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乱起宫墙
天下的形势一天乱似一天,各地叛乱此起彼伏,叛军越打越多,其中以六镇流民为主力的葛荣越做越大,号称拥军百万,自称天子,建国号为齐,葛荣已经发展成为有目标有组织的割据政权。
葛荣在河北、山东一带攻城夺州,势不可当,大魏宗室第一名将广阳王元深也死在了他的手里,当然,元深之死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倾轧。
外乱不止,宫墙内又生祸端,当权的胡太后跟儿子傀儡皇帝孝明帝间的矛盾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原来,孝明帝六岁即位,还是孩子贪玩的年龄,哪里能决定大事。大臣们就请他母亲胡太后出来帮忙,也就是要太后临朝听政,帮小皇帝拿主意。
太后听政在本朝有过先例,各项事业曾在先朝文明冯太后的领导下蒸蒸日上。所以让女人当领导,大臣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冯太后是胡太后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胡太后处处学冯太后:冯太后喜欢大权独揽,她也喜欢。但胡太后到底没能复制冯太后的故事,在她的治理下,大魏朝江河日下,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总结一下,原因很多很复杂,但胡太后的两大嗜好无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佞佛和好色。
普通人信佛属于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一个拥有最高权力的人信佛并且到了佞佛的地步那就是大问题。为了向佛祖表明自己的虔诚,她修建了工程浩大的永宁寺,寺庙塔尖最高点达一千尺,毫无争议地成为洛阳城标志性建筑,可惜永宁寺后来毁于火灾,不然洛阳今天又多了一处名胜古迹。只是修庙还不够,她又在洛阳城南伊水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石窟雕刻佛像,这就是我们今天依然为之称奇的著名的龙门石窟。胡太后算是给后人留下了一座珍贵的佛教艺术宝库。问题在于,干这些活是要花钱的,两项伟大工程的竣工是以掏空国库为代价的。如果富裕,用节余的资金就可以干成,那后世给予胡太后的一定是一边倒的赞美。
楚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这就是做领导的往往不能享受普通人自由的原因,因为领导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就这样,在北魏王朝第一人的带动下,供佛造寺成了社会时尚,和尚这份工作因为享有免税等种种特权也成了热门职业。据史料记载,当时北魏有僧尼两百万,寺庙三万所,财政和民间资本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布施给了佛祖。佛祖开没开眼不知道,反正财政是一天天穷了。
好色本来也属于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只要公私分明也不一定就会对朝廷造成伤害,像文明冯太后以及后世的武则天,身边一大群面首,王朝照样治理得井井有条。胡太后的问题是她只学到了冯太后的皮毛,根本分不清上床和做事的区别,她的后宫不但用于解决个人问题,还用来讨论朝中大事。碰巧她宠信的美男郑俨除了长得帅,其他一无是处,郑俨又和另一个小人徐纥相互勾结,军国诏令皆出二人之手,小人越勤快,国事就越糟糕,偏偏这两位又是喜欢瞎折腾的主,大魏能不走下坡路吗?
大臣们有的明哲保身,有的一心想着自己捞好处,还有的静观时局另有所图,所以甭管怎么乱,大家都装得跟没事人一样。
随着孝明帝渐渐长大,胡太后害怕有人打自己的小报告,毕竟自己干的那些事自己都觉着不光彩,所以凡是孝明帝信任的人,她便想方设法地干掉,把精力都用在堵塞孝明帝的耳目上。皇帝也不是傻子,你想跟自己能说上话的人总是莫名其妙地玩失踪,他能不怀疑其中有蹊跷吗?母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日子久了,皇帝这风言风语的也听了不少,对郑俨、徐纥等人恨之入骨,但慑于母亲的权威而无可奈何。想来想去,他想到有一个人或许可以帮助自己,就是风头正盛的尔朱荣,碰巧尔朱荣又是自己的丈人,丈人帮女婿天经地义,于是孝明帝秘密下诏命尔朱荣发兵进京,目标“清君侧”。
尔朱荣接到圣旨,大喜过望,自己正等着这一口啊,只有到了京城,才算真正接近了权力中心。夜长梦多,一刻也不能耽误,尔朱荣立即任命高欢率军做前锋,马不停蹄地向京城开拔。尔朱荣的担心不是多余的,部队刚行至上党,孝明帝后悔了,毕竟地方将领带兵入京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局面不好收拾,汉末董卓进京的往事在那摆着,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孝明帝明白过来后赶紧下了第二道密诏阻止了这一军事冒险行动,从这儿看,孝明帝的确够聪明,只可惜生不逢时。但是,这件事情的余波并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朝廷里哪有秘密可言,很快郑俨、徐纥就知道了皇帝这是冲着自己来的,不过,一个没有兵没有权的皇帝算什么?有事找太后去!
在一阵阵温馨枕边风的吹拂下,在情夫和儿子之间,愚蠢的胡太后选择了伟大的爱情,于是大魏朝发生了一件塌天大事,皇帝突然驾崩了。
接下来的事就更不像话了,六镇大乱,胡太后为稳定人心,竟然谎称孝明帝与宫嫔潘华所生的公主是男孩,先立为“太子”,再拥立为帝,大赦天下。(史称元姑娘,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
纸里是包不住火的,玩火的这几位显然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们绞尽脑汁琢磨怎样把这个谎整圆了。过了一段时间,大臣们也没弄出什么动静,朝局基本稳定,胡太后受到鼓舞,觉着也没有什么可顾忌的,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坦然地承认了太子的真相,然后宣布立三岁的元钊做皇帝。
拿皇帝的废立当儿戏,胡太后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太愚蠢了,简直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真难为这么愚蠢的一个女人居然统治了这么久。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天下人议论纷纷,百官群僚都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清君侧”行动半路夭折的尔朱荣再一次看到了机会,他立即召集尔朱集团管理班子成员元天穆、贺拔胜、高欢等人,商量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形势,最后形成决议如下:一、不承认元钊帝位的合法性;二、发兵入京讨伐。这下也不用打清君侧的旗号了,直接为皇帝女婿报仇。商量完毕,只是还有些细节需要处理。
发兵之前需要先做一件事,既然不承认元钊这孩子地位的合法性,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得先确定皇帝的人选。这个步骤不能少,有了皇帝容易安定人心,还可以奉旨征讨,师出有名。只是,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主张找个年幼的懦弱的,有的主张找个年长有德望的。弄个孩子当皇帝,容易控制,长君有思想,容易惹麻烦。就这事,尔朱荣也拿不定主意了。
尔朱集团二号人物开口了,元天穆建议立长乐王元子攸,这个人在京城内外都有些人气,号召力强。如果立个小孩,便成了胡太后第二,元氏诸王便会蠢蠢欲动,对天下没法交代。毕竟,自己现在力量有限,要想控制天下,还需要一块金字招牌。意见暂时统一了。
于是,尔朱荣派侄子尔朱天光秘密潜入洛阳,与尔朱荣的堂弟禁军将领尔朱世隆通了气,然后设法见到了元子攸,结果很顺利,他们达成了秘密协议。但尔朱荣还是不放心,毕竟是给自己找顶头上司,又是第一次干这个活。
最后,他们采取了那个时代惯用的做法,把显祖皇帝的子孙们作为皇帝候选人,挨个为他们铸铜像,结果只有元子攸的铜像铸造成功。天意啊,就这样吧。
七千铁骑从晋阳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向洛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