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产行业的思考与机遇
相比2003年,如今的交通一日千里,人口流动之快前所未有,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加上每年一度的“超级大迁徙”,都决定了这一次的与众不同。
这一次属于明显的意外事件冲击,所有的影响都局限于短期,不会改变股市、楼市乃至所有行业的基本面。如果问题迅速得以控制,那么短期利空的行业必然会迎来反弹,这在2003年已经上演过一次。
对于楼市来说,意外事件的冲击有多大,同样要视这一事件的持续时间而定。时间越短,影响越可忽略不计。时间越长,影响越显著,不仅返乡置业被取消,楼市小阳春同样会无限推迟。
但是与2003年不同的是,当时住房商品化刚起步不久,房地产刚被确立为支柱产业,加上中国加入WTO的经济红利正在陆续释放,这为事件结束之后的房价反弹提供了坚实支撑。然而,这一次不同的是,中国房地产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居民杠杆率已经超出国际平均水平,部分城市面临相对明显的泡沫风险。
所以即便短期冲击能够迅速消失,那么楼市想要迎来大反弹,可能性也不大。
这次疫情,为我们揭开了一个答案:现代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就是“快”和“省”。2019年底,众说纷纭的“是否要做装配式”一夜之间尘埃落定,变成了“如何让装配式实现”——这就是市场新的机遇。
从明面上来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统一性获得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项目都可以用统一的方法实现。所以,构件标准化实现了“快”,而标准构件的统一性同时实现了“省”。
从经营和利润价值的角度分析,“快建售楼处”不是不可能,而是“太”可能。曾在某家房企的时候,我整理过售楼处的功能模块,通过功能化模块的分布组合,无论是混凝土预制技术还是轻钢组合结构,都是可以迅速利用装配式技术实现售楼空间的“快省”建造。模块装配式必然大行其道,谁能真正执其牛耳,尚未可知。
更深一层次的影响是对结构设计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住宅空间专注于剪力墙技术,剪力墙体现的建造对装配式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纯框架结构又很难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似乎我们又陷入死循环中。而我们再看看这次小汤山医院的建造,似乎跳出了我们对结构体系的理解。过往,我们有过短肢剪力墙、异型柱,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在使用中受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现场的建造质量问题,混凝土浇捣不密实,钢筋错位漏筋……工厂预制后这些问题可以大为改观,而且调整后简约的结构体系布置,更易于装配式建造。体系的优化,装配式技术的发展更可以期待。
更多结构体系的实现,这也是这次抗疫大战后给行业的机遇。
抗疫医院的要求远高于健康住宅,由此而看,“健康模块+装配式技术”的组合不是理论上的可以,而是实践中的实现。
“快省”的实现功能+模块化的产品性能+落地的装配式技术体系,这是“新冠肺炎”送给整个地产行业的价值和利润。“天予弗取,反受其咎”这么好的机遇,我们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可以多说的呢?
技术是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真正能享受到“危”中之“机”的企业,是那些已经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的企业,谁有更精益的管理,谁能更迅速地把握时机,谁能更有组织有效率地应对突如其来的“黑天鹅”,谁就能实现市场突破,弯道超车。
因此,这次的“黑天鹅”是给整个行业带来管理精益化的契机,工业化思维,模块化管理,规格化产品,标准化部件,是地产行业升级为现代制造业的一次重要契机。对于众多的地产企业而言,“练好内功,化空心为实心,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精细度,从内部要效益”是真正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措施和方法。
本书将从“经营管理、产品策划、营销推广、工期成本、制造营造”五个角度具体分析地产企业“练内功,强管理、高效率、增效益”的措施和方法。为企业精益化管理和项目实践提供建议和帮助。
我们都想岁月静好,周遭却已大江大河,危机之后消费者需求形态在变,痛点在变,产品要变,你了解到了吗?——不用担心,应对新世界,我们与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