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院内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
第一节 概述
一、培训需求评估
培训需求评估是培训活动全流程的首要环节,是制订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活动和评估培训效果的基础。由于新冠肺炎为新型传染病,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通易感,且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也无疫苗可以预防,因此护士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有较高的学习需求。
培训需求评估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现状和将承担的工作内容,结合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要求等规定,明确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态度和技能,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和使用的培训方法以及必需的客观物质条件和环境。在进行培训需求评估时,可以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等调查方法。
二、培训目标
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是提升护士对新冠肺炎的正确认知,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职业安全。
三、培训内容
(一)知识培训
包括新冠肺炎的疾病相关知识、院感知识、防护措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二)技能培训
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作用及使用要点、相关的专科护理技能。
四、培训师资
(一)护理部层面培训
可根据培训内容遴选临床、护理、感控、管理等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或参加过国家级、省市级相应培训的师资。
(二)科室层面培训
参加过院级或护理部层面的培训且熟练掌握培训领域相应内容的护士长、带教老师、专科护士、感控护士等可作为培训的主要师资。
五、培训对象
院内所有护理人员均需参加新冠肺炎的相关培训,包括临床护士和医辅人员。医辅人员包括护理员、保洁员、配餐员、运送人员、保安等后勤支持保障部门的人员。
六、培训时机
由于所有医务人员缺乏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不熟悉防治措施,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务人员,都容易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应急培训应尽早开展。另外,对于国家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控的通知要求、不断更新的诊疗方案和专家共识,应及时择期进行培训。
七、培训形式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疫情情况和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有条件者推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操作示范、练习与演练以线下培训方式为主。
(一)线上培训
线上培训是新冠肺炎疫情下首选的培训方式,也是培训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线上培训避免了人员聚集,即新冠肺炎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带来感染的潜在风险,是符合国家政策、满足人民需求的一种培训方式;培训方式灵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护士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反复开展学习,从而补充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线上培训,开展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数字学习平台: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需按时参加学习,培训内容主要为新冠肺炎的疾病知识、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院感防控的应急培训。②院内数字化学习平台:将授课录像、课件资料等上传至医院内部的学习平台,护士通过工号、姓名等个人身份识别信息登陆并完成学习的一种形式,适用于医院一些内部资料,如院内授课资料、规章制度、应急流程等的培训。③手机直播: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需要借助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实现,能够方便用户在任何地点进行远程学习。这些软件通过采集摄像头等设备,将授课老师的声频、视频、课件等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互联网发送至直播服务器集群,直播服务器对这些信息进行一系列逻辑处理后,通过互联网将其发送至学员的智能手机中,智能手机通过Wi-Fi、4G/5G信号连接至互联网,接收该数据,并同授课老师进行文字、语音等形式的互动交流,从而完成授课。④其他线上培训形式:对授课老师的讲课过程进行全程录制,并将录像及相关资料通过邮箱、网络平台等下发至全体护士,供其下载学习。
(二)线下培训
有条件者可以采用传统的线下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系统的知识,面对面教学有利于教师和授课对象之间的交流、思想之间的碰撞。但在组织培训时,要注意空间足够大、环境通风,确保参加培训的护士戴好口罩,并分散就座,尽可能减少交叉感染。②操作示范与练习:新冠肺炎的防护涉及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一旦穿脱流程不当,造成污染,极易使护士处于职业暴露的风险当中,因此护士需要反复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切实掌握防护要点;这种形式也便于授课老师规范大家的操作,进行严格要求,这是操作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③演练:对于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病例的接诊流程、转运流程、外出检查流程、抢救流程等可进行演练,一方面可以帮助护士从直观上、感性上真正认识新冠肺炎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促使护士在院内尚未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增强应急意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处置技能;另一方面也可检验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效果的可操作性,增强护士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线上+线下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可有效弥补单一培训形式的不足。对于新冠肺炎的相关理论知识可采取在线学习的形式。对于技能培训,尤其是个人防护装备的穿脱、情景模拟下护理技术操作、应急预案等可采用线下示范、练习、演练等形式,以提升培训效果。
八、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阶段的培训重点
新冠肺炎疫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间期、前期(酝酿期)、打击期(暴发期)、处理期和恢复期。新冠肺炎疫情所处的阶段不同,培训工作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培训组织者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工作方案,使培训工作能够满足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的需要。
(一)间期
间期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疫情的间期培训是基础性工作,除去应有的基础教育,必须加强日常与疫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注重日常的培训工作,才能在疫情暴发时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培训的内容要结合实际、预测未来、抓住重点、点面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控制流行病及传染病上真正起到重要作用。间期培训既可以固定时间也可不固定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二)前期/酝酿期
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所有医务人员缺乏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不熟悉防治措施,此期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务人员都容易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应急培训应尽早开展。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培训一般以师资培训的形式逐级进行,即首先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选拔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骨干参加全国师资培训,再组织本省地市级师资培训,最后对县级及医疗卫生机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师资培训结束后,技术骨干应及时在院内组织开展医务人员的全员培训,普及新冠肺炎疾病的基本知识、防治知识、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有效开展防治工作。
(三)打击期/暴发期
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在新冠肺炎暴发时,新冠肺炎相关的防治措施和技术相对比较明确,因此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对参与新冠肺炎防治的一线人员、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培训对象已具有一定的疾病防治理论知识,因此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一般侧重于现场操作技术的学习和演习,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四)处理期
指灾害救援或暴发控制期。在新冠肺炎处理期,应对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各种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高危人群的心理护理要点等开展培训。
(五)恢复期
指事件平息期。在新冠肺炎恢复期,要对普通病区和门诊进行再强化教育,加强警惕,继续绷紧防疫及院内感控的弦,管好进入医疗机构的各类人群,继续做好本病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提醒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时,由于时间紧迫,可能无法开展有效的师资培训和全员培训,因此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应急处理人员进行培训,迅速开展疫情报告、患者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消毒隔离等工作,确定传染病的种类及致病因素,并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后续的防治工作做好准备。对于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可能会在各种情况下进行,有些甚至不需要专门的场所,不需要培训主管人员的参与,如在前往援助医院的途中甚至在援助医院现场,都可以进行培训。培训教师可以是随队专家或业务熟练的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以现场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为主,如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的顺序,患者抢救,标本的采集,到达疫区后如何向群众解释,行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如何配合管理部门维持疫区秩序等。
九、培训实施要点
1.分级分类,限制现场培训人数。以学习平台为基础进行线上+线下结合培训,一线抗疫人员、重点科室进行现场培训与实战演练,其他人员可通过线上直播或观看录像的形式学习,减少大规模培训人员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
2.以点带面,各科室选派1~2名护理骨干参加培训,护理骨干接受护理部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再培训所在科室的护士,达到全院培训的目的。
3.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遇到的问题,动态评估需求,不断修订培训方案,及时对不断更新的规范、标准、文件等进行持续强化培训。
4.组织各种培训活动应有详细登记,如讲课内容、参加人员、学习时间等,务必做到不漏一人,确保培训率达到100%。
5.注重培训效果:培训后应组织考核,确保人人过关,保证培训效果。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