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9年
争夺图卢兹之战
在法国历史中,1159年是一个被轻视的年份、一个无声的转折。然而正是在这一年中,朗格多克的命运得以改变,王权则在法国南部地区得以复苏。这一年,图卢兹被一支数量庞大的盟军所包围,伯爵雷蒙德五世(Raimond V)只好向路易七世寻求帮助,依靠着王室的介入才解除了大军的包围。对异教徒的打击为何会集中在朗格多克?一场前所未闻的基督教内部圣战为何会在50多年后打响?法国国王又何以从地方家族的消亡中得利,从而重新统治了法国南部?要想理解这些问题,理清这场冲突的参战势力尤为重要。
12世纪中期,图卢兹伯爵的封地十分辽阔,其范围从加龙河一直延伸到了罗讷河。这片土地向来都是法兰西王国的一部分,但两个世纪以来,王权不曾统治这片土地,也不曾有卡佩王朝的君主踏足这些地区,除了虔诚者罗贝尔曾于11世纪20年代因朝圣而来到此地,但关于那次朝圣未有详尽记载。尽管为了方便起见,雷蒙德家族通常被指定为“图卢兹伯爵”,但实际上,该家族在朗格多克其他伯爵的封地上也拥有伯爵头衔,并拥有纳博讷公爵这一荣誉头衔:卡奥尔(Cahors),阿尔比,纳博讷,贝济耶(Béziers),阿格德(Agde),洛代夫(Lodève),尼姆,于斯泽(Uzès)。此外,雷蒙德家族于11世纪通过联姻,在越过罗讷河、地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普罗旺斯也获得了一些权利,而在雷蒙德家族与巴塞罗那伯爵于1125年签订的和平条约中,这些权利得到了承认:从此,迪朗斯(Durance)北部的土地与普罗旺斯侯爵之头衔都归图卢兹所有。
然而,这一辽阔的统治范围只是个假象,图卢兹伯爵之位成为众子爵争夺的目标,而通常是这些子爵掌握着真正的权力:伯爵直接进行统治的地区只有图卢兹、鲁埃格(Rouergue)西部、下凯尔西(Bas-Quercy)、穆瓦萨克(Moissac)与建立于1144年蒙托邦(Montauban)的重要城市、尼姆伯爵封地的南部、布揆耳(Beaucaire)、圣吉尔(Saint-Gilles)、阿尔让斯(Argence)、阿维尼翁周边的普罗旺斯侯爵封地。其他地区则由众子爵统治,例如,纳博讷、阿尔比、卡尔卡松、拉兹(Razès)、贝济耶、阿格德、尼姆都由一个子爵家族,即特朗卡维尔家族(les Trencavel)统治。图卢兹伯爵领地的权利缺乏凝聚力和集中性,因而被分割成西部政权与东部政权。
12世纪中期发生了两大事件,它们决定了朗格多克地区的势力关系变化:1137年,巴塞罗那伯爵雷蒙·贝朗热四世(Raimond Bérenger IV)通过与继承人佩德罗尼耶(Pétronille)的联姻,得到了阿拉贡王国。而阿基坦的埃莉诺在与路易七世离婚后,于1152年嫁给了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后者于1154年成为英格兰国王。自12世纪初开始,各方势力就这一地区不断发生冲突,致使同时拥有两位国王。为了提防新兴势力,图卢兹伯爵雷蒙德五世于1154年迎娶了康斯坦丝(Constance),后者是路易六世之女、法国国王路易七世之妹。所有权贵,不论头衔高低,都希望在朗格多克获得一些权利。12世纪上半叶,为争夺普罗旺斯和朗格多克的统治权,图卢兹和巴塞罗那的战争一触即发,而与此同时,当地权贵也分别与战争双方结成了联盟。但对于图卢兹而言,最具威胁性的危险却来自别处。自11世纪末开始,阿基坦公爵威廉九世就希望能够再次统治一个幅员辽阔的阿基坦,其中囊括了图卢兹。凭借与图卢兹伯爵威廉四世(Guilhem IV)独女的联姻,威廉九世获得了图卢兹,但在吉尔海姆四世于1093年逝世后,图卢兹就被他的弟弟,即圣吉尔的雷蒙德四世(Raimond IV de Saint-Gilles)夺走了。雷蒙德四世为进行第一次圣战而离开图卢兹,在这之后,威廉九世与菲利帕(Philippa)于1097年至1099年、1108年至1119年先后两次夺取图卢兹。王朝内的争夺定然十分严重:在图卢兹家族内部,威廉四世的弟弟雷德蒙四世不但继承了前者的王位,还驱逐了前者之女菲利帕,这却是值得商榷的。而此时,威廉九世的孙女与继承人埃莉诺已经嫁给了路易七世,后者在1141年就试图利用埃莉诺所享有的权利,而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则更是打着他妻子的旗号来实现自己的意图。为夺取图卢兹,亨利二世于1158年结成了一个广大的联盟,联盟包括所有反对雷蒙德家族的势力:这位英格兰国王已经得到了巴塞罗那伯爵、阿拉贡王公、富瓦伯爵、卡尔卡松与尼姆的特朗卡维尔家族的子爵、纳博讷子爵以及蒙彼利埃领主的支持。盟军征服了凯尔西以及图卢兹的北部地区,并于1159年7月至9月包围了图卢兹。在路易七世,即雷蒙德五世的连襟的介入下,图卢兹才得以解除围困。夏尔·伊古内(Charles Higounet)对这次求援做出概述,他认为,这次求援“展现了法兰西王国统治朗格多克的进程”。战火由12世纪中叶一直持续到1198年,期间,联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也进行了几次短暂的休停。
但这场战争不再仅仅是继承权的争夺问题。实际上,自12世纪20年代起,就有一些传道者来往于法国南部,这引起了教会的忧虑:其中最有名的传道者,便是洛桑的亨利(Henri de Lausanne)与布吕伊的彼得(Pierre de Bruys),他们宣扬激进的福音天主教,这一教派与教会体制及封建社会走向决裂。克吕尼修道士,借修道院院长尊者彼得之口,宣称该教派为异教,而西多修会也随即以论著反抗了这一传教行为,并同样宣称该教派为异教。克莱尔沃的修道院院长圣伯尔纳铎于1145年亲自领导一支传教团,以维护宗教的正统性。阿方斯·茹尔丹(Alfonse Jourdain)伯爵无疑使得事情的结果发生了重大改变:他指认阿尔比的特朗卡维尔家族为异教家族,并正如我们所知,圣伯尔纳铎在此地并不受欢迎。这一指认,对拉沃尔(Lavaur)、韦尔费伊(Verfeil)和阿尔比的西多会修士产生了长期的影响,由此产生了“阿尔比派”这一称呼以代表这些异端分子。
在第二次拉特朗大公会议上(1139年),首次提到该教派的异端性,随后,在图尔主教会议上(1163年),则对其进行了描绘,并宣称该教派为异教。这场主教会议是在金雀花王朝的领土上召开的,这体现出流亡的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与国王亨利二世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第4条教规明确指出,图卢兹是一个必争之地。我们清楚地看到,在1159年试图入侵失败后,亨利二世又采取别的方法来对付图卢兹。与其他西方地区一样,12世纪,朗格多克诞生了许多异教团体,这些团体在宣扬回归福音书(谦卑、贫穷与漂泊)的同时,也拒绝了格列高利教会制度化的新形式(拒绝神职人员的媒介作用、教会的等级化以及圣事)。这些以“善人”为名的教徒主要来自两个阶层:一为城市中的显贵,他们认为,天主教中虔诚的礼拜仪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二为一个日益衰落的小贵族,他们受到了格列高利改革举措的严重影响(被剥夺了教会收入)。该异教派的受众不广,仅限于12世纪的一些显贵与少数派。毫无疑问,朗格多克异教徒的数量并不比其他地方多,但教会却在西多会修士的影响下对这一地区发起了进攻,那是因为在当时,路易七世重新开始关注这些地区,而且这一进攻也符合亨利二世的利益。
图卢兹伯爵雷蒙德五世意识到问题的关键。1177年,在西多的一场全体教士会议上,雷蒙德五世以书面形式宣称异教正在他的领地,尤其是他诸侯的领地上肆虐,并寻求国王的帮助。伯爵所谓的“异教徒”,实际上暗指特朗卡维尔家族,而后者还没有到以武力捍卫信仰的地步。然而,这一宣言十分危险,因为它使人们相信,异教传遍了整个朗格多克。1178年,教会派出了一个新的传教团,该传教团由西多会修士,以及拥有盎格鲁-诺曼底文化的高级教士组成。雷蒙德五世坚守着守卫教会的准则,变更了向阿尔比传教的传教团成员,同时,他也认定图卢兹的寡头政治有异教之罪(1178年判决了皮埃尔·莫朗)。1179年,第三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召开,会议将异教徒及其支持者革出教门:第27条教规号召教徒拿起武器,并宽恕了捍卫正统宗教之人的所有罪孽,而这种宽恕是圣战才有的特权。
接着,在12世纪的最后二十几年间,法国南方的异教便销声匿迹了,直到英诺森三世当选教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失败,以及教皇使节卡斯特尔诺的彼得(Pierre de Castelnau)被暗杀之时才再次出现。在这一系列事件当中,更加为人所知的是教皇于1208年颁布了圣战的诏书、贝济耶于1209年夏遭到洗劫,以及最后一位特朗卡维尔子爵逝世。然而,在1160年至1180年间发生的事件,才引发了这场打击“阿尔比派”的圣战:朗格多克成为公认的异教之地,当地王公与高级教士的无能与纵容,以及西多会修士在异教的构建上发挥的作用。各方为形成第一批民族国家而争斗;图卢兹封地被钳制在强邻之中;教皇的神权政治得到了构建,这一构建在英诺森三世任内发生了决定性转折;12世纪地方王公之间无休止地争斗;广阔的图卢兹伯爵封地统一性的缺乏:这些事件最终使得卡佩王朝“征服”了法国南部。1159年发生的图卢兹围城事件成为“12世纪百年战争”的转折点,在这一事件中,欧洲的显贵王公们在朗格多克发生了冲突,从此,战争不再仅限于土地争端,而是开始对异教进行严厉指责,由此引发了13世纪政治的混乱局面。
埃莱娜·德巴克斯(Hélène Débax)
附注:987, 1137, 1214, 1308, 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