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厄尔·利夫:记录世界的美国摄影记者
厄尔·利夫(EarlH.Leaf或LooseLeaf)(1904-1980),美国著名摄影家、记者。出生在华盛顿西雅图市。他在旧金山长大,一生从事职业有十多种,做过摄影师、记者、专栏作家、农场主、演员、卡车司机、牛仔、水手、会计员、海员和内华达州议会议员等。厄尔·利夫最早在《时代周刊》和《星期六晚报》任职,1937年3月初,终于有一个往延安去的良机,厄尔·列夫先来到西安,4月他作为合众社驻天津的记者访问中共所在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并为合众社拍摄了一组震惊西方的关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的照片。
厄尔·利夫是继凯恩之后第二个偷偷去延安的人。“他在早晨四点钟逃脱了自己的西安‘卫队’的监视,去延安逗留了几天,直到他再次回到西安之后,警察局才意识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①,他与王安娜一起同行。王安娜说:“我们乘坐的货车,象喘大气似地边发出声响,边摇摇晃晃地行进……车上,除我以外还有用布把脸蒙得严严实实的厄尔·利夫和一群爽朗活泼的男女学生。学生们把铺盖卷、几个旧的行李袋和几架缝纫机堆成一座挡风墙,他们背风而坐,谈笑风生。缝纫机是带去给延安的制服厂用的。他们和我一样,都怀着紧张的心情踏上这次延安之行。”仅在延安逗留了一天,就使厄尔·利夫改变了中国共产党人可能是土匪的认识,并且通过合众社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共政权的文章。
这位美国记者发现,共产党人令人愉快地不拘礼节,他们奉行的是所有人不论男女、职务高低完全平等的原则。延安还使他想起了一个童子军夏令营,在那里,愉快的情绪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这里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知识要学,不允许懒汉存在,但是也有足够的机会去玩。”①利夫在同毛泽东接触之后,他认为这位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他写道:“毛泽东决非共产主义的盲目信徒。他能够同任何人长谈到深夜,所涉及的问题小到唇膏,大至列宁主义,显示出对世界和时事的广博知识”。②访问过延安的记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他们曾经同当代中国的新人、同他们一样思想进步的新人在一起过。他们都大谈特谈毛泽东的稀奇古怪的传说,一个英国爵士说他永世不忘毛泽东。”③
厄尔·利夫也写了很多他所找到的一些积极的东西,但是他好像冒犯了中共领导人。海伦·斯诺在那时也来到了延安,在给斯诺的信中谈到了利夫,她认为利夫是告诉这些中共领导人他们应该怎样做。毛泽东告诉卡尔逊:“我们欢迎那些外国友人对我们进行帮助,但是问题是一些外国友人是想对我们发号命令,他们必须记住这里是中国,他们的意见渴望被接收,我们才是那个决定会不会或如何采纳他们的建议(的人)。”④在延安之行后不久,利夫离开了合众国际社,成为国民政府一名顾问及宣传员。1939年,他作为一个受雇于异国机构的人向美国政府登记注册。
作为战时记者,厄尔·利夫曾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领导人广泛的游历了欧洲和拉丁美洲,随后他写了《IslesofRhythm》这本书。回国以后,利夫在各地闲荡,记录了他旅游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就像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和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他经常和一群流浪汉在铁轨上行走,此时,他为里诺的报纸写了大量关于流浪汉生活的文章,他的别名鲁斯·利夫就是在这个时期广泛使用。19世纪50年代的早期,利夫来到好莱坞,作为职业星探、专业摄影师,他在好莱坞非常受欢迎,他为很多电影明星和摇滚明星进行了专门拍摄活动,是海滩男孩的主要摄影师。他还曾给明星玛丽莲·梦露拍过照片,利夫从1950年直到梦露去世为止,一直为梦露做个人拍摄,留下了大量的生活照和工作照。他的职业生涯在50-60年代达到顶峰,并于1962获得了美国金球奖。他留下的许多经典珍贵照片,在1991年被迈克尔·奥齐斯图片库所收集。
厄尔·利夫
厄尔·利夫为为玛丽莲·梦露拍摄的照片
① [美]肯尼斯·休梅克:《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人》,郑志宁等译,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60页。
② [美]肯尼斯·休梅克:《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人》,郑志宁等译,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① [美]尼姆·韦尔斯:《红色中国内幕》(上),马庆平、万高潮译,济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① [美]肯尼斯·休梅克:《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人》,郑志宁等译,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60页。
② 李津津 姜晓德主编:《国际社会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反映》(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66-667页。
③ [美]史沫特莱:《史沫特莱文集1:中国的战歌》,袁文等译,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169页。
④Anne-Marie Brady, Making the Foreign Serve China:Managing Foreigner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c2003,P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