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要明白初入职场你算个啥
不要只做老板吩咐你的事
在职场,有很多的事情也许没有人安排你去做。如果你主动地行动起来,这不但锻炼了自己,同时也为自己积蓄了力量。其实,主动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机会——增加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加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
小牛过去一直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进公司快一年了,她觉得自己一直在打杂。这天下午,上司把她叫了过去,让她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一份当前整个北京各大商场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虽然公司是做家电生产的,但她从未涉及过商业方面的事情,于是她对上司脱口就问:“到哪里去找资料?”
上司淡淡地说:“你自己想办法吧。”说完,就外出办事去了。
小牛有些愣住了。平时总想做点具体工作,但当具体工作真正到来时,又有些措手不及。
在新经济时代,昔日那种“听命行事”不再是“最优秀的员工”模式,时下老板欣赏的是那种不必老板交代而积极主动去做事的人。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安排任务、自己主动促成业务的员工,那些交给任务、遇到问题后不会提出任何愚笨的问题的员工,那些主动请缨、排除万难、为公司创造巨大业绩的员工,就是时下老板要找的人。
李一男,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1993年,他进入著名科技企业华为公司。十几天后,他即被升任为主任工程师,一年后被任命为公司总工程师,27岁时即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最年轻、最受倚重的副总裁。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晋升如此神速,就在于他不但对技术的发展趋势非常敏感,而且总能够给总裁任正非提供许多有前瞻性的建议,总能提前为所开发的技术项目解决难题。当别的员工还在为一个产品在市场中的成功而陶醉时,李一男已经给任正非提出新的建议,并着手开发下一代产品了!很显然,这样的员工无论在哪个公司都会受到老板的青睐。
老板欣赏那些富有智谋,能独当一面的人,而不需要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同样一件工作,有的员工可以轻松地完成,而有的员工却困难重重,毫无头绪。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在合理的时间内创造出良好的工作业绩。
公司的大目标和员工的小目标都是为公司创造财富。任何老板都需要那些主动寻找任务、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创造财富的员工。工作主动性强的员工,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业务上追求尽善尽美,认真处理那些难度大、要求高的工作;而那些工作主动性差的员工,墨守成规,害怕犯错,凡事只求忠诚于公司规则,老板没让做的事,决不会插手。
年轻的洛克菲勒进入一家石油公司上班,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这样的焊接技术耗费的焊接剂很多,公司一直想改进,但又觉得太困难,几次试验都宣告失败。而洛克菲勒并不认为真的找不到改进的办法,他每天观察罐子的旋转,并思考改进的办法。
经过观察,他发现每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儿成本?于是,他经过一番努力,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理想。但他并不灰心,又继续寻找新的办法,后来,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改进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也许你会说:“节省一滴焊接剂有什么了不起?”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工作中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时,不要幻想逃避,也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依赖他人,而要敢于面对和迎接,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自己能够判断,而又是本职范围内的事情,要大胆地拿出主意,让问题在自己那儿解决。解决了问题,你才能迎向新的契机。如果你一味只做别人做的事,你最终只会拥有别人拥有的东西。
初入职场不要和别人攀比
找工作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刚踏人职场,对新环境的不熟悉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更可怕的是青年人在工作之中的攀比心,这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也会导致他对未来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架钢琴,由两个孩子同时弹奏。如果规定每天弹固定曲目一个小时,然后三个月后考级,那么这两个孩子面对这种训练都会感到痛苦。每一个杰出的钢琴演奏家都会经历这样的痛苦,而在成为钢琴演奏家之前,谁也无法断言这样的痛苦练习会给哪一个孩子带来期望的结果。只要他们不攀比,就都有机会,但是如果他们从开始的时候,就认定将来决定他们命运分水岭的,是运气而不是努力,那么,他们就真的失去了好运。
关于这一点,新东方俞敏洪校长最有发言权,他曾经很客观地谈到一个人的发展和家庭背景的关系。他说,在生活中,的确有一些权贵富贾出身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这时候,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个世界怎么会对我这样,为什么他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没有?俞敏洪提到他在大学的时候,也有过这种很正常的心理。比如,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某位部长的孩子每周五都有开着奔驰280的司机把他接回去。而俞敏洪那个时候连自行车都买不起……
但是,俞敏洪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这样的一个真理:生命总是往前走的,每个人都要走一辈子,可能还会走到八九十岁。虽然没有人能预知走到八九十岁时的人生到底会是什么样,但是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坚持走下去。
俞敏洪非常骄傲自己能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到北大,最后走到了今天。他的心态变得平衡,因为他不再去攀比,而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到了事业上。这也给了所有在职场中头三年的青年人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职场中,不论你的起点如何,最重要的是不停止发展,坚持走下去。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出风度和气质,用宽阔的胸怀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来构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晨风最近的心情非常不好,因为她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个小她6岁的小女孩。那个女孩子毕业于名校,不论谈到什么,总是滔滔不绝,这让晨风汗颜不少。短短的一个星期里,晨风的信心显然是动摇得厉害,做事情也没有以前那么沉稳了。
晨风给自己安排了疯狂的“补课”,她甚至买了一整套的《史记》,强迫自己每天都要看到凌晨1点,这对于晨风第二天的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直到有一天,领导约她吃饭,随意地和晨风聊天说:“晨风,你在公司的人缘那么好,不是因为你博览群书,而是因为你生性踏实努力。这是最宝贵的。”的确如此,就是靠着沉稳,晨风才能在公司从一个可有可无的实习生成长为现在不可或缺的员工。而且,领导还坦率地说,凡事只要交到晨风手上,就绝不会做出“掉链子”的事来。
看到晨风若有所思的样子,领导接着问了一句话:“你以前爱看三毛的书,现在你又非常喜欢看于丹的书,你感觉这俩人谁更出色呢?”
晨风不假思索地说:“这两位女性作家,我都很喜欢,但是,你不能把她们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她们有各自的优势。”
说完,领导微笑不语,晨风顿时恍然大悟,冲领导感激地一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背后有着梅干的饭团。”不要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背面,就认为别人都有梅干,而自己只是一团没特色的米饭。也不要轻易攀比,因为攀比会让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只看到满目的绝望。
请从此刻,回过头来,把关注别人的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吧,你也会走出一条踏实的路。
你在以领导的理想为理想吗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现在也看着这段话来对照我们自己,他说得对吗?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且你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但是还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的内心,有时候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容易让人迷失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人们很多时候,会将自己迷失在他人的“暗示”中,尤其当情绪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
职场中,人们同样如此,人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来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蓝心智是一名特别的领导,她幽默,而且有着北方女性特有的豪爽。
上班的时候,她到各个部门视察,有时候,看到气氛沉闷的部门,她就非常痛快地和大家开玩笑,说:“行啦,都停下手里的活儿,别我一来,你们就装出很忙很投入的样子,聊会儿!”
公司在她独特的领导力和活跃的气氛的带动下生机勃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不管理,对于管理,她向来的口号是,行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对于员工的失误,她从不心慈手软。
这让所有的员工都觉得她高不可测,有一天,蓝心智在中层的管理者中开了一次会,她想通过这次会议,让中层领导从基层管理者间产生。每一个管理者都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可是大家都在想,开会会讲些什么呢?
令大家感到震惊的是,开会的时候,蓝心智非常洒脱从容,她随意地问了大家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在为谁工作呢?
这句话是很多基层管理者经常问员工的,也有很多人在给新员工培训的时候,就贯彻这样的观念,那就是站在一个为公司工作的高度上,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理解公司的每一个决策。
她问了几个人,第一名基层管理者的回答是:“为公司工作。”听到这里,蓝心智哑然失笑,她平静地说:“大家都在为公司工作,那么,我问你们,你们愿意这样吗?每天必须按照公司的时间上班,按规定的时间下班,每到下班的时候就拖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如释重负地回家,这一切的付出都只为了月底的工资。”
第二名基层管理者心想,应该更加地表达自己的忠诚,于是说:“为老板工作。”这几乎让蓝心智失望了,她做了一个崩溃的表情,说:“为老板工作,你愿意吗?利益来了的时候,我什么具体的工作不做,反而把利益的大头拿走,而你,操心伤神,天天还要安抚员工,还要接受领导的检查,你对这样的工作状态能够开心面对吗?”
剩了最后一名基层管理者,他知道这样正式的场合,不应该做“出格儿”的回答,可是,他还是鼓足勇气说:“我为自己工作。”
这个回答让大家面面相觑,而蓝心智的脸上乐开了花儿,她笑着说:“为什么呢?”
这名基层管理者说:“每个人做事都是为了自己,这是根本的生存和工作态度,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这样的工作才不会觉得迷失。”
蓝心智终于听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她说:“你的回答是对的,为自己工作,做好自己岗位的事,这才是我想要的理性管理者。”
如果,此刻,你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反,你过多地关注了公司的理想,和领导们的八卦,你就容易忘记自己的职责,也会因为目标模糊而迷失了自己。
那么,就请一定记住,以领导的理想为理想,就容易看不到自己的理想。与其等待着企业发展壮大,不如让自己的壮大为企业发展增加活力!
职场新人,千万不能站错队
当你还是一个小卒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站好队更重要的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办公室小卒很难逃脱被别人掌控的命运,充其量只是别人手中或落或起的棋子。你完全没有后退的机会,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后退的可能,你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前,向前,再向前!这就是身为小卒的命运。当你前进得不能再前进时,你的生命力也就宣告终结。
办公室的人际斗争是一种常态,你可以不主动参与,但这并不代表你有回旋的余地,在办公室一味地回避是不可能的。办公室新人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两个不合的上司同时向你下达不同的指令,你要么执行A的,要么执行B的。当你已经没有退路的时候,选择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就是办公室的站队学问。
面对两个以上主管发出的完全相反的指令,此时无论你遵从哪一条指令,都会令另一方大动肝火。这一必杀之局的无可逃遁之处在于,你遵循指令的一方未必会因此而认同你的工作,而遭到你反抗或蔑视的另一方则视你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异己,形势逼迫你必须做出选择!
你做出选择要考虑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如果下达矛盾指令的双方地位有高有低,就遵从地位高的指令行事。而如果双方势均力敌,那就需要你立即做出选择:站队。
你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挑选一个会接受你,同时对你在职场的地位也有利的高管,如果你选择错了,那就一切都完了。似乎这样的做法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当你只不过是一个小卒的时候,还没有资格奢谈公司命运之类的问题。
那些位高权重者,他们高高在上,关心公司更甚于职员,因为他们的命运与企业息息相关。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他们不能容忍任何与他们的理念相悖的行为或员工存在。
只有站对了队,跟对了人,才有可能在公司中立足。那些天真的、以为自己可以成为逍遥派的办公室新人,随时都要经过站队的考验,无论你对办公室政治是多么厌憎,但有一点,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尤其是你的地位与影响微乎其微的时候。
教你学习,不是老板的责任
职场新人们往往会处于这种境地,进公司的时候,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在一些不受重视的部门,从事打杂的工作,还要面临“老人们”无端的批评、指责,即使任劳任怨,也学不到公司很核心的一些技术。
这是每一个职场新人都必须面对的困难,一定要从心理上接受其合理性,因为年轻人刚出校园时,缺乏工作经验,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而职场很少存在师生关系,所以很少有人去主动地帮助他人学习。
因此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慢慢成长起来。实际上,这段时间的谦和也能给同事们留个好印象,为将来打下基础。那是不是老板不教你学习,自己就听天由命了呢?
李开复先生曾经讲起过他朋友郭去疾的一个故事。郭去疾的人生哲学是:每一扇机遇之门,都有一个守门人。郭去疾在1999年大学本科毕业时,收到了很多美国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但是都没有奖学金。
但是,郭去疾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开始给这些大学的教授们写信,希望他们能接受他作为研究助理从而给他资助。短短一个月内,他就写了两百封信,积极主动地为自己争取机会。但对于教授们来说,他们认为郭去疾的研究经验不足,不足以胜任。所以,郭去疾曾在夜里面对电脑里一封封婉拒的邮件,失声痛哭。然而第二天醒来,他仍然决定继续去敲击这扇机遇之门。终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机会之门最终被敲开。他获得了到微软总部工作、到斯坦福大学读MBA、到Amazon和Google工作的机会。
这是一个缺乏经验的人,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过程。这种成功来源于一种冷静的心态,了解自己的不足,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改变。
对于职场同样如此,一个人没有工作经验的时候,很难要求别人必须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领导没有责任教新人如何学习,也不会有同事无缘无故压制新人,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就是,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多诀窍,老员工也因此成为公司的宝贵财富。老员工出于对新人的不信任,有一点儿保守藏私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领导不会专门给职场新人指派保姆,“老人”各司其职,有空闲的时间才会来关怀一下新人的成长。如果新人因此而心怀不满,委屈流泪,那么也要懂得:职场老人总有忙得头也不抬的时候,即使看到了你的眼泪,他恐怕连给你递纸巾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哭到山穷水尽,也只能自己爬起来收拾旧山河。职场新人应该学会客观冷静地处理事情,积极主动找到各协作部门的同事了解情况,遇到问题自己先查阅资料摸索方法,有问题记录下来,在对方方便的时候坐下来有纹有路有逻辑地跟人探讨。
小杨刚进公司不久,领导就派一个老业务员带他。开始的时候,小杨感到非常开心,觉得自己很幸运,不用摸索。可不久,小杨很快发现,老业务员根本不愿意教他,总是给他看一些没有用的材料,或者叫小杨整理资料,学习理论,碰到具体的事情,小杨去问他,老业务员总是说,这些不着急,你要慢慢来。
有一次,老业务员去见客户,小杨想跟着去学习,但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以致小杨在公司干了几个月,一点收获也没有。有次开会领导问他一些很常识性的事情,他都答不上,结果,领导开始对小杨的能力产生怀疑了。
这让小杨很苦恼,他想到离职,于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商量怎么做。在耐心听完小杨的话之后,工作多年的朋友冷静地告诉他,换工作的成本其实很巨大,因为再次学习新业务和熟悉新行业,又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听到这里小杨不禁地问,如果去找领导告状怎么样?但却遭到了朋友更大的反对,因为得不到同事的支持和协作,是绝难在公司里有好的发展的。新人刚进公司,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价值,就直言不讳地跟领导投诉老业务员,是一种很恶劣的姿态。
最后,朋友给小杨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那就是可以把入职培训项目做一个进程表,同时发送给老板和老业务员。上面详细列出自己的学习计划、预期效果和实际完成情况,以及在成长的过程中,老业务员起到了什么作用,一目了然。和所有的商业报告一样,这份总结表不需要带任何感情色彩,只须量化事实。再主动提出下一步参与工作的具体要求,谦虚地请老业务员帮助。
果然,不多久,老业务员感动于小杨总是把自己对他的帮助汇报给领导,就更多地给予了小杨提携,让他很快地成长起来了。
职场表面文章该做的时候还得做
在外人看来,曼哈顿一家高档时装店的销售主管苏珊是个大忙人。她对时装店内女装的展示认真得近乎挑剔:重新整理已经叠得很整齐的毛衣,把挂衣架的间距严格设定在一指宽。此外,她还要抽空打电话给上司,商量店里的业务。虽然看上去很忙碌,她却有“造假”的嫌疑——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老板和顾客都不希望看到你无所事事,所以你得忙起来,重新叠叠衣服,四处掸掸灰尘,拖拖地板——尽管店里已经一尘不染。总之你得做点什么。”虽然一天中只有6个顾客走进店里,但苏珊成功地让其中3个人掏了腰包。
天下所有的老板都一样,最见不得员工做两件事情:其一是浪费自己的钱的行为;其二是闲着。有事没事,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忙起来,动起来。所以在职场,作为下属,一定要时时表现为一个忙碌的状态。实心眼的员工,就会没事找事,尽量多做事;而聪明的员工对待狡猾老板的一种对策则是:装忙。
刘晶晶在这个公司做了3年之后,才有机会见到亚太区人事总监,为了迎接他的远道而来,刘晶晶花了整整半天,把自己因为忙碌和频繁的出差而遗忘的功课——清洁办公桌给补上了。堆积如小山的文件被一一清理,尚没有归类的文档终于回到了它们应该待的地盘,横七竖八的文具也被重新排列了一遍,刹那间刘晶晶的办公桌有了改头换面的感觉,本来习惯躲在文件堆里办公的刘晶晶,好像闻到了fresh的清香。
刘晶晶自鸣得意了一番,这下可以让人事总监看到一个工作努力又干练的形象了。等待的总监终于现身,他除了开会也择机与大家交流和沟通,刘晶晶也有幸成为被召见长谈的人,人事总监的思维非常严谨,也可以说稍有刻板,不过他的不拘言笑的模样还是让人有威慑感。两天的访问很快结束了,刘晶晶却为此遭遇了尴尬,她的亚太业务的顶头上司来电与她分享了人事总监上海之行的意见,其中有一条他认为刘晶晶的工作不忙碌,要么是公司分给的工作量不够,要么是有偷懒之嫌。刘晶晶当头棒喝。她已经被公司剥削到极点,差不多一人干三人的活。气愤中刘晶晶脱口而出,凭什么人事总监这么说?上司很冷静地告诉她:“你的办公桌太干净了。”
天哪,为了迎接老板的巡访,刘晶晶才特意抽空理了理办公桌,不料干净的办公桌却成了工作不够的罪证,早知这样肯定让老板看一个邋遢忙碌的刘晶晶,后悔让她一段时间委靡不振。
或许人事总监也没有错,他用最理性的逻辑看待员工的办公桌,因为每一个办公桌身后就是一个真实的员工形象。做老板的可以容忍员工的不干不净,却不能容忍员工的太空太闲,情愿员工忙死,也不愿员工无所事事,至少办公桌是最好的见证物。吃过一次亏的刘晶晶从此抱定了一个信念,打死也不理办公桌。
现实就是这样,老板因为不能时时盯着员工,所以他们要么随机论事,逮着一次批评你一次;要么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表面的东西来盖棺定论。所以作为员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面建设工程。
装忙原本是一件职场艺术,但是到了经济不景气时期,倒成了一门职场必备的生存技能。在业务惨淡的时候,“没事找事”也需要较高的智商和创意。房地产市场火暴的时候,房产经纪人米歇尔·科尔比曾经忙得脚不沾地;现在房市萧条了,她被迫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对办公桌进行“考古发掘”,“我找到了2003年的销售记录,并给它们重新分类。现在我的办公桌整洁得光可鉴人。”在一家日本料理餐厅里,领班每天带着服务员给筷子折纸套。他自我解嘲说:“这是一种手工,可以帮人放松心情。”在华尔街投资银行的交易大厅里,银行家们有时甚至靠抛橄榄球来打发时光,偶尔还能听到电脑显示器被砸碎的声音。
但是与下面这些做法相比,前面提到的“秀”显得过于平庸。有人把办公桌上的电话号码告诉电话推销员,后者每次来电话他都会接起,然后云遮雾罩地侃上一阵儿,给人一种业务繁忙的假象。还有人给客户写长达5页纸的感谢信,只是为了感谢后者曾来店里浏览。一位投资经理每次溜出去吃午饭时,都故意把文件摊开在桌子上;他还会把手机留下,并与其他办公室的同事串通好,不时给他的手机拨个电话,让人觉得他没走远、业务还挺忙。供职于纽约一家律师行的律师想给人留下他经常加班工作到深夜的印象。但是办公室的灯使用了运动探测装置,屋里没有人后它会自动暗淡下去直到关闭。于是这位老兄想出了一个高招——他搬来一个摇头电扇。这样就可以欺骗运动探测器,使办公室灯火长明了。
在信息时代,装忙当然离不开电脑这个重要道具。一位广告客户经理故意让显示器背对着同事们,这样同事们只能看到他经常坐在电脑前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其实他是在为即将出生的宝贝设计玩具。当然,电脑可以掩盖许多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聊天、交友、购物等。当然,如果你更“处心积虑”一些,你可以借助某些程序让电脑在半夜向你的上司自动发送与工作有关的邮件,让他以为你为了工作而挑灯夜战。
职场行为专家指出,经济危机的大形势下职场中充满了恐惧气氛,老板也会变得多疑。如果他发现你企图用小伎俩营造假象,裁员的大刀肯定会先落到你头上。所以,在非常时期,装忙不仅是一种必需,而且其技术含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找工作,就要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
怎么找工作?
这是刚面临工作的青年人都头疼的事情,很多人面临的现实问题无非有两种情况,说白了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这时候,不妨让李开复先生的这句话给我们指导和启发。
对于求职者来说,一个好的公司,不是马上利用员工,而是创造一种长远利益。这也就要求,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不要过分注重短暂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个人的发展。
不要只关心单位在一个月之内所给予的待遇怎样、住房能否落实、奖金是否高……而对用人单位的培训条件、继续教育计划漠不关心,这样就会忽视了职业的发展前景。还有求职者工作之初认为“做什么工作无所谓,只要能挣大钱”。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用人单位很反感,因而尽管一些求职者虽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却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实际上,一份好的工作,必须要兼顾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
小梦是一个目光长远的女孩,从学习到就业,她都是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当年大学毕业的她在找工作的问题上,同样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自已非常年轻,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赚到多少钱更重要。
于是几年的工作中,她不太计较眼前的一点小钱,而且也舍得在学习上进行投资。
三年过去了,小梦成了一家小公司的销售经理。之所以选择这家企业,是由于面试时,这家公司的领导对未来发展蓝图的描绘打动了她,而且,这个高职位给小梦的成长空间也是很大的。
直到有一天,小梦的妈妈生病了,急需大量的住院金,小梦跑到银行取钱的时候,才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她自己的银行账户里的存款还不到两万元。
小梦开始郁闷了,工作了那么多年原来只收获了这么一点钱。
她自问自己不是一个在生活上乱花钱的人,终于她反思了自己,她并没有用科学的方法找工作,而且,这些年,她还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没必要的冤枉钱,实际上她只不过是疯狂地学习,但是学习的结果却并未给公司和自己带来有效的收益。
那一刻,小梦懂得了一味光顾成长而忽略了金钱的累积,也并不是一种好模式。
李开复先生讲的“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和正确地关注自身利益并不矛盾,实际上,规划要长远,拿钱要及时,是挑选工作的不二法门。公司的利益和打工者的利益永远不可能一致,公司的利益永远是多赚钱少发钱。而求职者是不管赚不赚钱,都要争取让自己多发钱。这是一个很客观的现实。
虽然很多网站和媒体都告诫求职者,要把目光放长远点,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牵绊住,不要因小失大。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要赚多少钱更重要。可是,如果一年后,看不到实际上的经济收人,那么就需要反思,这份工作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怎样才能让利益和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不会中了老板们的糖衣炮弹,才能在兼顾长远规划的同时,把该争取到的利益都尽量争取过来。尤其在刚找工作的时候,切忌不要在听了一番老板关于公司将来的宏伟远景精彩演说后,就委身于公司。一定要提醒自己理性思考:自己能给公司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把空中楼阁当做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子,是职场里最大的忽悠。
缺少奋斗精神的人,注定要被淘汰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两种人终究会败下阵来,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有人做过统计,NBA众多的球队,都会淘汰最后面的10%的人。你如果不想成为最后面的10%,不想被淘汰,就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做到最棒。
因此,在职场中,你必须勤学苦练,不断奋斗,壮大你的竞争实力。这样,不论你遇到何等的高手,都会显得身手不凡。如果你是在一个高手云集的公司工作,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你如何比他们更抢手,更能得到上司的重用!
那么,怎样才能在职场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怎样才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呢?其实秘诀就是奋斗。
每天太阳初升时,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都开始奔跑了。每到此时,狮子妈妈就不断地鼓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看到远处的羚羊群了吗?你们必须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直到能超过跑得最慢的羚羊,你们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挨饿。”
而在另外一片草场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你们必须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们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们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我们在出生时,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有的人成了狮子,而有的人则成了羚羊。但无论你是一头狮子,还是一只羚羊,要想获得生存的权利,就需要不断地加快自己的奔跑速度。只有不断奋斗,加快速度,跑在最前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身高160厘米的博格斯在旁人看来是难以胜任篮球运动的,但是他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超常的奋斗精神和对篮球的热情。
博格斯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玩,当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不只待遇高,还享有令人自豪的社会地位。这是所有爱打蓝球的美国少年都向往的。
每次博格斯告诉同伴“我长大后要去NBA”,所有听到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因为他们认定这个矮个子是绝没有可能打入NBA的。他们的嘲笑并没有影响博格斯打篮球的自信。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投球常常得手。他用比一般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
博格斯不仅是NBA最矮的球员,也是NBA有史以来创纪录的矮个子。但他也曾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子堆里带球上篮也毫无所惧。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他不只安慰了那些身材矮小的篮球爱好者的心灵,也鼓舞了所有看他打球的观众的斗志。
博格斯成为有名的球星后,说:“从前听说我要打进NBA而笑倒在地上的同伴,现在常炫耀地对人说:我小时候是和黄蜂队的博格斯一起打球的。”
奋斗精神不但是一种伟大的品质,也是你立足职场、获得晋升的有力武器。拥有这种精神,能使你潇洒自如地直面人生的挫折和困难,以艰苦卓绝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顺利通过危机的考验。反之,如果你丧失了这种精神,一味地抱怨社会的不公,最后的结果注定是被淘汰。只有懂得奋斗、敢于拼搏的人才有生存的空间。
初入职场做好眼前事,做好分内事
今天,你的工作完成了吗?
下班的那一刻,你的心里是否有满足感呢?如果,今天你做好了眼前的事情和分内的事情,相信下班的时候,你也一定有一份舒畅的心情。
有的职场人,总是感觉不到工作的快乐,上班也总是无精打采。
也许微薄的收入像枷锁一样困扰着自己,让人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但是,如果这个人只是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那么,请记住——个职场人所埋怨的情况,并不是真正导致职场不顺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抱怨的行为,正说明倒霉的处境是咎由自取的。
听一听李开复讲的一件事情,也许会让职场人真正地重视起手头的工作。有一次,李开复听了家人的推荐,下班后就径直到理发店找到了一位名叫Gary的小伙子理发。
Gary看到李开复非常激动,马上就聊开了,李开复尽量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40分钟后,理发结束。回到家里,家里人大吃一惊!原来,年轻的理发师只顾跟李开复讨论问题,他的头发却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看着惨不忍睹的头发,李开复下定决心永远不要再去这家理发店了。在他看来,年轻的理发师忽视了一点:有理想并追寻理想是好的,但只有先把分内的事做好,才有资格期望更多。
李开复还对青年人作了更加透彻的提点——如果你是一个理发师,那么只有先把客人的头发理好,才有资格找客人帮忙。头发理不好,客人不会来了,以后怎么帮你的忙呢?
如果你是学生,那么只有先把书读好,才有资格去梦想。——基础课没学好,怎么能找到最合适的工作,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对于职场人来说,同样如此。如果你做不好手头的工作,那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顺利完成本职工作的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忘记了本职工作,总想着寻找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例如:公务员碰面会问:“你那个职务好吗?”意思是说:“工作轻松吗?责任轻吗?薪水待遇高吗?”生意人碰头会问:“你那个生意好做吗?”意思是说:“竞争激不激烈?好不好赚钱?”一般工作者相遇,问的也是工作好不好做,意思也是“是否事少、钱多、离家近”。
下面的故事,也许会给迷茫的人们提供一些启示。
由于工作的原因,陈明要离家到比较远的地方做公务员。临行前,他去看望了自己的大伯,他的大伯是本市一位退休的局长,深谙职场、官场之道。大伯没有过多地叮嘱他什么,只强调了一点,就是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几年内千万不要想着往哪儿走,也不要表现出任何想离开的意思。
陈明记住了大伯的叮嘱,工作后,他一直是这样做的。巧的是,刚到那儿没多久,果然就有了诱惑,另外一个高一点级别的单位因为缺人,正好发现了陈明是专业对口的人员,就想来调他。
陈明记住了大伯的嘱咐,就很明确地告诉自己的领导,手上的工作还没有做好,不想调走。听到陈明的话,领导当时就被感动了。
现在的陈明已经成为领导身边最信任的“红人”。此事对于陈明来说,是一个必赢的棋局。因为,这次的“表忠心”之后,如果以后再有机会,其他单位来考核陈明,领导的评价一定很高,也不会影响他的前途。
就算没有其他出路,继续留在现在的单位,陈明的前途也必然比那些一心想去其他单位而浪费了几年光阴的同事要明朗。
所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既是一条退路,也是一条进路!
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的职场人总感觉自己的本职工作难做,做事情经常本末倒置,一件事搞砸了,就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自己没做好?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本职工作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一定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好做的工作,任何工作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