行为领域从“要我做”逐步升华为“我要做”,尊重和遵从道德规范的要求,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这个时期教师角色逐渐从权威者向启发者和引导者转化。在大学时期,学生的道德行为基本上处在自律性行为阶段。道德行为教育主要是促使学生的自律性不断走向成熟和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不断深化,引导学生对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教育的实践领域要不断扩大,除了优化校园内自主的社团活动外,还应当走向社会实践,乃至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道德行为的自主性、自觉性、自由性,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当然,我们以上的分析是宏观的、总体性的,是针对大多数幼儿和学生的,对于少数幼儿和学生的例外情况则应给予分别对待。

总之,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不能盲目地随性而动,必须遵循相互关联的人性、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生成发展规律。只要严格地按规律办事,一定能构建一个相互连接、层层递进、相互沟通、衔接有序、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形成一个有活力的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从而造就中国特色大中小幼育人新模式。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①[德]康德:《道德行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6页。

①[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