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从前慢
小朋友,这一讲我给你介绍一位有点儿特别的诗人,一个不像诗人的诗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诗人,学者诗人。他叫木心,木头的木,心灵的心。他生于1927年,2011年去世。他的原名叫孙璞,字仰中,号牧心。这个“牧心”的“牧”,是“牧羊人”的“牧”。“牧心”和“木心”同音,他就把“牧”字换成“木”,“木心”就成了他的笔名。我猜想,他可能对树木特别有感觉吧。树当然是有心的,要不怎么会有一圈圈的年轮呢?我也是一棵树,一棵会写诗的树,还会“开花”呢——我说话的时候,就是在开花呀!要不怎么会有“口吐莲花”这个说法呢?
木心出生在浙江乌镇。乌镇是个特别有名的地方,现在有一座“木心美术馆”,是陈丹青发起建立的。木心早年是学画画的,毕业于当时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木心离开中国,到美国纽约定居。他写了好多书,谈美术,谈中国文化。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深入,谈得非常有趣,是真正的内行。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贡献,就是在纽约培养了艺术家陈丹青。陈丹青很有个性,也有骨气,文章写得好。
下面我们来分享木心很著名的一首诗《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首诗,每一节都写得很美,很从容,说话似的,平平淡淡,但都是心里话,好像是他跟自己说的,也好像是跟某个老朋友说的。木心是在回忆吗?确实,这番心里话隐含了他对“从前”的回忆,尤其是对从前那种“慢”的留恋。为什么留恋呢?因为现在没有这种“慢”了。从前的“慢”,变成了现在的“快”。现在太快了!好像一切都在加速度。
当然,慢和快是比较出来的。不比较,你就感觉不出快或慢。同走路比,你骑自行车是快的;同骑自行车比,你坐小轿车就更快。如果同坐高铁比呢?坐小轿车就慢了。当然,坐飞机就更快了。以后没准人类还坐飞船去月亮或火星上呢。慢和快,表现的是一种对比。
这首诗写了短短四节,每节三行,加起来十二行。它只写了几个细节,但我们一读就明白了:同从前比,生活的变化太大了!诗人是喜欢从前的“慢”还是现在的“快”呢?肯定是从前的“慢”啊!所以,他才写了这首诗。
我们来具体看看,诗人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从前的“慢”。第一句写的是,清早到火车站去坐火车,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小店冒着热气,人们走进去喝豆浆。然后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是啊,那时候的车是马车,那时候人们相互交流,就得写信。
第三节的最后一句很有意味:“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小,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爱爸爸妈妈;长大了,我们也会去爱别人。“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听上去有点惋惜,实际上却是在赞美那时人们对感情是那么认真、那么持久。
最后一节也很好玩。写从前的锁很好看,然后由锁又想到钥匙:钥匙很精美,模样让人喜爱。这首诗最后一句:“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真是意味深长。也就是说,你只要把门一锁,别人就明白了。明白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我们自己品味吧。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木心这位诗人是宁愿要从前的“慢”的!艺术家需要灵感,等待灵感需要耐心。
耐心,就是一种慢。诗人也一样,我们写诗需要让心闲下来,否则诗就会躲起来。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从早晨醒来到晩上睡觉,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争取生活得慢一点。写诗也许是一个好办法。反正我写诗的时候,感觉时间慢了下来。
这样吧,为了把现在的快“揭发”出来,你就写一首《现在快》吧。你把最讨厌的“快”(也可能是你最喜欢的)用几个例子写出来。你可以照着木心老师的《从前慢》来写,可以只写两段,也可以写三段或四段。你通过比较的方法,把现在的“快”写出来。
孩子的诗
从前慢
何优优(9岁)
妈妈曾对我说
她小时作业很少
不用急匆匆赶时间
从前一年养一头猪
过年杀猪揽臊子
那味道总也忘不了
从前在纸上写信
一来一去半个月
心里揣个小兔子
从前的白馒头香
西红柿心很软
黄瓜很真
「点评」
优优这首诗虽然是模仿之作,但写得很好!好在有真实的细节,真实的体会,用词也很讲究。从前的臊子为什么味道好?因为猪要慢慢长一年。一年到头才能放开肚皮吃一顿,那味道自然是“吃一回,想一年”了。西红柿的心很软,这个发现也很特别,因为从前的西红柿是在阳光雨露滋润下慢慢地熟透的,熟透了心自然就软了,就好吃了。最妙的是“黄瓜很真”这句,难道黄瓜还能有假?确实,现在的很多黄瓜吃起来没黄瓜味,可不就跟假的一样?这几个细节下来,“从前”还真是令人怀念啊。
慢慢走
李舒然(8岁)
我慢慢地走
慢慢地,慢慢地
一会儿就走到了花园尽头
我慢慢地划
慢慢地,慢慢地
一会儿就划到了河对岸
我慢慢地飞
慢慢地,慢慢地
我是小鸟,需要飞很远很远
如果,你
慢慢地, 慢慢地
总会到达终点的
「点评」
大人总嫌孩子动作慢,因为大人的时间是一条直线,总是有许多事情要去完成,而孩子却活在当下,需要慢慢悠悠地去感受和认识这个世界,慢慢地长出一些本事。读了这首诗,心急火燎的大人,是不是可以不要再催促孩子了呢?你看,慢慢地、慢慢地,“总会到达终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