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dunov格式的堤坝溃决水流数值模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模型建立

2.2.1 泥沙连续方程

溃口处泥沙冲刷的一维连续方程为(Zech等,2008)

img

式中:Zb为溃口底部高程;qs为单宽输沙量;t为时间变量;x为溃口顺水流方向距离变量;p为坝体的孔隙率。

Graf和Altinakar(1998)将式(2.1)进行了简化,从溃口上游端起顺水流方向取一单位长度,并且认为溃口入口端的泥沙输沙量为0,则泥沙连续方程变为

img

2.2.2 溃口流量计算公式

溃坝试验和真实溃坝案例分析表明,溃口控制断面处的流量过程可以近似通过宽顶堰流公式来计算(Singh和Scarlatos,1988;Coleman等,1997)。一些著名的溃坝软件如DAMBRK(Fread,1984a)、BREACH(Fread,1984b)、BEED(Singh,1996)等都是采用宽顶堰流公式来计算溃口的出流过程。本书采用的溃坝出流公式为(Price等,1977)

img

式中:Hb为溃口处水深;WB为溃口下底宽度;WT为溃口上底宽度。

2.2.3 溃口泥沙冲刷率公式

很多泥沙冲刷公式是根据试验室或野外观测的泥沙数据统计得出的,由于溃口处流速急、坡度大等特点,使得这些公式在应用到溃口处泥沙的冲刷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应用较广的Meyer-Peter和Muller公式,是根据坡度为0.004~0.023、颗粒粒径为0.4~30mm的试验资料建立的。Smart公式是根据坡度为0.01~0.20,颗粒粒径为2.0~10.5mm的试验资料建立的。

本书采用适用范围较广的De Vries(1973,1986)输沙率公式来计算溃口处的泥沙输移情况,该公式将输沙率公式表达成了平均流速的乘幂形式,具体形式为

img

式中:αs为冲刷侵蚀系数;βs为冲刷侵蚀指数;U为溃口平均流速。

Graf和Altinakar(1998)认为该公式虽然形式简单,但是非常实用,其揭示了流速是影响输沙率大小的决定因素。Franca等(2004)利用该公式开发了RoDaB溃口模型,并取得了较好的计算效果。

将式(2.4)代入式(2.2)后整理得

img

式中:Qb为溃口流量;Ab为溃口的过水断面面积;cs为一经验系数,cs=αs/(1-p)。

合理确定cs及βs的取值是应用式(2.5)的关键。Singh(1996)指出,只有当βs的取值不大于2.0时,应用式(2.5)的矩形溃口出流过程计算模型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然而,其他学者提出βs的取值可以大于2.0,在CUR/RWS(2000)溃口模型中,βs取值为5.0。Franca等(2004)则根据实测的水库溃决数据对该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βs取5.0时并没有取得较好的结果,作者推荐的βs的取值为1.0和2.0,同时给出了cs的取值区间为0.0005~0.003。当然cs的取值也有争议,Jandora(2001)采用的cs的取值为0.006,显然高于Franca等(2004)采用的上限值。Franca等(2004)经过几组堆石坝溃决的历史资料,给出了两个参数的建议值为:当βs取1.0时,cs取0.002;当βs取2.0时,cs取0.0005。本书将结合溃坝试验的实测资料来探讨cs和βs的合理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