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力:有效推荐工作的最佳技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拥有“提问力”,使你的工作顺风顺水

我在广告公司博报堂担任广告创意制作人。

从广告制作到宣传,统筹所有涉及创意的工作。当我还是一个新人的时候不仅制作过广告,也写过文案,近十年我还为政治家、企业领导者撰写过演讲或记者招待会的演讲文稿。


我并不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创作作品的艺术家。思考解决某个课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为委托人排忧解难——这便是我的工作。

因此,有时我需要切中客户的要害之处,引导对方说出隐藏的真心话。回首过去,我发现自己竟硬着头皮处理了棘手得超乎想象的沟通难题。

这样的工作持续了35年,使我再次意识到“提问力”的重要性。

没错,实际上“提问力”才是有效推进工作的最佳技能。

提到“提问力”这个词,有不少人就会想起学生时代上课的经历。

在一节课快结束时,老师会问大家:“有想提问的同学吗?”然后我们就会迫不得已地想出问题。是不是举手的人总是固定的那几个呢?

我听过那些提问就发现,他们要么是出风头,为了让老师记住自己的名字;要么就是只为了反对而强词夺理地发言。有些人会占用很长时间问一些自己查一查就能明白的问题,而也有些人提出的问题则说明他根本没听明白老师在讲什么。

因此,对“提问”没什么好印象——这或许并非你的真实想法。


但是,我在这里提到的“提问”与之不同。

这是一种技巧,为了更顺利地推进自己的工作,营造一个能令对方卸下伪装、渴望吐露心声的环境,并且与对方成为凝视同一方向的“伙伴”。这种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接纳对方的观点后唤起对方的共鸣,与此同时还能发展、扩大自己的事业。

遗憾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年轻人的这种“提问力”正在显著下降。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在教育方面我们的教育者总过度鼓励辩论赛和个人演讲技巧的提升。

另外,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交流已经成为主流,与人面对面交谈的经验越来越少,这也是原因之一吧。往往勇于坚持表达观点的人、拥有决定权的人的意见会被采纳,因此在相互提问中创造共鸣故事的经验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在我作为广告人的漫长岁月中,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是凭借自己一个人的意见顺利完成的。大多数工作都是我利用“提问力”获取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接纳别人的反对意见,大家抱着看推理小说的心态相互谈论细节,有时都不知道是谁率先提出了意见。接纳了别人的意见,你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比较大的成绩。


为了介绍“提问力”,经过长期钻研,我编写了本书,可以为你顺利开展工作提供想法和方法。

讲座仅有5天,每天提供5种方法,一共25种。

这5天的讲座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第1天,提高“自我提问力”。

为了掌握“提问力”,首先,需要我们将自己的大脑转变为“提问型大脑”。请与总是在抱怨“好累啊”“那个人好难相处”的“情感型大脑”告别,打造一个遇事会问“怎么回事”“为什么”的“提问型大脑”吧。


第2天,“聆听姿态”的训练。

要有对方才能完成“提问”。但是,我们的大脑通常只思考自己想说的事情,缺乏聆听的能力。这里会传授给大家一些诀窍,使大家在掌握“提问力”的基础上,在认真聆听对方讲话的同时,还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在“认真地聆听”。


第3天,用5种“提问类型”引导出确切答案。

如果无法提出清晰易懂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无法从对方那里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和思想。为了引导对方给出优质答案,我们应该牢记一些更有效率的“提问类型”,不能一味坚持自己的风格。在这一天的课程中,我会依据自己的经历总结5种提问类型。


第4天,用“隐蔽式提问”引导对方说出真心话。

仅凭一般提问无法让对方说出真心话。我们需要营造一种氛围,打动对方的情感,使其产生多倾诉一点的意愿,引导其吐露心声。正面出击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所以一起来学习“深度提问”吧。


第5天,用“带入式提问技巧”坚持自己的观点。

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这一天我会介绍一些具体的技巧,利用这些技巧你可以一边反复、细致地“提问”,一边引导对方加入自己的阵营。能做到这一步,相信你的“提问力”已经达到最高级别了。


综上,这就是本书的大致体系,实际上,在我看来,用5天学习25种方法很有难度。

如果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发现一些自己或许能做到的方法,请先试着实践一下。如果觉得有的方法对自己有些难,那么就去尝试其他的方法吧。在尝试与失败的循环中不断提升你的“提问力”。


本书的主人公是入职4年的唐泽润、三田小百合和他们就职的综合文具厂商“立木公司”的人事研修讲师濑木老师,主要内容围绕着濑木老师的讲义和在讲课过程中的对话展开。书中之所以大量使用对话,是因为很难用教科书式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提问力”的精髓。我希望大家在阅读时将自己代入3人的对话中,并能从中有所收获。

接下来,请开启用“提问力”改变人生的旅程吧。

蟇田吉昭