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帮助”和“专业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就是指人们让他人为自己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减小某件事情的阻力。在有的需要提供帮助的情境中,受助者可以自主完成任务,但是他人的帮助无疑会让这个过程变得更轻松;而在有的情境中,受助者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解决问题,甚至要完全依靠他人(例如拯救落水者)。这样的帮助是相互合作、协同以及其他很多种利他行为的基础,我愿意将其称为“日常的帮助”。在所有的文化中,提供这样的帮助是约定俗成的,大家也毫不怀疑地认为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础。这也可能和生物的遗传基因相关:在自然界其他物种的行为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这种帮助的存在。我们会将助人作为人们的礼貌举止、文明行为准则以及伦理道德行为的一部分来看待。这种类型的帮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都习以为常。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别人的求助不能不予理睬,更不能对他人主动的帮助视而不见,都需要进行适当的回应,否则会造成彼此关系的裂痕,也会令当事人感到尴尬。
我们可以将比“日常的帮助”复杂一些的帮助称为“准专业帮助”,诸如维修人员上门修理家电设备,专业技工修理汽车、计算机和视听设备。在这些情形中,他们帮我们修好设备或提供服务,我们为之付费,较少涉及个人因素。一般在这些情形中,作为客户的受助者和提供服务的助人者往往都会感到郁闷,因为客户希望新设备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易用,而且不想在学会使用诸如计算机之类的新生事物上花费过多时间。
“专业的帮助”则是指在遇到个人问题、健康问题以及情绪障碍时,我们所需要的医疗、法律援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能够提供这类支持的人一般都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当去寻求医生、律师、牧师、咨询师、义工、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的建议时,我们都需要一对一的沟通。当我们作为企业管理者遇到公司治理问题或业绩下滑的时候,也会去请教各种专业的管理咨询师——不仅需要对方有专业的技能,还会涉及诸如合同签署、时间表确定、费用及服务交付等比较正规的实施流程。尽管“日常的帮助”和“准专业帮助”在生活中更常见,但是大部分的分析和研究是聚焦在“专业的帮助”上的,因为如其不能有效实施,引发的后果和影响是比较大的。
“专业的帮助”一般会在较为正式的场合下进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其与平时生活中的“日常的帮助”和“准专业帮助”的差别。通过研究那些经过正式培训和授权认证的助人者的作为,我们便可以确定哪些帮助是有效的,哪些帮助是无效的。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方法来提升我们日常的帮助能力呢?同理,通过仔细观察生活中“日常的帮助”以及“准专业帮助”中的互动行为,受过专业培训的助人者可以有哪些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