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魏军先生的理论建树
一、魏军先生的筝史研究
魏军先生在对筝史的研究中,通过对秦、汉、唐等历史文献的阅读,提出了筝源于秦、兴于汉、盛于唐的历史观点,并对“秦筝”涵盖的文化背景、乐器做出了符合历史实际的恰当解释。那就是秦筝在2500多年间承载的文化与文明,历史中作为“仁智之器”,并且用大量的史实阐明筝源于秦的论点,筝史论文《秦筝源流新证》《秦筝源流再证》《秦筝源流三证》,是他连续25年来对于秦筝的历史从文字学、乐器学、人文学科的研读中取得的成果,获得了陕西省首届艺术科学研究成果论文优秀奖。对秦筝历史的学习研究使先生逐渐深刻地认识到,秦筝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2500多年的中华文化与文明,先前对陕西秦筝流派的称谓远远不能揭示秦筝的文化要素,所以应把这一称谓改为“秦筝陕西流派”,得到了筝界同人的赞同。
由魏军先生负责申报的教育部教育成果《长安乐派的发展与完善》论文中,揭示了先生对秦筝在陕西本土文化中生成的秦风秦韵的风格特色,都得益于陕西这片丰厚的文化资源沃土,扎根在这片土壤中吸取营养,与秦派二胡、秦派琵琶、秦派打击乐等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就是“长安乐派”派系之间纵向的结构链条,是乐派的特征所在。“筝专业教学的风格、办学特征都依靠着陕西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①,是一宗须倍加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先生认为筝专业学科的教学必须牢牢地把握住陕西地方风格特色,努力学习借鉴其他筝派的演奏技艺,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才能不断地将这一专业学科完善发展。先生通过对筝史的研究学习,并把学习领会体现在学术精神方面。秦筝作为仁智、作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后弘扬这一流派,才是最终目的。
二、《关于古筝指法演奏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的应用价值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筝坛已然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古筝创作、理论、教学、演奏技艺都呈现出了空前大发展、大繁荣的鼎盛之势。对于在演奏技艺方面,有关指法符号及其运用实践中的困惑和混乱,成为时下筝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对此现象,魏军先生经过了长达十年对南北各派以及代表人物的演奏技术学习研究,提出了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指法演奏符号体系,使演奏者自身的技术、技巧、技艺,以及基础功力的训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筝指法演奏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为筝演奏技术的发展、乐曲的创新拓宽了道路,为筝的文化艺术教育、大专院校筝专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论文通过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以及对指法演奏符号的研究及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文中将古筝指法符号到指法演奏符号进行了四种分类:“即传统型指法演奏符号、实用型指法演奏符号、综合型指法演奏符号,以及效果型指法演奏符号。”① 论文的主要研究表现从20世纪60年代最早期的各派指法,发展到80年代至今筝曲筝艺的创新,中间发现了以摇指为基础派生出多种摇指技巧,以及以快速指序形成的系统指法技术,总结南北派传统摇指技法的特点。先生在整理指法符号中深刻地感受到古筝指法符号在向古筝指法演奏符号阶段的发展中,一些功能重要、相近的演奏符号逐渐向演奏技术的序列化、系统化发展。如摇指从传统的单摇、短摇、长摇逐渐发展到旋律摇、双摇、和弦摇,以及派生扣摇、扫摇等。古筝符号的规范表示开始形成了一组系统的以摇指为主的演奏符号。
除此之外,在筝乐的演奏技巧上也形成了一组细致分类,如快四点、快速指序、循环指序、摇指、轮指等,使古筝演奏技术技艺丰富多彩,符号的运用会步入细化、系统化的规范行为,这也是古筝艺术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魏军先生从秦筝历史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各家各派的演奏技法中,并且不断地探索研究。可以看出先生对待学术问题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刻苦钻研,把筝演奏技法的理论研究融入教学实践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今后理论的开拓,具有重要的教学应用价值、学术价值。因此,被筝乐界所重视。
表2 魏军论文列表
续表
① 魏军:《关于长安乐派的发展与完善》《陕西民乐特刊——长安乐派研究文集》(内部学术交流),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编,第92页。
① 魏军:《关于古筝指法演奏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问题》(1),载魏军《秦筝曲论》,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版,第2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