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产业互联网:互联网新风口
在互联网席卷世界的几十年来,带着鲜明标签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不仅改变了国人的生活,在世界舞台上也颇为引人注目。而当前阶段,产业互联网取代消费互联网成为新的风口,了解大势,御风而行,将会成就一批新的领先者和创新者。
一、互联网之势
20世纪末,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内部的一次“业务流程再造”培训中,曾经向70多位中高层经理提出过一个问题:“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那些回答“把石头掏空!”“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做一块假石头!”的经理们显然没有答到点上。张瑞敏的这个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实际上脱胎于《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十几年后,小米的领军人物雷军的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迅速流传,在互联网界、投资界、创业界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这句话说明企业要“顺势而为”,这个“势”同样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无论是让石头在水中漂起来,还是让圆石从高山上滚下来,讲的都是借势。当今社会,最大的势无疑是互联网,这个凝聚古人智慧的“势”字,当下已被另一个更易理解的词“风口”所取代。
互联网的风在我国已经吹了几十年,经过了一次次的创业高潮和网络泡沫,我国互联网创新迭代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1995年马云上门推销“中国黄页”惨遭嫌弃的创业故事广为人知,如今马云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立的阿里巴巴也跻身全球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前列。根据“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发布的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全球市值排名前30的互联网公司中,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中国企业占据了7席,美国占18席,其余国家合计占5席,在全球互联网领域,中国的地位与美国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全球20个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排名如表1-1所示。
表1-1 全球20个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排名(截至2019年6月)

(续)

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则远远超过了美国。据Forrester发布的《中国的电子商务: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的趋势和前景》报告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将达1.8万亿美元,是美国7130亿美元的两倍多。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仍将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拼多多、小红书等新兴电子商务平台也处于快速发展中。移动支付的普及推广更是成为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点,有3/4的交易都要通过移动端完成。
二、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近几十年的发展基本都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服务,属于消费互联网的范畴,无论是最开始的单向信息门户,还是后来的互动社交网络;无论是开始的PC端在线交易,还是后来的移动端支付场景;无论是开始时实体商品所有权的交易,还是后来在线服务提供及商品使用权的转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某一特定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寡头垄断。近年来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尽管创新不断,但目前该领域已经逐步出现寡头垄断、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在移动支付后,从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环节来突破创新已经难上加难,众多消费类电商平台不断进入死亡名单。之前被称为消费电商最后一块处女地的生鲜电商也已经成为红海,2019年末,“妙生活”“呆萝卜”等相继传出线上供应品类大幅缩减、线下门店大批关张的消息。在“淘集集”“呆萝卜”速生速灭的事件中,人们仿佛已经习惯了消费电商的开开关关,消费互联网依靠烧钱跑马圈地的模式显然已不可持续,一个话题开始引起关注:互联网下一个风口会出现在什么领域?
事实上“互联网+”的创新之风已经逐渐开始转向,从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消费产品与生活服务转向为各类企业提供设计、生产、交易、物流、融资等各类服务,助力产业和其中的企业实现流程重组、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率提升,产业互联网已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近两年垂直电商平台在各细分产业领域中风起云涌的发展以及2018年11月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透露出的互联网未来发展新动向,“产业互联网”开始逐步取代消费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经济的新风口。
在产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各界大佬都在讨论“To B or Not to B”的命题时,不同背景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互联网做出自己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比如在《2018产业互联网白皮书》中,AMT研究院院长、产业互联网研究联盟秘书长葛新红女士从产业链优化的角度指出:产业互联网平台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对传统产业链进行整合优化,打通供销通道,去除不增值冗余环节,通过信息连通、供需匹配,建立新模式下的产业价值网络连接。另一方面,以共享经济模式汇聚产业服务资源,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金融等赋能,带动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如图1-1所示。

图1-1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产业链环节定位
上图显示的是传统产业链各环节示意图,产业互联网服务的是偏供给侧的环节,消费互联网服务的是偏需求侧的环节。但传统产业链尤其是偏供给侧的产业链存在链条长、从业者分散、供需失衡等问题,因此产业互联网的定位便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整合产业链资源,通过信息共享、能力协同、供需匹配和生产性服务优化等功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在前两年白皮书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产业互联网案例研究和咨询服务实践,得出了2019年产业互联网进入蓬勃发展期的判断,并指出产业互联网实践的五种类型:(1)行业龙头企业的裂变式增长;(2)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3)专业商贸市场的数字化转型;(4)商贸/物流商到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转型;(5)行业资讯平台/SaaS解决方案商的产业互联网升级。从这个报告中,可以归纳出产业互联网不是指一个制造企业内部设备间的互联,也不是技术层面的万物互联,而是更强调一个产业链上有契约关系的企业间的互联,是产业主体间的交易在线化、产业间的结算集中化。《新风口到来:产业互联网模式创新》一书中,作者从模式创新的角度指出:产业互联网泛指以生产者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在设计、研发、生产、融资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互联网应用和渗透,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技术、云资源和大数据分析,重构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改造和创新生产经营和融资模式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协同交互方式,改变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从而实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和协同发展的目的。
尽管有专家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存在一些逻辑混乱问题,很难界定产业互联网与供应链、消费互联网、B2B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边界,但通过梳理目前产业互联网与这些容易混淆概念的辨析,可以简明扼要地提炼出产业互联网最主要的特征。首先,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个是To B,一个是To C,两者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产业链。其次,产业互联网与B2B电子商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产业互联网强调服务赋能,而B2B电子商务强调交易,但目前B2B电子商务是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应用。最后,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产业互联网强调整个产业的要素重新组合和角色重新分工,更关注企业与企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连接,而工业互联网强调利用平台帮助单个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改造和供应链的优化。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企业边界不再那么清晰,工业互联网将成为产业互联网最有潜力实现价值增值的部分。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路径,一个概念的出现、分歧、丰富和界定的后面总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演变规律,关于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之争也许会持续或被其他更合适的名词所取代,但政策的关注、资本的追逐、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布局以及各行业的实践已经赋予了它无可替代的意义,产业互联网风口之势已然形成。
三、密集出台的产业互联网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务院及各相关部门围绕“互联网+”、供给侧改革、两化融合、供应链创新和应用等推出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产业互联网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为产业互联网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笔者整理和提炼了近年来密集出台的产业互联网政策供读者参考,产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如表1-2所示。
表1-2 产业互联网相关政策

(续)

从以上梳理的相关国家政策可以看出,从2015年开始国家已经在着手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融合融通、供应链、平台成为这些政策的关键词,通过支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链上各类企业的协同发展,打造数字化、智慧化产业链,是国家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指明的方向。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各产业的积极实践必将带来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四、寒冬中资本的角逐
从2016年开始,资本寒冬的概念便在不同场合不断被提及。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互联网企业延续的烧钱态势以及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导向,无论是一级资本市场还是二级资本市场,资本的风险意识不断加强,出现捂紧钱袋子度过寒冬的态势。但即便是在资本的寒冬中,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不降反升。引用金沙江创投董事朱啸虎的话说:“共享经济风口已过,下一站是产业互联网。企业服务和产业互联网机会非常多、非常多、非常多。”
以目前产业互联网应用最广泛的B2B电子商务领域为例,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交易型B2B企业融资事件156起,获投企业136家,吸收融资金额346亿元人民币,融资金融持续增长,资本热情不减,且融资事件中,B轮及以前阶段的融资占到80%以上。2016-2019年B2B电商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对比如图1-2所示。

图1-2 2016-2019年B2B电商融资事件及金额对比图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还指出,从B2B电子商务投融资事件覆盖的所有领域看,医疗、工业、汽配、汽车、农业仍然具有广阔的投资空间,2019年供应链物流货代、汽车配件、工业品流通等领域表现突出。从2019年十大融资案例中可以看出,易久批、一亩田、震坤行、欧冶云商、百布等都是聚焦垂直领域交易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融资金额巨大,而且有国内知名基金和实体公司参与,足见资本对产业互联网细分领域领先平台的青睐。2019年中国B2B电商十大融资案例如表1-3所示。
表1-3 2019年中国B2B电商十大融资案例

以上数据对比和融资案例已经显示在资本的寒冬中,知名投资基金、金融投资集团、实体投资企业正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开始角逐,可以说,产业互联网的春天已经开始。
五、互联网巨头的产业互联网战略布局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巨头们的动向总是会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曾经取得的成就,更是因为它们对互联网有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嗅觉。近几年,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从不同的路径切入产业互联网,以获得互联网新时代的竞争优势。
(一)阿里巴巴的“五新”战略
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马云指出电子商务是阿里巴巴最传统的一块业务,而“电子商务”这个词可能很快就被淘汰。马云为什么会如此说,是因为他认为电子商务是一艘摆渡船,把商品从这一岸运到了另一岸,并没有提升商品的价值。许多人断章取义,或附和或批判,很少关注到他所说的电子商务是指“纯电子商务”,他所说的电子商务时代即将结束也是指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因为电子商务将会扩展边界,与包括物流在内的供应链其他环节结合起来。就像他说纯电子商务时代要结束一样,在2018年浙商总会的半年年会上,马云又提出纯制造业和服务业都没有未来。由此可以看出,马云实际上是在强调一个概念:未来的机会在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而这正符合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在2016年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概念后的两年时间里,阿里巴巴集团身体力行地在这些方面快速布局。除了与消费互联网结合比较紧密的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领域,阿里巴巴甚至快速进入到了并不具备优势的“新制造”领域。2018年8月,在2018重庆·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进军“新制造”领域。在阿里云对于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解读中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的方向:互联网赋能、规模市场赋能与联动中小企业生态。五新中的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最终服务的都是新制造,通过融合,每个制造厂商都能衍生出适合自身的新工业生态,未来通过工业生态的连接形成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飞象”平台计划在3年内接入100万工业设备,助力重庆4000家制造企业实现“智造”。而在2019年9月底的云栖大会上,刚接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张勇,把马云提出的“五新”,扩展至“百新”“万新”,阿里巴巴开始助力各行各业全方位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二)马化腾的公开信与“连接生态”
在2018年10月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发表一封公开信,提出腾讯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这封公开信与2018年云栖大会上各界互联网大佬关于产业互联网的讨论使“产业互联网”成为一时无两的热点话题。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的马化腾提交“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指出互联网将渗透到产业价值链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环节,形成丰富的全新场景,极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腾讯将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在此之前,2018年9月,腾讯已经完成了历史上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的七大事业群优化重组,在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的基础上,突出聚焦融合效应,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其中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定位于帮助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保持优势,统一接入原本分散在各个事业群下面的To B业务。在架构调整一周年之际,在腾讯控股11月发布的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Q3季度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72.3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包括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业务在内的To B业务收入总计267.58亿。相比Q1、Q2季度26%、22%的同比增长率,Q3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同比增长达36%,在整体营业收入中占比达到27.52%,几近追平其一直以来作为支柱的网络游戏业务。腾讯2019年Q3季度营业收入构成如图1-3所示。

图1-3 腾讯2019年Q3营业收入分布图
2019年腾讯除了在业务架构调整的基础上发力To B业务外,其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分散投资也颇为引人注目。虽然相比2018年的投资高峰,腾讯的总体投资已经下降了近7成,但在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却同比增加约23.53%,其中数据信息服务领域6起,整合营销传播领域5起,财务税务领域3起,其他业务服务领域3起,销售营销领域2起,IT基础设施、客户服务领域各1起。2019年6月腾讯领投震坤行D轮股权融资,投资总额1.6亿美金,再次刷新中国MRO领域的最大单轮融资额。
总之,无论是从政府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有助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政策看,还是从资本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产业互联网热点的追逐看,以及从互联网领先企业对未来的战略布局看,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意味着在政策、产业、资本等多重要素的推动下,产业互联网新的模式、新的生态会不断涌现。是站在风口顺势而为,还是对时代变革视而不见、瞻前顾后,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企业在未来的成败,也将决定中国产业格局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