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业体制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
扶风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始于1993年,当年统征出让国有土地30亩。1994年,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扩大,全县共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6宗,面积15.27亩。1995年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25宗,出让面积71.534亩。
为加快对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管理,县政府制订《扶风县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实施办法》,使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逐步纳入国有土地出让轨道。至1996年底,全县办理城镇规划区内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统征出让手续2宗,出让面积14亩;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18宗,出让面积59.747亩。1997年办理出让手续28宗,出让面积68.3亩。
1998~2002年,扶风县积极为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先后为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统征土地1067亩。
2003年,为美阳高中、陇海铁路曲线改直等多项工程统征土地共379.97亩。
2004~2005年,为县城新区调整规划1600余亩,为绛帐工业园区调整规划1200亩,并以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7宗,面积7.88亩。
2006年,以法门寺文化景区、县城新区、绛帐工业基地三大区域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土地申报、征收储备、土地供应工作,先后完成19个批次、8800余亩新增建设用地报批任务,征收土地5800亩。2007年之后,扶风县以招、拍、挂出让方式为18家投资开发建设单位供应土地18宗,面积602.8亩;2010年全县出让土地11宗,面积412.32亩。
二、农民宅基地有偿使用
从1991年11月开始,到1993年5月,扶风县实行农民宅基地有偿使用。凡属扶风范围内的宅基地使用者,都必须按规定向村集体缴纳宅基地使用费。在此期间,扶风县除城关镇外共完成14个乡(镇)、183个村、1080个组的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工作。通过有偿使用,全县有1981户主动撤回宅基地申请,疏通街道、道路740条,解决宅基地纠纷3065件,退出土地3811亩。
1993年6月,根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扶风县为减轻农民负担,停止征收宅基地有偿使用费。
三、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1982年,扶风县农村推行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1987年,全县推行“双田制”,即是在土地承包制不变的前提下,收一部分耕地作为“责任田”,按人口平均划分给各农户耕种,而将另外留出来的一部分耕地分包给有较强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种田大户,每年由这些承包大户向集体交纳一定的承包费,作为村、组集体经济的收入,以减少向其他农户摊派的各种提留款。
进入20世纪90年代,扶风县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村组从事二、三产业时间长且有固定收入的农民,为专心从事工商服务业,经村组同意把自己划分的责任田有偿转包给其他农户经营。1996年,全县共签订土地有偿转让合同264份,转让面积1045亩。
1994年9月以后,扶风县以“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明确发包权,放活使用权”为中心内容,积极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199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扶风县于1998年开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相关工作,从1995年9月算起,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其承包期再延长30年;做好“两田制”“三田制”的整顿,把“口粮田”“责任田”和“经济田”归并为承包地,明确承包权到户,30年不变,绝不允许打乱重划。
2001年,扶风县出台《扶风县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试行)》。据2003年统计,全县农户以自发转包的方式流转土地10318亩;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租耕地7700余亩;为解决耕作不便问题,部分农户自发采取互换方式流转769亩;以小城镇建设及专业市场、养殖场建设为主要内容,采取入股方式流转土地56亩。
2004年,陕西省确定扶风县为全省8个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县之一。县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在条件比较成熟的绛帐镇开展试点工作,共流转集体建设用地4宗,面积244.4亩。全县以此为模式,截至2010年,实施土地流转达到2.13万亩。
四、“四荒地”使用权拍卖
扶风县“四荒地”(荒山、荒沟、荒坡、荒滩)使用权拍卖工作始于1994年。年初,县政府明确提出,凡国家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农户、个人、其他经济组织和各种联合体,均可通过拍卖依法取得“四荒地”使用权,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和经营。“四荒地”所在村组的农民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获得“四荒地”的开发经营权。拍卖使用权的“四荒地”,提倡规模经营,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林果、畜牧、药材、水产和其他经济作物等。是年,全县拍卖“四荒地”690亩。1995年拍卖“四荒地”1930亩,1996年拍卖“四荒地”2850亩。
五、土地资源管理
1991~1993年,扶风县贯彻国家土地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法规和政策,结合宅基地有偿使用,对农村非农用地进行全面清查,共依法收缴罚款127万元,退还集体土地3871亩。
1994年3~1996年9月,扶风县在全县范围内逐乡(镇)、逐村组开展非农用地大清查,共拆除房屋416间、围墙30347.13米,收回土地278.6亩,收取罚款345万元。
1998年,扶风县政府作出《关于全面开展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工作的安排意见》,全县组建清查工作队18个,抽调工作人员200余人,逐乡开展土地大清查,共查处违法占地1484亩,收缴土地罚没款248万元,消化利用闲置土地116.6亩,逐乡(镇)清理企业用地42宗,面积597.7亩;清理村组企业用地108宗,面积983.3亩;清理个体企业用地477宗,面积838.4亩,收缴罚没款17.81万元。
2001~2002年全县受理土地信访151件(起),办结145件(起),结案率达到96%;受理并调处土地权属纠纷58起。
2003年,全县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115起,立案查处51起,办结64起,结案率100%。
2004年,扶风县成立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通过检查,全县共划定基本农田1255块,面积57.5万亩。同时,对全县农村出现的新一轮建房热及由此引发的非法买卖、未批先占、私自扩大宅基地等问题进行清查,清查15个村,查办土地违法案件86件,拆除违法占地建筑物230平方米,收缴罚没款8.2万元。在土地巡查中,发现并查处土地违法行为92起,拆除违法占地建筑物353平方米,退还土地9.3亩,收缴罚没款26万元,当年受理土地信访案件42件,办结40件,结案率95%。
2006~2010年,全县集中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活动,5年中共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458起,立案查处大案要案75起,回收土地293亩。同时,继续开展宅基地变更登记发证工作。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
一、调整粮食和多经生产比例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县农民群众偏重于抓粮食生产,单一经营的传统习惯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针对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扶风县在1991年初制订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时,提出“稳定粮食,发展多经”的具体目标。全县以调整种植业结构为突破口,主攻果、辣、猪、鸡、油五大骨干项目,种植瓜、辣、菜7.05万亩,油料7.04万亩,新栽苹果6500亩,各类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7.9万亩,粮食与多种经营比例为84 ∶ 16。全年多种经营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1992年,扶风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在多种经营中,新栽苹果树1万亩,种植辣椒3万亩,鸡存栏60万只,生猪出栏8万头以上,种植油菜6.8万亩,种植蔬菜及瓜类经济作物5万亩。粮食和多经种植比例达到85 ∶ 15;多种经营总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
1993年,扶风县新栽果树4万亩,累计面积突破8万亩;笼养鸡发展到47万只,生猪存栏12万头;多种经营种植面积29万亩。全县粮经种植比例为78 ∶ 22,多种经营总产值达到1.43亿元。
1994~1995年,扶风县在农业生产中,一方面抗灾防病,夺取粮食丰产,一方面继续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水梨和优质苹果,按照“南梨北果”的整体布局,巩固提高北部三乡镇的优质苹果,在县南地区重点发展梨果和猕猴桃的栽植。1994年,全县新建果园5.2万亩,1995年栽植梨果9600亩、猕猴桃900亩。辣椒、笼养鸡、生猪等多种经营项目也有较大发展,截至1995年,全县种植辣椒4万亩,种植蔬菜2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0亩,笼养鸡85万只,出栏生猪13.2万头,全县多经产值2.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2%。全县粮食面积和多经作物面积比调整到72 ∶ 28。
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从1994年开始,扶风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目标,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996年,扶风县提出“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主攻吨产,增加总产”的粮食生产思路,全县实施吨粮田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897.4千克,其中有9万亩实现吨产目标。至1998年,全县共建成“吨粮田”15.2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7.3万吨;在多种经营生产中,集中开展“百村万亩果树科技支农服务”活动,共建成苹果高产示范园5680亩,苹果总产达到7万多吨。同时,县、乡两级把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项目,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形成一批畜牧养殖小区,养殖重点户达到1400户,养殖重点村68个。全年全县多种经营总产值达到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
1999年,扶风县建成“吨粮田”18万亩,全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18.6千克,总产27.38万吨。建成优质苹果示范园5100亩,推广苹果套袋6200亩,更新和新栽果树5800多亩。扶风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优果工程示范县”之一,红富士苹果获得全省优质水果称号。全县栽植辣椒6.1万亩,产干椒7000多吨。全县发展新型高效栽培模式的“万元田”种植,总面积达3200多亩,种植露地蔬菜2.7万亩。同时,全县围绕“牛、羊、猪、鸡”四大畜牧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百头以上的牛场13个,百只羊场8个,百头猪场26个,千只以上鸡场108个,养殖重点村78个。扶风县被农业部列为“秸秆养畜示范县”。当年,全县还开展又一新兴食用菌生产。
2001~2003年,扶风县在粮食生产上,坚持压缩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开发种业,提高效益,3年内粮食面积由83万亩压缩到78万亩。2003年,全县建立优质粮示范基地25.5万亩,生产优质小麦7.5万吨,建立优质小麦良种基地5.1万亩,生产良种1.5万吨,依靠优质优价和种子销售实现粮食增加价1000万元。在此期间,全县建立高效农业示范点10个:揉谷乡万亩洋葱无公害蔬菜示范点,城关镇扶乾百亩大棚西瓜示范点,法门镇均宜300亩无公害大白菜示范点,南阳镇西权千亩精品果园示范点,天度镇千亩油菜制种基地,南阳镇侯李高效农业示范点,法门镇三驾、召公镇新庄、上宋乡牛蹄四连套模式栽培示范点。各示范点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1年,扶风县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成优质粮基地10.1万亩;新栽名优果树5100亩,初步建成千亩苹果精品示范园;辣椒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达到8.1万亩,干椒总产量突破1万吨;发展蔬菜生产2.3万亩;狠抓规模养殖,秦川牛产业逐渐成为扶风的新兴产业。
2002年,扶风县把秦川肉牛、平安奶畜、精品苹果、天马辣椒、设施蔬菜、生态苗木、观光农业、优质小麦确立为全县八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把园区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全县举办秦川牛节,全年新增肉牛上万头,兴建12个粗具规模的养殖小区和专业村。
2005~2006年,县上提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建设畜牧大县”的口号。新增秦川牛6730头,奶牛存栏1.31万头,生猪出栏12.7万头。在果业生产中,建成百亩以上大改型示范园3个,完成大改型面积2.6万亩,推广果业四大技术12.7万亩次,新建绿色果品基地3万亩,新栽果树1.12万亩。建成召公镇东街村、天度镇永平村、南阳镇姚马村、下鲁马村4个百亩精品示范园。在粮食生产中,建立良种基地5.7万亩,优质专用粮基地34.8万亩,发展订单农业10.5万亩,年粮食总产达到32.3万吨,连续三年获得丰收。
2009~2010年,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投资3300万元,实施苹果产业、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万头养猪示范村建设等项目8个;新建10万头猪场1个、万头猪场2个、千头猪场1个、百头猪场110个,生猪存栏达到51.1万头,出栏53.3万头;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新建果园3.3万亩,全县果树面积达到18万亩,果品总产达到20万吨;实施设施蔬菜发展工程,新建蔬菜日光温室500亩、大棚蔬菜730亩、设施蔬菜面积1.7万亩;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粮食总产达到30.5万吨,连续七年获得丰收。
四、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从1997年开始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1999年已在全县形成以建忠方便面食品公司、天元农牧公司、宝鸡戊寅绿色食品公司、雄风面粉厂等为主的“龙头”企业,有力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2001年,全县新建和改建、扩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户,年产值接近2亿元。宝鸡法门寺天马贸易有限公司、陕西秦川牛改良繁育中心、宝鸡建忠佳家乐食品有限公司、宝鸡平安乳业有限公司、宝鸡圣丰乳业公司、陕西鑫良畜牧养殖场、扶风红果集团公司等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产业化“龙头”展示较好市场前景。2003年,红果集团公司和陕西秦川牛繁育中心被列入陕西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4年,宝鸡建忠佳家乐食品有限公司、宝鸡法门寺天马贸易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成为宝鸡市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引进实施华龙面粉和方便面生产线项目及肉牛屠宰加工项目。
2006年,由于扶风县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成绩显著,被农业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被中国食品协会命名为“2005~2006年份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一批农业加工产品成为国家免检产品,或“陕西名牌”称号,一些产品商标被评为“陕西著名商标”。截至2010年,扶风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5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
扶风县1991~2010年农业总产值与净产值统计表
第三节 服务“三农”
一、农村社会化服务
(一)信息服务
20世纪90年代之初,扶风县农林局在各乡镇设立基点调查员、农情信息员和农经信息员,确定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并且与北方农林牧特信息中心联网,健全信息工作网络,为上级领导及业务部门实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广大农民生产提供可靠技术资讯。至2008年,扶风县积极争取陕西省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全年新建成信息站130个,初步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全年累计发布信息460多条,据不完整统计,为农民当年增加收入20余万元。
2009年,县农业局新建村级信息站34个,使全县村级信息站达到164个,全年累计发布农业信息300多条。
2010年,扶风县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发展到169个,实现全县村组全覆盖,并建成示范站28个。当年,扶风县农业局被评为宝鸡市农情信息调度工作先进单位。
(二)资金服务
1993年,全县共建成3个农村合作基金会,充分利用集体的闲置资金,按照“小额、短期、高效”的原则,开展集体资金的内部融通,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金困难。据统计,全县合作基金会全年共筹集410.4万元,融通额为310万元。
1995年,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意见》。至年末,全县共建立乡镇基金会8个,村级设立网点27个,聚积资金总额1934万元,累计投放2854万元。
1996年,全县合作基金会发展到11个,延伸村级代办网点48个,吸收各类股金总额3362.6万元,全年累计投放余额3451万元,其中投放农业累计余额2283万元。
2001年,扶风县开展农村合作基金清理整顿工作,加快基金会借款清欠,争取国家贷款1320万元,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户股金二期兑付。全县共兑付农户股金1897.4万元,占农户股金总额的79.1%。
2006年,全县围绕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服务于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为天马、鑫良、建忠三家企业报批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鼎鑫、振华、新科、华龙、绛帐粮库等企业报批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农税局会同县财政局、县农发行做好企业贷款资格认定,为红果、鼎鑫、凤友、天马、源盛、圣丰、法门寺餐饮、南阳奶牛中心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贷款总额1亿元,发放扶持资金8000万元。
2007年,扶风县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在全县确定17个示范村、129个推进村,逐村帮助制订发展规划,争取信贷502万元支持发展“一村一品”。2008~2010年,全县继续为示范村落实项目资金,推动全县“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
(三)农资供应和生产服务
1991~1993年,全县建立农用物资供应网点100多处,主要包括种子、农药、农膜、化肥、农机具、油料、兽药、饲料等物资的供应;在服务形式上,采取既开处方又卖药、既卖农机具又兼维修,既坐店经营又上门服务,保证全县农用物资的供应。此外,还以规范化农机作业工程开发为中心,为农业生产提供农机作业服务。
1994年,县农林局下属部门以办服务实体为手段,从过去单纯管理指导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化。兴建贮量为500吨的气调式果库,成立果品销售中心和苗木产销服务中心,对已开办的药械、饲料、农膜、油料等生产资料经销项目扩大规模,增加种类,多方面地搞好农业生产服务。
1996年,进一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基层站的服务领域。据年终统计,乡镇兽医站11个,综合办站收入达到35.2万元;农机站经营收入上100万元的有5个;杏林、太白、绛帐农技综合服务部年经营总额在12万元以上,均取得农业服务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001年,全县深入开展“科技之春”宣传和科技支农服务,在春耕生产和“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把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物资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全县建立140多个供种网点,供应良种150多万千克;农机经营管理单位在“双忙”季节狠抓农机具供应和维修,实施农械规模作业,推进全县收种进度。
2004年,在服务农业工作中,全县一手抓农用物资的及时、保质、保量供应,一手抓好农资市场管理执法,仅上半年就对种子市场、农药市场、化肥市场进行3次专项检查,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50多个,查处违法经营案件4起,查封违法经营玉米种子3500千克,不合格玉米种子3.835万千克。
2006年,扶风县被国家确定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全县抽调12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并选聘50名科技指导员,在全县10个乡镇50个村,按“一带20”的模式包抓科技示范户1000户,辐射带动2万个农户,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送到农户手中。
2008年,全县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针对假劣农资和违禁农业投入品,开展农资市场检查。全年共开展专项检查5次,出动检查人员770人次,检查经营门店和企业497个(次),查处违法行为116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1.8万元。2009年,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3次,检查经营单位和企业210个,查处违法案件3起,扣押种子2850千克、肥料3.2吨、兽药106包(盒)。
2010年,在“三夏”大忙期间,全县各地共设立农机作业接待站13个,维修点13个,配件供应点10个,油料供应点8个,组建机收技术服务队6个,并制成信息一览表下发乡镇农机手,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年内,农业执法部门还连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6次。3月26日,陕西省农业综合执法现场会在扶风县召开。县农业局荣获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的荣誉。
(四)农产品销售服务
1991年,扶风县狠抓农产品推销队伍的建设。1993年,全县分别举办农民推销员培训班15场次,初步培养一支农产品推销队伍。同时,成立扶风县果品苗木经销总公司,不仅在《陕西农业》杂志上刊登广告,而且派出人员到西安、宝鸡、杨凌等地广泛联系,搜集信息,寻找销路。
1994年,为促进全县农副产品销售,县农林局成立果品销售中心和苗木产销服务中心,加强与外界联系,并在电视台、报刊刊发广告,同时在西交会、杨凌农博会上展销宣传。9月,举办规模较大的苗木产销联谊会,为扶风县苗木销售搭建服务平台,促进苗木的销售。
1995年,扶风县争取绛帐白条肉检疫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在法门镇投资160万元新建果品冷藏库,年末共贮销苹果400多吨。为加快果品销售,全县举办苹果产销座谈会,还组织果品大户参加西部商品交易会和杨凌农博会。
1996年,苹果和辣椒等农产品喜获高产,全县狠抓以苹果、辣椒为主的农产品促销工作:①固定专人专门收集、传递苹果和辣椒市场信息。积极参加西交会、农博会,大力提高扶风县苹果和辣椒的知名度。②制定优惠政策,增设服务网点,简化出境检疫程序,方便客商。③整顿市场秩序,杜绝强买强卖,先后查处多起故意刁难客商的事件。④搞好资金扶持,农村合作基金会投放800多万元,加快苹果、辣椒的销售进度。⑤在南方昆明设立果品直销窗口,帮助果农推销苹果3000多吨。⑥在广东省、福州等地建立扶风农副产品直销市场,拓宽销售渠道。⑦县果品服务中心及园艺站发挥自身优势,销售苹果500多吨。截至年末,全县苹果和辣椒已销售总产的三分之二以上。
1997年,建成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6个,推动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
2001~2005年,为保障全县农产品远销畅通,县农业局质检人员实行全天候检疫和签证服务,做到敞开绿色通道,加快农副产品的销售。
二、减轻农民负担
1993年,扶风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以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领导为成员的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立在扶风县农林局。全县统一废止和取消54项收费及达标活动,明确规范乡村统筹提留,并制定4%的限额。年末,全县减轻农民负担200万元左右,农民人均减负5元。
1995年,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管理的意见》。当年全县农民人均负担提留36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全县发放农民负担“明白卡”9.73万册,当年到户7.57万册。全县在中小学清退不合理收费45.9万元。在农村对1994年村组账目实行上墙公布,接受农民群众监督。同时,对108个村511个组的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026万元,清审出5人贪污集体资金1.3069万元,追回1.2569万元;清审出6人挪用集体资金1.6721万元,全部追回;清审出拖欠公款89.4万元,当年收回71.3万元。
1996~2001年,扶风县每年坚持对减轻农民负担进行执法大检查,对乡镇的统筹提留款提取方案实施审计。全县抽调52人组成审计队伍,坚持常年农村财务审计。1996年对110个村522个组审计,资金总额4819万元,清出拖欠集体公款215.3万元,当年回收191.8万元;清出2人贪污集体1.5030万元,5人挪用集体资金1.5965万元,其他问题涉及10.6264万元。年内,全县186个村1070个组向广大农民群众公布账目,有622个组召开群众或群众代表大会,对集体财务进行评议。1997年,县、乡两级共审计1030个村组,审计5200万元。2001年,针对村组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分别发出《扶风县村组集体财务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全面开展村组不良债务清理工作的安排意见》。全年审计97个村444个组,审计资金总额5880.7万元,查处违纪资金20.6万元,处理13人;清理全县债权总额2741.3万元,债务总额3235.5万元。
2002年,全县继续推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①试点推行组账村管制度,在绛帐镇双庙村、东西湾村、城关镇扶东村、法门镇齐村进行试点。②对全县80多个村组财务进行 审计,审计资金总额600多万元,对绛帐、法门、太白、杏林等4个乡镇统筹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③实施全县村、组集体经济清理整顿,共清理审结186个村,化解乡、村两级不良债务563万元。④在太白乡积极推行乡村财务集中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各乡镇组建“乡村财务集中管理服务中心”,并开展工作。⑤继续抓好基金会清欠工作,全县共收回借款380万元。
2003年,扶风县重新明确财政、农业、教育等13个减负成员单位及其第一责任人职责,实行部门减负工作责任制。为增强农民负担监督工作,全县发放农民负担“明白卡”10万份。全县在12个乡镇聘任15名县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为全县农民负担义务监督员,监督员半年内走访村组190个,向县减负办提供情况40次,制止不合理农民负担30多次。
2004年,在全县562个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年份审验中,取消不合理涉农收费8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吊销《收费许可证》6个,减轻农民负担186.28万元。
2006年,全县组织农业、物价、教育、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先后两次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对100所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全县免除中小学学杂费926万元、书本费96万元。农业部门协助财政部门落实粮食直补资金688.84万元。
2008年,全县实施农机具补贴资金100万元,为农民购置补贴机具190台,其中,拖拉机70台、农具120台。2009年,全县推广购置补贴机具559台。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共实施面积71.75万亩,其中小麦40.67万亩、玉米31.08万亩,落实补贴资金717.5万元。
三、劳务输出
1991年,扶风县农村劳动力剩余这一社会问题愈显突出。在县城东关和绛帐、法门镇等一些乡镇已出现自发的劳动力市场。90年代后期,一些乡镇农村开始外出务工的潮流。
2000年,扶风县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六大工程”之一来抓,积极推进劳务输出工程,并成立扶风县劳务输出工程指挥部。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陆续在全县12个乡镇、5个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同时设立1个劳动力市场、1个再就业基地,设立12个省外劳务输出基地,批准开办2个公办职业介绍所、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县农业局在2004年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再次进行调查摸底,印制下发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入户表20万份,建立比较完整的乡、村两级劳动力资源档案。并于当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截至2005年,全县有所(站)工作人员55名、村级劳务信息员189名,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网络。
据统计,200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输出1.2986万人;2004年农村劳务输出新增3.1万人,全县在外工作人员累计9.02万人,实现劳务输出收入4.1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加收入78元,比上年增长40元。2005年全县劳务输出10.6万人;2006年劳务输出13.0536万人;2007年劳务输出13.4916万人;2008年,全县劳务输出人员进一步增长,达到19.6555万人;2009年,扶风县实施劳动力培训2.6万人,劳动力转移15.2万人;201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2亿元。
2004年,扶风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务输出先进县,南阳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工作先进劳动保障事务所”; 2005年,扶风县被省政府树立为劳务输出示范县,被宝鸡市政府授予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扶风县恒大职业介绍所被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全省“民办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优秀单位”,被市政府授予“优秀民办职业介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